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少年康熙智擒鳌拜的背後,掩藏着什麼秘密,讓他一生難以啟齒

康熙帝八歲登基,在位六十一年,立下了無數的功績,當得起年輕有為一詞。其中十六歲的年紀智取鳌拜,更是為人稱道。

少年康熙智擒鳌拜的背後,掩藏着什麼秘密,讓他一生難以啟齒

但關于智取鳌拜這件事,康熙卻是秘而不宣,就連雍正在羅列他的功績時,都避開了這件事,到底為什麼拿下鳌拜這件事情,讓他這麼難以啟齒呢?

獨斷專橫的鳌拜

這件事要從鳌拜出身說起,他雖然是滿洲鑲黃旗出身,卻是從底層一步步打拼上來的,跟随皇太極一起打下了天下,更是力保了順治帝的皇位,是當時順治帝身邊十分親近的大臣。

少年康熙智擒鳌拜的背後,掩藏着什麼秘密,讓他一生難以啟齒

康熙帝能夠即位,是孝莊皇太後力保,但即位之時,康熙不過才八歲,雖自幼飽讀詩書,但讓他在這個年紀直接插手國家大事,是絕對不可能的。

為了讓大清能夠持續穩定下去,孝莊太後在将康熙推上後,雖沒有直接垂簾聽政,但一直在幕後幫着康熙料理前朝之事。

光靠孝莊一人肯定不行,她還安排了四位輔政大臣,輔佐康熙。這四人就是索尼、蘇克薩哈、遏必隆和鳌拜,其中索尼是首輔。

少年康熙智擒鳌拜的背後,掩藏着什麼秘密,讓他一生難以啟齒

這時候鳌拜的蠻橫便已經顯露出來的,他認為自己累累功績,憑什麼屈居人下,瞧不上索尼的同時,跟蘇克薩哈之間也有着龃龉。

尤其在索尼去世之後,鳌拜更是對蘇克薩哈十分不滿,而他對蘇克薩哈的态度也是讓康熙帝忌憚他想要鏟除他的最主要原因,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原來,在索尼去世之後,鳌拜在朝中的權力越發增大,朝中很多事情說是經由康熙,實際上都是由鳌拜決定的。

但康熙年齡漸長,自然不願意繼續讓旁人把持朝政,他覺得自己是時候親政了。

少年康熙智擒鳌拜的背後,掩藏着什麼秘密,讓他一生難以啟齒

而此時的蘇克薩哈明白自己早已經不是鳌拜的對手,繼續留在朝堂上,難保不會被鳌拜設計。

以前索尼在世的時候,鳌拜還有所忌憚,現在康熙帝尚未完全親政,若是鳌拜這時候想要對他下手,他毫無招架之力。

蘇克薩哈思來想去在這個階段隐退是最佳的。此舉并非隻為自己的安危,他與鳌拜向來不合,更不願看到他鳌拜在朝堂上獨斷專行,如果他能夠将鳌拜也能夠拉下馬,也算是了了康熙的一樁心事。

少年康熙智擒鳌拜的背後,掩藏着什麼秘密,讓他一生難以啟齒

他主動提出自己要隐退,也是将鳌拜推上了風口浪尖,原本康熙的年紀就已經差不多該親政了,他蘇克薩哈都願意隐退,将自己手中的那點權力交出去了,那鳌拜是不是也該将自己手中的權力交還給皇帝呢?

你若不交,康熙帝會怎麼想,滿朝的文武大臣又會怎麼想?

這一舉動無疑惹怒了鳌拜,當時他在朝中如日中天,絕不可能隐退。蘇克薩哈竟妄圖将他一同拉下馬,他必然要做出反擊。

鳌拜當即聯合自己在朝中的勢力,列舉了蘇克薩哈二十四條罪狀,上書給了康熙。康熙雖年少,但也清楚鳌拜這封奏折中的内容基本都是子虛烏有,鳌拜純粹是強行給蘇克薩哈定罪。

少年康熙智擒鳌拜的背後,掩藏着什麼秘密,讓他一生難以啟齒

縱橫之術,需要平衡。若是将蘇克薩哈處死了,朝堂必定完全偏向鳌拜,康熙不願意聽他一家之言,處置了蘇克薩哈。

可讓康熙沒想到的是,鳌拜竟然聯合朝臣,一同給他施壓,如果不處置蘇克薩哈,他們就一起辭官回家。

年輕的帝王第一次受挫,卻又無可奈何,隻能不得已按照鳌拜的想法處置了蘇克薩哈。也是在這時,康熙帝心裡有了決斷,鳌拜勢力如此獨大,必須要處理。

少年康熙智擒鳌拜的背後,掩藏着什麼秘密,讓他一生難以啟齒

康熙帝隐忍不發,是怎麼做到不聲不響将鳌拜擒獲的呢?

挑釁帝王終被擒獲

當時康熙雖然名義上親政了兩年,實際上根本決斷不了重要的軍機大事,這些事還是由鳌拜決定的。

少年康熙智擒鳌拜的背後,掩藏着什麼秘密,讓他一生難以啟齒

甚至于當時官員的任命革職,也都是鳌拜一句話的事情。買賣官職,拉幫結派,當時的鳌拜已經成為了朝堂上的毒瘤。

他多次繞過康熙,獨斷的行事,讓康熙帝越發不滿。但鳌拜眼裡,康熙仍然還是個成不了事的孩子,什麼帝王之怒,他統統不放在眼裡。

鳌拜甚至敢當面直接嘲諷康熙,“皇帝年輕,不懂國家大事,還是多讀書為好。”

這無疑是在說康熙無用,說他年輕不懂事,康熙勃然大怒,可鳌拜絲毫沒有懼怕的意思。當時朝中的權力大都掌握在他的手中,康熙根本不可能輕易處置了他。

少年康熙智擒鳌拜的背後,掩藏着什麼秘密,讓他一生難以啟齒

康熙呵斥他忤逆,鳌拜也沒把他當回事,轉身便走,讓康熙生了好大的氣。

“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情況,在鳌拜這裡根本行不通,雖多次被鳌拜的驕橫氣到,康熙還是沒有失去理智,鳌拜必須鏟除,卻不能貿然動他,須得徐徐圖之,否則朝政不穩。

而後,康熙不再像之前那樣迫切親政,甚至對朝中之事也沒有之前那麼上心了,年輕的帝王突然對布庫開始感興趣。

布庫也就是摔跤,鳌拜覺得這就是小孩子的把戲,康熙如此沉迷于布庫,更能說明他是個就知道貪玩的孩子,沒将這件事情放在心上。

少年康熙智擒鳌拜的背後,掩藏着什麼秘密,讓他一生難以啟齒

康熙每日沉溺在布庫房中,若是真心輔佐帝王,自然不會放着他如此貪圖享樂不管,但鳌拜卻樂得如此,康熙越是沉溺玩樂,他就能将朝政牢牢把控在自己手裡。

康熙雖年輕,心中卻有謀劃,不過表面裝出一副不理朝政,貪圖玩樂的樣子來,實際上已經有了完整的計劃,打算利用鳌拜看不上的布庫,尋找良機直接将他擒獲。

他召了很多同他年紀差不多的十幾個少年,每日在布庫房中訓練。一年的時間,這些少年也練得越發強壯,康熙覺得時候差不多了,便提前先将鳌拜的親信派到了外地,讓鳌拜在京中暫時孤立無援。

少年康熙智擒鳌拜的背後,掩藏着什麼秘密,讓他一生難以啟齒

康熙在一個風平浪靜的日子裡,将鳌拜召進了宮中,鳌拜對此毫無防備,根本沒想過康熙會在殿中對他直接下手。

動手之前,二人還是進行了一番交談的,康熙還專門賜座給他,隻不過這凳子是三條腿的,尋常人根本坐不穩。

可鳌拜自幼在軍中打拼,這種小把戲根本不入他的眼,他穩穩當當地坐在了這三條腿的凳子上。

康熙雖心中憤恨,但面上仍然不顯,又命人給鳌拜奉茶。

少年康熙智擒鳌拜的背後,掩藏着什麼秘密,讓他一生難以啟齒

鳌拜毫無防備地接過茶水,卻未曾想到這茶水滾燙,燙到了他的手,他沒拿穩,茶杯順勢摔到地上,摔了個粉碎。

而後奉茶的太監趁此機會,踹倒了那三條腿的凳子,鳌拜始料未及,失去平衡,跌落在地上。

四周藏匿的那些布庫少年們,聽到摔杯聲後,在康熙“鳌拜,你竟敢如此大不敬!”的聲音中,一擁而上,憑借着苦練許久的布庫技能,以及人多的優勢,将這位滿清第一“巴圖魯”,順利擒獲,壓制到地上。

如此順利将人拿下,康熙十分高興,但接下來卻讓康熙犯了難,該如何處置鳌拜呢?

事後處置難以啟齒

多次忤逆康熙,又攪弄朝政,按罪當誅,可康熙卻猶豫了。他年紀輕輕,擒獲了鳌拜之後,順利親政,不是沒有動過直接将其處死的心思,但冷靜下來之後,便知曉如此不妥。

少年康熙智擒鳌拜的背後,掩藏着什麼秘密,讓他一生難以啟齒

隻抓了鳌拜一人,并不能将他在朝中扶持的多方勢力連根拔起,朝中文官也好,武将也罷,都至少有鳌拜一半的勢力。

若是直接将鳌拜處死,難保這些勢力不會揭竿而起,他雖親政,但到底年輕,朝堂不穩則江山不穩,外頭三藩還虎視眈眈地盯着呢,這種時候不能生事,當時的滿清也經不起這麼大的風浪。

再者,其實康熙心中對鳌拜是有愧疚的,他能成為輔政大臣,就是因為他對清朝皇室十分忠誠,手握大權,幫助三朝帝王,打下了清朝江山的基業。

少年康熙智擒鳌拜的背後,掩藏着什麼秘密,讓他一生難以啟齒

尤其順治帝即位之時,多爾衮攝政,鳌拜一心力保順治帝,不惜與當時權勢滔天的多爾衮結怨,為保下順治帝的皇位立下了汗馬功勞,是個難得的忠義之士,順治帝一直十分看重他。

康熙心裡也清楚,鳌拜并無反心。可自己要親政,他一直把持着朝政,将他視作乳臭未幹的孩童,并沒有将他視作一位帝王看待。

鳌拜又在朝堂上屢屢犯錯,多次頂撞,直接威脅到了康熙作為皇帝的權威,是以他才不得不處置了他。

少年康熙智擒鳌拜的背後,掩藏着什麼秘密,讓他一生難以啟齒

是以康熙雖然将鳌拜收押入了監牢,也隻是将他監禁,并未對他嚴懲不貸,禍連九族。甚至到了康熙晚年,他還能想起鳌拜的好處。

細細想來,康熙擒獲鳌拜這件事情,雖然是康熙開展宏圖大業的開端,但卻仍十分莽撞。若是鳌拜真有反心,隻怕是康熙的江山不能坐得這麼安穩。

當然,康熙也不是孤軍奮戰,孝莊當時不可能不為這件事情籌劃,在背後也出了不少的力。鳌拜最終死在禁所,他的家人也沒有受到他的牽連,很難不說這也是一種交易,用鳌拜退出朝堂,換取他一家人的平安。

少年康熙智擒鳌拜的背後,掩藏着什麼秘密,讓他一生難以啟齒

康熙則是覺得自己當時實在是太年輕,雖然擒獲鳌拜之後,自己才算是真正親政,但他總覺得自己這事辦得并不光明磊落。

且鳌拜也并不是十惡不赦,甚至他功過相抵,他的功勞還要更高一些,是以對于智擒鳌拜這件事情,康熙幾乎閉口不談。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