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協給敬老院捐贈白菜,本是出自善意。但随着圖檔曝光上網,卻引起不少争議。這背後蘊含更深層次的問題。
政協作為人民團體代表,理應關心弱勢群體,給老人送去一點溫暖也屬正當之舉。但其方式容易導緻誤會。照片上幾位老人各拿着幾根白菜,政協車上還挂着“獻愛心”的橫額,這種正式程度過高的呈現方式,容易讓人産生“形式大于實質”的不良聯想。
一件本不必過于正式的善事,被如此“表演”了出來,自然很難讓人信服其出發點的真誠度。此外,政協選擇的捐贈物品也應考慮更周到。白菜對老人來說實用性不強,如果送些其他更實用如食品、衣物等,可能會得到更好效果。
捐贈應以老人需求為出發點,而不僅止于随手可得。此外,捐贈過程不宜過于“正式”,應更注重自然與随意。政協可考慮不進行過于觸目的宣傳,間接地但確定捐贈能物到位給老人帶來實際幫助,而不是停留在形式層面。
但問題不僅僅在政協本身,更深層的在于大陸社會對各類善舉認知的變化。随着網際網路發展,人們對“正面宣傳”已經免疫加強。一件本不應成為新聞的小事,一旦被視為“炫耀政績”,難免會激起公衆質疑。這反映出社會對形式主義和權力異化日益深層的不信任。
我們也不能對每個善舉肩負過重的審判責任。社會應給予了解和包容,不至于讓任何善舉都“說不清,道不晰”。政協作為人民團體,隻要流于形式而忽略實質就是進退不了當;社會作為整體,也應寬容小疏忽,不将每個細節都上升為政治層面,以免制造新的誤會與隔閡。
總體來說,此次事件可以從一個更深層次反思我們社會對權力與善舉認知的更新,以及公衆情緒與輿論氛圍對小事解讀的影響。隻要政協回歸初心關注實質幫助,社會也給予包容,相信善舉終能發揮積極意義。
這次政協捐白菜一事背後,還涉及到我們國内輿論環境和公衆心理的變化。随着新媒體的高速傳播,各類流言蜚語能夠在短時間内廣泛傳播,這對政府和各機構提出了更高的輿論運作要求。
但過于“正式”和“宣傳性”強的資訊釋放,容易引起人們的不信任和質疑,這也與目前社會形勢有關。近年來,一些權力機構因形式主義和利益輸送等問題受到廣泛質疑,這使許多群衆對來自權力管道的資訊提起了更高的要求和防備心理。
而網絡輿論則更容易放大事件負面解讀。一場善意行為被指責成“政績宣傳”,說實在的并不完全公平。但系統層面來看,這也寄示着群衆對權力信任度的下降,以及他們對資訊解讀方式的變化,這點政府機構不能忽視。
與此同時,媒體在報道這類小事件時,也應謹言慎行。直接就善意行為下定論、帶頭亂指責,也不夠公允。報道需要結合更多資訊和觀點進行深層次解讀,而不是簡單二進制對立。否則容易助長公衆的錯誤認知。
總體來說,政協在捐助方式上需要注意形式上和實質的平衡。選擇更貼近民生的物資,并保持自然語氣,而不是做作的“宣傳”效果。同時,公衆在解讀這樣的善舉時,也應給政府一定的善意解讀空間,而不是過于武斷地下定論。
隻有各方都能平衡地看問題,政府機構回歸服務性質,公衆也能審時度勢地給予了解,才能讓更多善舉真正起到助人為樂的社會效應。這需要長期的輿論互動和互相信任的培養。希望随着時間的推移,我們社會在這方面能取得進一步成熟。
對此大家怎麼看待這類形式主義,歡迎評論區留言讨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