在閱讀此文之前,麻煩您點選下“關注”,既友善您讨論分享,又給予了我最大的支援,非常感謝!
1980年,加利福尼亞州州長裡根在總統大選中獲勝,他的裡根經濟學不僅為美國内政帶來了改變,同時他也是中美建交後首位通路中國的美國總統,在美國乃至世界的外交史上也具有重大意義。
但鮮有人知的是,促成裡根順利通路中國,也離不開許多人的努力。
例如,1981年元旦,在一片皚皚白雪中下榻釣魚台國飯店的那位特殊客人。
陳香梅
她就是陳香梅,是裡根總統的競選委員會主任之一,同時也是著名的世界華人華僑領袖,她的丈夫是著名的空軍指揮官飛虎将軍陳納德。
而她的訪華,則離不開舅父廖承志借給他的一封信,正是因為這封信,她才順利接受了中共的邀請。
1981年的中南海,在舅舅廖承志的陪同下,陳香梅見到了小平同志,幾人在人民大會堂舉行了友好且輕松的會談,也發生了許多有意思的事情。
越過重洋的邀請信
1980年11月暗潮洶湧的美國競選終于結束了,在共和黨裡根州長的家裡,競選委員會主任陳香梅專程趕來,慶祝這一重大勝利。
競選成功僅僅是裡根的第一步,接下來他要考慮的則是美國的内政和外交,以及這些事業背後的大政方針。
陳香梅先是向裡根總統表達了競選成功的祝賀,而裡根則也向陳香梅表達了感謝,緊接着,兩人就開始讨論美國的外交方向。
“我最近與黨内的幾名朋友商議,他們都建議我要聯系一下中國大陸,在就任之前就搞清楚究竟該怎樣對待和進行中國和台灣的事務”,裡根将這個問題抛了出來。
陳香梅想了想,并沒有直接回答這個問題,而是決定先試探一下裡根的态度。
她說:“這确實是一個問題,在台灣島内,現在流行一種說法,意思是說你在台灣的朋友很多,在您上任之後或許會重新承認台灣,這樣會對大陸方面造成很大的影響”。
沒想到,裡根連連擺手:“我可不是保守派!這件事我認為有必要在宣誓就職前進行說明”。
陳香梅露出疑惑的表情,您想怎麼說明呢?
裡根接着将自己的想法說了出來:
“我決定派一名特使到大陸通路一趟,您不僅是我的忠實支援者,同時,對美國和中國的情形也十分了解,我覺得你是最好的人選”。
聽到裡根這樣說,“我希望能有大陸方面的正式邀請”,陳香梅也表達了自己的想法。
陳香梅
這次發生在裡根家裡的會話結束沒多久後,陳香梅就收到了大陸方面的正式邀請。
著名的愛國将軍蔡文治夫婦專程來到華盛頓拜訪陳香梅,他們二人與陳香梅有些私交,先作為排頭兵打頭陣,一番寒暄後,蔡文治就将自己此行的目的說了出來。
他傳達了中國駐美國大使柴澤民想要與陳香梅會面的請求,接着又說,柴澤民先生那裡有一封來自北京的重要人物的信件,需要親自交給你,陳香美很爽快的就答應了。
幾天之後,陳香梅如約來到蔡文治的家裡赴宴,當她來時,柴澤民已經早早等候在此了。
柴澤民操着山西口音熱情又随和的與陳香梅打招呼,晚宴的氣氛一下就輕松愉快起來。
入座後,柴澤民從上衣的口袋中掏出了一個信封,這信封看似沒有什麼特别之處,但柴澤民用雙手鄭重的将它交給了陳香梅,并說,“這是今天會面我的重要任務”。
陳香梅将信件接過來一看,隻見信封上龍飛鳳舞寫着幾個大字:“煩請柴澤民大使親交陳香梅女士”,落款處的“廖緘”險些讓陳香梅紅了眼眶。
“這是我的舅父廖承志!去年他在加州治病時我們還通過親人傳過話,但因為種種原因,我們終沒有見成面,看到他的信件,我非常激動”。
在這封信中,廖承志清楚的表達了自己是代表小平同志邀請陳香梅通路中國,真正的邀請人則是中共中央顧問委員會主任小平同志,廖承志希望陳香梅通路中國的日期越快越好。
陳香梅畢竟還在美國政壇,雖然無論是從民族情感,還是從親情關系上,她都希望能夠盡快通路中國。
但究竟要不要通路中國,并不是他一個人說了算。
是以,她沒有完全而肯定的答應此事,而是向柴澤民說,自己需要請示一下裡根總統,還要請示一下共和黨主席,自己在一個周的時間内一定給柴澤民答複。
陳香梅再次來到了裡根的住宅,裡根将自己的一封親筆函交給了陳香梅,并說,“陳女士,您将作為我的特使,接受北京上司人的要求,秘密通路中國”。
但陳香梅仍然謹慎的要求,希望請共和黨參議員史蒂芬斯同行,不僅可以減輕自己的負擔,還可以減少一些不必要的麻煩。
就這樣,陳香梅通路中國這件事确定了下來。
在與柴澤民大使商議後,将通路中國的時間定在了中國的新年,此行不宜大肆張揚,選擇元旦或除夕大家都忙着過年,或許可以避開新聞媒體的追蹤。
人民大會堂的輕松會見
1981年的元旦,從清晨時分開始,整個北京城就籠罩在紛飛的大雪中,金碧輝煌的紫禁城也被皚皚白雪所覆寫,整個北京仿佛變成了一座銀色的宮殿。
陳香梅所乘坐的飛機也從美國越過太平洋,穩穩降落在北京機場,從飛機上走下來,她踏上了久違的故土,也看到了闊别許久的中國。
陳香梅出生在北京協和醫院,在北京長大,童年時期,在北京城度過了許多個冬天,這一番景象,讓她不禁有些感慨。
在釣魚台國飯店,這裡曾是專程接待國家元首的地方,陳香梅入住在這裡,足可以見到北京方面對她的重視。
陳香梅在接待人員的陪同下,來到了人民大會堂,她懷着激動的心情拾級而上,他早已從接待人員口中聽說了此次的行程安排和陪同人員。
她即将在人民大會堂接受小平同志的接見,晚上則由廖承志主持接待晚宴,第二天上午,再參觀陳香梅的母校孔德國小。
陳香梅和史蒂芬斯一行人終于走進了人民大會堂的台灣廳,還未入廳就看到了自己的舅舅和舅媽廖承志、經普椿夫婦,小平同志早已等候在這裡。
小平同志和陳香梅的手緊緊握在一起,“陳女士,歡迎你回來看望”!小平同志熱情的說。
一開始,想到會見中共的上司人陳香梅和史蒂芬斯,還有些許緊張,和接下來小平同志的一番打趣,讓二人緊張的心情很快就放松了下來。
二人先是聊起了陳香梅童年在北京的經曆,三年級時,因為盧溝橋事變,陳香梅與家人一起逃難到香港,自此就離開了北京。
說到這裡時,廖承志突然插話:
“那時候你還是國小生,你媽媽香詞還常帶着你到我們家中串門,大家常一塊兒過年和過節,你還記得嗎?”
陳香梅激動的說:
“我當然記得!我還記得大家都非常尊敬二叔婆,她常常教育我們這些晚輩。”
小平同志又向廖承志打趣道:“原來你的媽媽這麼兇,你這個‘坐牢專家’不常在家裡吧?”
廖承志曾經在粵北打遊擊時被國民黨抓到,一直在國民黨的大牢裡待了三年多,直到後來,何香凝向蔣介石求情,才得以脫身。
在一片歡笑聲中,氣氛終于變得輕松和融洽。
這時候,陳香梅并沒有忘記自己的主要任務,她将裡根總統的親筆函掏了出來,鄭重的交給了小平同志。
接着,陳香梅也傳達了裡根總統願望,“在我出發之前,裡根總統專門召見了我兩次,并囑托我一定要為中美兩國的和平關系而努力”。
在這次正式會面結束後,廖承志私下裡對陳香梅說,明天小平同志專門請你吃飯,我和你舅媽作陪,大家講些私人話。
第二天中午時分,陳香梅和廖承志、經普椿一起來到了人民大會堂的小客廳裡,一張方桌隻放了四把椅子。
此時,史蒂芬斯正與國防部的官員一起吃飯。
這場會面由于不算正式的外交場合,廖承志親切的喚起了陳香梅的小名,詢問起她家中親人的近況,三人一邊話家常一邊等待小平同志。
小平同志與廖承志的革命情誼
不一會兒,小平同志就推開門快步走了進來,側過頭向看守吩咐,“你們去忙吧,我與肥仔的親戚說會兒話”。
小平同志與廖承志相識于革命時期,雖然廖承志的父母廖仲恺和何香凝都是國民黨的元老,但廖承志卻依然堅定的走上了共産主義的道路,他打遊擊戰,走長征,始終對黨忠誠。
廖承志和經普椿
為了追求共産主義理想,他受到國民黨的諸多迫害。
不僅如此,甚至在長征途中,他也由于父母的身份遭受了無妄之災,受了不少苦,但這一切,絲毫沒有動搖他的理想。
廖承志小的時候,他的父母就稱呼他為肥仔,這也是父母對他的愛稱。
小平同志能夠這樣稱呼他,足可以見兩人的情誼之深。
四人邊吃邊談,氣氛非常随意,陳香梅看到舅舅與小平同志的關系如此親密,也由衷的為舅舅感到高興。
小平同志的煙瘾很大,在吃飯途中,他幾乎沒有停下手中的香煙。
在座的其他人倒是無所謂,廖承志卻忍不住了,隻好伸出手向小平同志讨要香煙。
見此,小平同志朝着陳香梅說,“你的舅舅有氣管炎,你知道嗎?”陳香梅愣住了,“我印象裡舅舅好像沒有氣管方面的問題吧?”
小平同志見狀一笑,指着經普椿說:“妻管嚴就在這裡,你的舅媽一天隻分給他三根香煙,他的煙瘾卻和我一樣大,常常偷我的香煙”。
聽到小平同志這樣說,大家都笑了,廖承志趕忙從小平同志的煙盒裡抽出香煙點着。
小平同志接着又說:“抽煙這方面我不怕太太,想抽多少就出多少”,廖承志說:“我是左右也難,心髒搭橋手術後醫生不讓抽煙,太太也管的嚴,可我這煙瘾卻怎麼也改不了”。
手中的一根煙燃盡,廖承志偷偷瞄了一下旁邊的經普椿,似乎是想再掏一根。
經普椿見狀,立刻從自己的衣服口袋裡包出了一塊戒煙糖。
廖承志對陳香梅笑着說,“看你的舅媽多厲害,比禁煙的林則徐還要強上幾分!”聽到廖承志這樣幽默,在座的四人大笑起來。
何香凝(左二)、經普椿(左一)、廖承志
抽煙的這個話題結束後,小平同志又對陳香梅說:“你舅舅的海外關系實在了得,怪不得他當年要進牛棚,這可是個‘坐牢專家’”。
在廖承志的革命生涯中,确實受到過不少牢獄之災,除了國民黨的大牢,英國人的,日本人的甚至共産黨的,廖承志都坐過。
盡管革命勝利已經幾十年,兩位革命先輩以如此輕松的口吻開啟這段經曆的玩笑,可當年的險象環生和風雲暗湧,隻怕是一個不小心就會沒了性命。
結語
為期不到兩天的通路之旅就要結束了,即将離開這片兒時生活過的土地的陳香梅,站在國飯店住處的窗前,看着窗外一片白雪皚皚,她提筆寫下了四句詩。
“四十年來家國,萬千裡路山河,惆怅兩岸書劍,何日期許共和”
短短的24個字,卻道出了這位美籍華人對祖國的深刻眷戀和對和平的熱忱期許。
陳香梅
陳香梅回到美國之後,美國的報紙紛紛刊登了這場意義重大的中國之旅,陳香梅與小平同志的握手圖檔被醒目的刊登在了頭版頭條上,中美之間的大門似乎開的更大了一些。
和平事業離不開衆多革命先輩的努力,“國家興亡,匹夫有責”,這是廖承志常常挂在嘴邊的一句話。
他常說,不管是台灣省還是大陸各省的人民,抑或是旅居海外的廣大僑胞,大家都是一家人,都應該為了祖國的統一大業而努力。
1984年,裡根總統終于來到中國,中美之間的關系也由此邁上了一個新的台階。
世界是屬于每個國家的,當然和平也是。
21世紀的今天,作為在國際社會擁有着重要話語權的大國,美國是否應該回頭望望,學習幾十年前的裡根總統的執政方針,為世界和平而努力,為人類共同發展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