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公元前61年,漢朝發生了一場影響非常深遠的戰争。
這一年,已經76歲高齡的漢朝老将趙充國,親自率領萬餘騎兵,深入青海腹地,平定當地的西羌叛亂。在趙充國的指揮下,最終,漢朝大獲全勝。自此之後,漢朝在青海地區的統治,進一步穩固。河西走廊一線的安全,也得到了充分的保障。
是以再之後,漢朝也得以趁勢大規模開發西域,并且在西域開設了都護府。西漢的領土範圍,也就此達到了極點。
這就是曆史上著名的‘趙充國平定西羌之戰’。
在西漢的曆史上,這場平定西羌之戰,并沒有當年衛青和霍去病打的那些戰争有名。但實際上,這場戰争對西漢後期曆史的影響,乃至對整個中國曆史的影響,其實絲毫不遜色于當年漢朝反擊匈奴的大戰。
那麼,這場戰争,到底是怎麼打的呢?當時和漢朝敵對的西羌,到底是一個怎樣的敵人?為什麼當時漢朝會派出一個七十多歲的老人,帶兵去青海平叛?這場戰争打完之後,對西漢又産生了哪些影響呢?
這個故事,我們得從當年西羌的曆史開始說起。
在漢朝以前,大家曾經習慣于把所有生活在青藏高原上的遊牧民族,統稱為羌族。而西羌,就是羌族的一個分支,他們大概生活在今天青海地區的三江源一帶,過着遊牧民族的生活。
而羌族和中原王朝打交道的曆史,則是直接可以追溯到夏商時期。據說當年在商朝的時候,有些羌族部落,就曾臣服于商朝,而且他們還是商朝的八百方國之一。而到了後來的春秋戰國時期,羌族打交道的對象,就成了中原西部的秦國。
據說春秋戰國時期,一度威脅秦國存亡的義渠國,就是羌人建立的。
不過後來,到了秦朝之後,尤其是到了漢朝初期,羌人和中原王朝的聯系,卻反倒減少了。這主要是因為,當時北方的匈奴崛起之後,直接控制了河西走廊。而在當時那個年代,羌人想要和中原王朝取得聯系,這條路恰好是最重要的通道。
是以,從漢朝開國,一直到漢武帝和匈奴開戰之前,羌族和漢朝的聯系,其實并不算多。羌族雖然是遊牧民族,但當時卻沒有從青藏高原腹地,直接殺到漢朝邊境的能力。而且,在漫長的曆史上,西羌長時間沒有統一,一直是以部落的形式零散生活。
如此一來,漢朝和西羌之間,自然也就沒多少聯系了。
而這種狀态,後來到了漢武帝在位時期,則是徹底發生了變化。因為漢武帝在位時期,大規模反擊匈奴。尤其是後來,随着霍去病大規模攻略河西地區,漢朝徹底控制了河西走廊。如此一來,原本和漢朝沒多少接觸的西羌,一下子就和漢朝有了直接聯系。
同時,原本和羌族有直接聯系的匈奴,這時候反倒聯系減少了。而等到後來衛青和霍去病打完漠北之戰以後,匈奴和西羌的聯系,更是被近乎完全斬斷了!
也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之下,漢朝開始和西羌有了接觸。
在漢朝大規模反擊匈奴之前,西羌原本臣服于匈奴,相當于是匈奴的一個跟班。不過,這時候的西羌,内部并沒有統一,而是分成了很多部落。而等到匈奴徹底被打回了漠北之後,原本壓制西羌頭上的匈奴,徹底沒有了。是以在這個時候,西羌内部,第一次有了統一的迹象。
公元前112年,大概就在漠北之戰結束七年之後,西羌内部的幾個大部族,先零羌、封養種羌以及撈姐羌,第一次達成了共識,組成了一個聯盟。此後,他們又和北方的匈奴,再次取得了聯系。雙方決定聯手向河西走廊一帶進攻,想要重新取得聯系。
但結果,這一戰,西羌被漢朝毫無疑問的碾壓了。
要知道,當時漢朝剛剛把匈奴打回漠北沒幾年,武力正處于極盛時期。當時漢朝這邊,霍去病雖然已經死了,但衛青還活着。而且,他們帶出來的一大堆校尉和将軍,這時候正值當打之年,一個比一個能打。而且當時漢朝的騎兵軍隊,也是衛青和霍去病親手帶出來的,戰鬥力彪悍的難以想象。
是以,就在西羌開始襲擊漢朝邊境之後不久,漢武帝直接派了一個叫李息的将軍,帶着幾萬人去西邊掃蕩了一下。這個李息,隻能說是衛青麾下諸多将軍之一。在漢武帝時代的那些将軍裡,他連前十都排不進去。
可就是這樣一個人,帶着幾萬人到了西邊,開始打西羌的時候,依然堪稱降維打擊。漢朝這邊當時甚至都沒多少傷亡,直接正面碾壓了西羌的軍隊。在這之後,好不容易有統一迹象的西羌,直接被打崩了,然後就隻能投降。
而再之後,漢武帝則是趁勢讓李息帶着軍隊,在當地長期駐守,負責管理這些歸降的西羌部落。從此以後,青海東部區域,就被徹底納入到了漢朝的地盤。
不過,這種局面,并沒有維持太久。因為再之後,到了漢武帝在位後期的時候,因為漢朝常年打仗,國力開始不斷衰落。駐紮在青海這邊的軍隊,也開始越來越少。是以後來,這些西羌部落,就開始逐漸擺脫了漢朝的控制。
尤其是到了漢武帝在位後期,随着那場巫蠱之禍發生,漢朝對于邊疆的控制進一步減弱。而且,這場巫蠱之禍,導緻漢朝損失了大量精銳軍隊。當年衛青和霍去病留下來的大量精銳,以及中高層的校尉将軍,很多都死在了這場政治風暴當中。
再加上後來,漢武帝為了給太子報仇,很多和太子敵對的人,又被漢武帝一一除掉。這些事情,都導緻漢朝軍方出現大規模動蕩。比如衛青的接班人李廣利,後來就被迫在草原上和匈奴決戰,導緻七萬漢家精銳騎兵,全部戰死在草原深處。
如此一來,原本非常強大的漢朝邊軍,一下子傳承就斷了。
是以再之後,等到漢武帝臨終之前,以及接下來漢昭帝即位之後,漢朝開始全面收縮。從李廣利兵敗,一直到漢昭帝去世。再到後來漢宣帝登基,霍光去世,漢宣帝徹底掌權。這期間二十多年的時間裡,漢朝一直在執行收縮政策。
在這二十年裡,除了邊境平叛戰争之外,漢朝基本沒有對外戰争。
如此一來,在長達二十年的時間裡,漢朝基本上沒怎麼管過西羌這邊。趁着這個機會,原本分散的西羌,也就開始逐漸有了統一的傾向。
公元前63年,西羌内部的兩百多個酋長,舉行了一個‘解仇交質’的會議。在這場會議上,西羌内部的很多部落,宣布暫時放下以往的仇怨,并且互相交換人質。自此之後,原本松散的西羌,就成立了一個強大的部落聯盟。
此後,剛剛成立的西羌聯盟,便将矛頭指向了西漢。當然,最開始的時候,他們還沒敢直接襲擊漢朝邊境。畢竟漢朝就算衰落了一些,依然還是很強,遠不是此時的西羌,能夠直接進攻的。是以當時的西羌,就把目标放在了西域這邊。
接下來,西羌聯盟開始進攻西域的一些小國。他們打算再次和匈奴聯手,再次占領河西走廊,切斷漢朝和西域的聯系。
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漢朝和西羌的沖突,開始變得越來越激烈。
而接下來,一個關鍵人物出場了。這個人,叫義渠安國。
得知西羌這邊的動向之後,當時漢朝首先派了一個叫‘義渠安國’的人,出使西羌。史書上對于這個人的記載,并不是很多,除了這次出使之外,史書上對他基本沒什麼記載。但從他的名字當中,我們其實就能看出很多東西。
首先,這個人的祖上,應該是先秦時期義渠國的人。因為在西漢時期,姓氏這種東西,一般都比較嚴格。任何一個氏的背後,往往都有一段比較複雜的曆史。而在當時能夠姓義渠的,祖上恐怕不光要是義渠國的人,而且還得是義渠國的王族後裔。
其次,這個人大機率應該出生在漢武帝在位初期,因為他叫安國。這其實和現代起名的道理是一樣的。比如說叫建國或者援朝的人,大機率都是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出生。而叫做‘子軒’或者‘梓萱’的,基本上都是零零後。
而安國這個名字,在漢朝其實也是一樣的。在漢武帝大規模反擊匈奴之前,很多漢朝人都叫安國,比如說漢武帝在位前期的禦史大夫韓安國。而等到漢朝開始大範圍打匈奴之後,很多漢朝人都叫‘廣漢’!比如說漢宣帝的嶽父許廣漢,或者霍光的女婿鄧廣漢等等。
總之,這個叫義渠安國的人,應該是祖上屬于義渠國,對西羌這邊了解的比較多。同時,他應該出生在漢武帝在位前期,這時候年齡應該已經很大的一個人。這樣一個人,顯然應該是最佳的出使對象。
但結果,這個被漢朝給予厚望的人,到了西羌之後,卻反倒把事情給搞砸了。
從後世的角度來看,但凡有點智慧的人,這時候到了西羌之後,首先應該做的,都是分化瓦解這個西羌聯盟。作為漢朝使者,他可以拉一派打一派,把剛剛出現的西羌聯盟攪散。當時的西羌聯盟内部,本來就沖突重重,而且也沒直接進攻漢朝的地盤,隻是進攻了漢朝的屬國。
然而讓人沒想到的是,這個義渠安國到了西羌之後,直接讓人把當地一些大部落的酋長,都給找來了。西羌那邊以為漢朝是想談條件,想要安撫他們,是以來的酋長還真不少。結果來了之後,這位漢朝使者大手一揮,直接把人全都拉出去砍了!
這下子,麻煩大了。要知道,之前西羌這邊,名義上其實還沒敢直接和漢朝翻臉。可是經過義渠安國這麼一搞,西羌内部瞬間就團結了起來,然後直接正式造反了。
沒有人知道,這個義渠安國,到底是傻白甜,還是真的骨子裡就這麼壞!亦或者他可能本來就是一個奸細,就是想借着這個機會,讓西羌徹底統一。總之,當這個消息傳回長安那邊之後,漢朝這邊是覺得很頭疼。
義渠安國出使的時候,霍光已經死了七年。而距離當年霍家謀反,漢宣帝徹底族滅霍家,也已經過了五年的時間。此時的漢宣帝,早已經是大權在握,徹底坐穩了皇位。如此一來,如何解決西羌的這個問題,自然也就直接擺在了他的面前。
當時在漢朝高層,圍繞着這個問題,大緻有兩個意見。一派主張直接打,最好徹底掃平西羌,一勞永逸的解決西羌問題。另一派則是主張繼續招撫,暫時不要大動幹戈。
而當時的漢宣帝,則是覺得這兩種意見,都有問題。
如果要打,到底要派誰去打?又要派多少兵?打輸了怎麼辦?折損太大的話,會不會動搖漢朝的統治基礎?要是派去的軍隊太少,會不會最後又無功而返?
而如果不打,繼續招撫,周圍其他的歸附屬國,會不會是以覺得漢朝軟弱可欺?然後全部獨立?西羌那邊,會不會覺得漢朝就是一個軟柿子,然後直接襲擊漢朝邊境?
除此之外,在用人問題上,漢宣帝也挺發愁。要知道,經過當年那場巫蠱之禍,漢朝的軍方傳承,本來就已經斷層了。後來到了漢昭帝在位時期,國家大事基本上都是霍光一手打理。這期間比較能打的将軍,基本上都是霍光的嫡系。
而這些霍光的嫡系,要麼在之前霍家倒台的時候,直接被漢宣帝清理掉了。要麼就算沒被清理,漢宣帝此時也不敢用。至于說漢宣帝自己獨立培養的将軍,那就更别提了。漢宣帝本人就不是一個太懂打仗的皇帝,他提拔起來的那幾個将軍,打打順風仗還行。讓他們去跑到青海那邊,去和遊牧民族打野戰,那就等着全軍覆沒吧!
是以,此時在漢宣帝的這個問題,不管怎麼選其實都不對。也就是在這個時候,漢宣帝想到了那位老将趙充國。說到這裡,我們得把打仗的事情暫停一下,先來說說趙充國這個人。
趙充國生于公元前137年,正好比霍去病小三歲。是以,漢武帝時期的那些大規模戰争,他基本上都親身經曆過。
當然,這種親身經曆,不是說他都直接去過前線,而是他經曆過那個時代。畢竟,趙充國剛成年的時候,霍去病正好封狼居胥,匈奴已經被打回了漠北。是以漢朝反擊匈奴的那些戰争,他肯定沒能親身參戰。
不過,就算沒親身參戰,這種經曆依然是很難得的。尤其是趙充國他家,正好就在甘肅天水一帶。在漢武帝大規模反擊匈奴之前,這地方就是漢朝抵抗匈奴的最前線。是以後來漢朝和匈奴打仗的時候,很多士兵和将軍,就都是從這地方選的。
比如那位著名的飛将軍李廣,他的老家就在這裡。
是以,趙充國從小耳濡目染的,就是如何打仗。等到他成年之後,匈奴雖然被打回了漠北,但漢朝對外的戰争,依然在繼續。于是後來,趙充國就順利參軍,然後靠着軍功硬往上爬。
此後的很多年裡,趙充國靠着作戰勇敢,逐漸升遷。但是如果和霍去病相比,趙充國的升遷,那就顯得太慢了。霍去病二十歲的時候,就已經揚鞭大漠,封狼居胥。可是趙充國到快四十歲的時候,才剛剛升遷到師一級的副參謀長。
直到公元前99年,也就是趙充國39歲這一年,趙充國跟随當時漢朝的主帥李廣利,參與了對匈奴的戰争。這一戰當中,漢軍作戰不利,主力被匈奴所困。多虧了趙充國這個副參謀長,帶頭沖鋒,這才殺出了一條血路,讓漢朝主力脫困。
在這一戰當中,趙充國據說負傷二十多處,差點就死在了突圍的路上。不過好在,最後他還是挺了過來。而在戰争結束之後,靠着一戰的貢獻,趙充國也第一次進入到了漢武帝的眼裡。
不過,接下來近十年的時間裡,漢朝前線的指揮權,都在那個李廣利的手裡。而李廣利本人,并不是特别厲害的将軍。這就導緻在這十年當中,漢朝仗沒少打,但成果卻非常有限。如此一來,趙充國就算再怎麼努力,也很難取得太大的功勞,更不可能被封侯。
而等到李廣利倒台之後,漢武帝也馬上就不行了。在這之後,漢朝開始全面收縮,很少在對外作戰。而等到漢武帝去世,漢昭帝即位之後,漢朝就更是開始全面進入了休養生息的階段。
到了這個階段之後,漢朝更是極少再主動對外出擊。漢昭帝時期,少數的幾場戰争,也基本上都是邊疆平亂性質的戰争。大緻就是漢武帝時期打服的一些小勢力造反,然後漢朝派軍隊去鎮壓,規模最多也就幾萬人。
和當年漢武帝時期的那些大戰相比,漢昭帝時期的戰争,簡直連過家家都算不上。而沒有大規模的戰争,将領想要升遷,自然也就會很難。
是以,漢武帝去世的時候,趙充國51歲。而等到漢昭帝去世的時候,趙充國則是已經64歲了。在這十多年裡,趙充國雖然靠着參與幾場平叛戰争,再次往上走了兩步。但距離所謂的名将,那還差了太遠太遠。
而且,到了漢昭帝在位後期的時候,趙充國的仕途,基本上也已經走到頭了。一來當時他年齡已經有些過大,很難再直接去前線參戰。二來,趙充國本人,并不是霍光的嫡系心腹。
這就意味着,到了一定的層級之後,霍光不可能讓他再往上升。更不可能讓他像當年的衛青和霍去病一樣,直接統領漢朝的主力軍隊,去全權負責漢朝的前線大戰。
這樣看來,趙充國這輩子,已經注定不可能成為一代名将了。
然而誰都沒想到的是,這種情況,在趙充國六十四歲這一年,發生了戲劇性的變化。這一年,那位漢昭帝的死了。
漢昭帝死後,接下來的曆史主線,就是霍光先擁立了那位昌邑王劉賀,然後又廢了劉賀。再之後,霍光又擁立了漢宣帝劉病已。
在這個過程當中,趙充國其實啥都沒做。他唯一做的,就是跟着霍光一起上書,擁立劉病已。趙充國雖然不是霍光的嫡系心腹,但也算是霍光提拔起來的,是以他隻能跟着霍光一起上書。
而這樣一來,因為當時趙充國在軍方的地位,已經不低了。是以漢宣帝登基之後,就按照慣例,直接給了他一個營平侯的爵位。
趙充國打了一輩子仗,多次險死還生,都沒能撈到一個侯爵。反倒是年老之後,随意跟着霍光上了個奏疏,輕易就被封侯了。這個結果,真的是很戲劇性。如果當年那位一生不得封侯的老将李廣,知道這件事,估計能氣得活過來了。
而接下來,随着漢宣帝登基,趙充國的運氣,似乎一下子就好了起來。就在漢宣帝登基兩年之後,匈奴襲擊漢朝的屬國烏孫,趙充國帶兵前去解救烏孫。在這一戰當中,趙充國隻是擊退了匈奴,就直接撤退了。而在戰後,因為提早撤退,趙充國還被訓了一頓。
因為這頓責備,趙充國跟霍光集團這邊,被進一步劃清了界線。連漢宣帝都覺得,趙充國并不是霍光的人。而且再後來,因為匈奴再度崛起,趙充國這個老将,就直接被派到了邊境,去鎮守邊關去了。
就是在趙充國鎮守邊境期間,霍光死了,然後霍家謀反,被漢宣帝給徹底清理掉了。因為趙充國本來就不是霍家的嫡系,霍家叛亂的時候,他又恰好在邊關領兵,躲開了所有的風暴。是以霍家的倒台,沒對他産生任何影響!
就這樣,等到漢宣帝徹底坐穩皇位之後,這時候的趙充國,已經是西漢碩果僅存的老将了。放眼當時整個西漢,很難再找出其他經曆過漢武帝時期的戰争,而且還和霍家不沾邊的将軍。最關鍵的是,趙充國本人還特别能打!
是以接下來,屬于趙充國的時代,終于到來了。就是在這樣的狀态下,已經七十多歲的趙充國,在霍光倒台之後,逐漸得到了漢宣帝的重用。尤其是對于邊境戰事,漢宣帝更是經常詢問這位老将的想法。
然後,西羌那邊就開始有了動作,義渠安國随後前往西邊解決問題。其實在義渠安國動身之前,趙充國就已經預判到了西羌的全部動作。趙充國當時已經明确表示,西羌内部沖突重重,聯合隻能是暫時的。
這樣一來,他們聯合之後,就必須得找一個勢力打仗,這樣才能轉移内部沖突。而對于強大的漢朝,他們未必敢直接招惹。最有可能進攻的,就是西域那邊的小國。而為了攻略這些小國,西羌一定會和匈奴聯手。
是以,最好的選擇,就是先徹底切斷他們和匈奴的聯系,絕對不能讓匈奴的使者抵達西羌。同時,漢朝這邊必須得利用西羌内部的沖突,對西羌聯盟分化瓦解,然後西羌的問題就容易解決了。
結果,那位義渠安國去了之後,壓根不聽,人家直接殺人。
而殺人的結果,反倒是讓西羌聯盟徹底團結了起來。原本漢朝可以輕易解決這個問題,但是到了這個時候,卻隻能硬打了。
就是在這樣的曆史背景之下,漢宣帝隻能來找趙充國,詢問趙充國的意思。而趙充國面對這個問題,則是給出了自己的答案:必須得打!至于仗怎麼打,交給我就行了。
然後,漢宣帝又問趙充國,到底這一戰要派多少軍隊。對于這個問題,趙充國同樣也給出了一個非常另類的回答:我先去前線看看,然後才能給出一個詳細方案。
什麼叫專業?這就叫專業!
和那些隻知道單純說打或者不打的人相比,趙充國顯然層次更高。單純說打或者不打,都很容易,因為他們隻是說自己的建議,不需要對這件事負責。真正難得的,其實是像趙充國這樣,拿出一整套方案,并且告訴上司,這套方案到底有多少可行性。
是以再之後,已經76歲高齡的趙充國,就帶着一萬先鋒騎兵,前往西邊去解決西羌問題了。
而接下來的戰争,則是這樣的。
趙充國帶兵到了西邊之後,發現當時西羌的騎兵,已經摸到了黃河上遊的沿岸區域。是以接下來,趙充國首先趁着夜色,把前哨部隊分成三部分,悄悄渡河。等到羌人發現之後,漢軍主力已經成功渡河,羌人想動手都沒機會了。
而過河之後,趙充國則是帶着這一萬騎兵,穩步推進。面對羌人的挑釁,也從來不輕敵,就這麼一直穩步碾壓。而羌人這邊,因為始終沒有機會,正面決戰又不太敢,是以隻能不斷後撤。
就這樣,趙充國帶着軍隊,輕易推進到了青海湟源縣一帶。然後,到了這裡之後,趙充國則是開始止步不前,就地開始駐紮了下來。此後,趙充國又開始派兵保護糧道,防止西羌軍隊襲擾漢軍的補給線。
總之,這一路上,趙充國打的一直非常穩。但同時,趙充國也沒有取得什麼大的戰果。在這一路上,漢軍始終沒有追擊西羌主力。雖然地盤占了不少,但西羌的主力,卻沒有任何折損。
對于遊牧民族來說,單純的地盤得失,其實沒多大意義。想要真正取勝,最重要的,其實就是消滅他們的主力。是以,趙充國之前的這些動作,看似很穩,但其實沒有任何功勞可言。
趙充國的這個反應,當時在漢朝中央那邊,也引起了很大的争議。很多人認為,這是趙充國怯懦避戰的表現。就連漢宣帝,這時候也開始懷疑趙充國的實際能力,開始懷疑趙充國到底能不能打赢西羌。
但結果證明,趙充國不愧是老将,他的選擇,其實是最明智的。
實際上,之前的這一路推進當中,趙充國之是以沒有和西羌主力進行決戰,其實就是在觀察西羌。趙充國其實一直都在想,這場仗到底該怎麼打。
可能是因為當年衛青和霍去病,實在太猛的緣故,是以當時幾乎所有漢朝高層,都覺得在打西羌的時候,趙充國就應該像當年的霍去病一樣,直接帶着騎兵深入青海,消滅西羌主力軍隊。
但是趙充國明白,這種戰鬥方式,其實并不适合所有将領。
準确來說,像霍去病那樣,能夠帶領騎兵進行大縱深作戰的将軍,其實才是真正的鳳毛麟角。這種将軍,其實是真正的百年難遇。有能力在青藏高原這邊,帶着騎兵進行騎兵的,在趙充國之前,上一個這樣的将軍,就是霍去病。
而在趙充國之後,下一個能這麼打的将軍,那得等到兩百多年以後,到了東漢後期才會出現,那個人叫段颎。而段颎之後,再下一個,那要等到七百年之後的唐朝才會出現。那個人,叫李靖。
至于趙充國,年輕的時候或許也能做到,但是此時七十多歲的他,肯定做不到。别的不說,如果再往前,光是海拔問題,就夠這位老将喝一壺的。當時趙充國駐守的地方,海拔已經在兩千五百米以上了!如果再往前打,海拔會驟然超過四千米!
到那個環境,漢朝的這些騎兵,肯定會不适應。到時候别說全殲西羌主力,漢朝這邊說不定還會被西羌全殲。
打又不能打,退又不能退,此時的趙充國,貌似已經沒有退路了。但在這種狀态下,趙充國卻依然找出了最合理的解決方案。這個方案,簡單來說,就是恩威并施。
首先,趙充國通知河西走廊那一帶的漢朝軍隊,徹底封鎖交通,務必要封鎖西羌和匈奴的聯系,同時擋住匈奴的進攻。如此一來,西羌就沒有了外援,隻能單獨和漢朝作戰。
同時,趙充國又派人去西羌各個部落那邊送信。内容比較簡單,大緻就是出錢買人頭。按照當時趙充國開出的價碼,普通士兵能夠迷途知返,不再反抗的,直接算無罪。能夠替漢朝殺造反的進階西羌首領,給錢五十萬。
再往下,殺一個中層的西羌造反首領,給錢十五萬。普通西羌造反首領,殺一個給兩萬。普通的西羌青壯年造反士兵,殺一個給三千。普通的西羌造反老弱病殘,以及婦女,殺一個給一千。而且,殺了之後,對方的家産全部拿走。
這個消息傳過去之後,整個西羌聯盟内部,瞬間就崩了!
要知道,當時在西羌聯盟内部,本來就存在很多沖突。很多部落之間,原本也是有血海深仇的。隻不過因為之前漢朝殺了他們的首領,而且他們為了擴張,這才團結起來。
可是當趙充國帶兵來了之後,西羌想要強攻,又打不過漢軍。而面對趙充國開出來的價碼,西羌内部的很多人,也瞬間就覺得眼紅了起來。尤其是那些有血仇的部族之間,如果殺了對方的部族,不但能得到對方的全部财産,還能憑借殺人的數量,在漢朝那邊領一大筆錢。
就這樣,原本團結一緻的西羌聯盟,内部瞬間開始人心浮動起來。
當然,這種辦法,不是馬上就能見效的。是以接下來,趙充國也不着急。一方面,他偶爾派出精銳騎兵,尋找周圍的西羌主力,進行小規模的殲滅戰。另一方面,他又請漢朝那邊,拍了大量的步兵過來,直接在當地屯田,擺出了一副徹底不走的架勢。
就這樣,等到幾個月之後,在趙充國抵達湟源一帶三個月之後,終于開始有大規模的羌族部落,選擇直接投降。而等到這一年十二月,西羌聯盟就徹底崩潰了,各部之間開始互相混戰。
在這之後,趙充國甚至都不用再打了。他直接和漢宣帝申請,把騎兵全都撤了回去,然後換了幾萬步兵過來屯田。而等到第二年開春之後,剩下的西羌部落,也開始紛紛過來投降了。
就這樣,到了第二年冬天,幾乎所有的西羌部落,要麼在内戰當中被消滅,要麼直接投降了。至此,西羌問題,終于順利被趙充國解決了。而趙充國付出的,隻是承諾的那些賞金,以及一部分屯田經費而已。
這個代價,相比帶着騎兵大規模尋找敵方主力作戰,實在是小了太多太多。而在這些西羌部落歸附之後,漢朝則是在這一帶趁勢設立了一個金城屬國,更好的管理西羌。同時,因為西羌問題解決了,北方的匈奴也被擊退了,河西走廊也徹底安全了。
結語
是以,一年之後,當匈奴的日逐王歸降漢朝之後,漢朝趁勢在西域建立了西域都護府。自此之後,西域這邊,終于被漢朝徹底納入到了實控範圍當中。而這些,恐怕都要感謝之前趙充國的貢獻。
這就是曆史上真實的‘趙充國平西羌之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