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診續保(含醫療保險、門診)、線上咨詢、藥品快遞到家...Smart Medicine正在為患者提供更友善的護理。天津市第一中心醫院,作為全市首家網際網路+醫療标準要求和支援全額醫保線上支付的網際網路醫院,運作了一段時間,讓患者真正感受到了便利。
天津市第一中心醫院網際網路醫院目前正實作線上續保和藥品配送到戶。還開設了如四維超聲預約,藥房診所...
"張主任,這周我的血壓還好,你還覺得還有什麼需要調整和注意的嗎?"張先生是一名公民,他正在通過網際網路與他的主治醫師、腎髒病學醫生張文秀進行線上咨詢。
幾個月前,張先生在中心醫院腎髒科診所咨詢後,因"肌酸升高數月,雙下肢水腫",被診斷為"慢性腎病4期"。常文秀主任詢問發現,張先生已經發現了10年的高血壓病史,也有30年的吸煙史。除了藥物治療,常文秀主任還包括張先生在腎髒病慢性腎病管理中心,提供營養支援治療,同時,利用微腎病方案制定飲食方案,選擇低鉀低磷飲食,指導患者調整生活方式,戒煙、低鹽、 低蛋白飲食。
别看張家治的,張文秀主任對他的身體狀況是衆所周知的。醫生通過"天津一中心網際網路醫院"幫助張先生制定了"每周随訪管理計劃"。除了定期到醫院走訪外,張先生還可以随時通過線上圖形咨詢向醫護人員提供飲食、生活方式和血壓調整方面的回報,并能夠在公共線上了解腎病保健。經過3個月的強化綜合管理,張先生的日鹽攝入量明顯減少,蛋白質飲食結構合理,腎功能保持穩定。
"有人管理我的飲食,我可以繼續直接送藥到我家,這對我們的老年人來說非常友善。張先生說,網際網路醫院為他節省了很多東西。
"目前,醫院耳鼻喉科、血液科、移植(肝移植、腎移植、細胞移植、小兒肝移植)、口腔醫學、心髒病學、疼痛、風濕病免疫學、全國會診、血管外科、營養學、核内科、神、超聲、胸部等主任醫生和專業學科團隊已經開通,其他科室也在備案過程中。天津市第一中心醫院資訊總監孫偉告訴記者,醫院線上依托"金醫寶"APP可以實作醫保患者各類保險的結算,線下通過醫院系統支援醫生完成患者病史資訊的續檢、續保處方開具和開處方複查等網際網路醫療行為的必要工作。充分發揮線上線下結合的優勢,確定網際網路醫療服務規範的安全。
面對疑難的醫療條件需要會診,醫生不再需要去會診醫院,在遠端會診平台上可以進行醫療讨論。網絡搭建的平台延伸了服務範圍,惠及更多人。
"随着遠端會診應用的不斷完善,通過建立的遠端會診平台,我們不僅實作了與全市合作醫院疑難病例的研診和診斷指導,而且随時為對口支援地區提供了優質的醫療資源輸出。孫介紹,作為"網際網路+"醫療服務的重要組成部分,醫聯會、遠端醫療服務,運用"網際網路+"理念,實作醫療、服務、管理的全面轉型,為患者提供更便捷、更優質、更高效的醫療衛生服務新模式,打破了傳統次元醫療空間和時間限制的新咨詢方式。
據介紹,"天津市第一中心醫院的網際網路醫院建設模式實作了線上線下融合。"診斷前、診斷中和診斷後的立體服務和遠端醫療。雖然患者服務模式是線上的,但所有醫務人員資格、排程、病曆、處方稽核、資料安全和離線監督都是平等的。患者的健康保險支付類别和支付标準,以及價格和醫療保健支付政策,保持線上和離線狀态。未來,一個中央網際網路醫院平台也将支援多種線上管道接入,我們正在積極推動使用健康保險電子憑證在網際網路上對接健康保險線上支付。同時,醫院還依托具有代表性的臨床科室,初步建立網際網路慢病管理、患者管理、智能随訪、專項醫療項目預約等移動智能服務。全面挖掘網際網路遠端醫療、遠端會診、多學科MDT會診,以及院内會診解決方案。把時間還給你的醫生,把最優質的醫療資源留給最需要的患者。"
來自天津市衛健委的記者了解到,2021年,全市将進一步推進"網際網路與醫療健康"智能服務,充分利用移動網際網路、大資料分析等技術,優化診療流程,推進智慧門診、智能化住院服務精細化。我們将推動為居民開放電子健康檔案和電子病曆。啟動醫學影像應用項目建設,實作全市三級醫療機構影像資料跨機構共享。推動居民電子健康碼應用,結合業務應用場景,加快試點機構就醫"一碼通"。
全市将提升網際網路醫療服務能力,推動全市三級醫療機構和有條件二級醫療服務開展網際網路線上會診、網際網路醫療服務和網際網路醫院建設,加強線上線下業務協調,完善網際網路會診、跟進、處方、處方藥流、藥品配送、護理服務等服務功能,強化電子病曆 資料互聯和共享。
全市将加快智能醫療和智能醫療服務建設的應用,在天津實施基層醫療機構資訊化建設評價。鼓勵基層醫療機構開展智能語音跟蹤、遠端随訪、線上診療等服務,有效提升初級資訊支援和保護能力。
市衛健委還将積極培育5G技術應用場景,充分發揮5G網絡時延低、連接配接大、寬帶高的特點,為全市院前急救、網際網路醫療服務、遠端醫療提供更好的網絡能力。不斷加大投入力度,提高醫療健康大資料中心基礎設施容量、安全能力,為醫療健康資訊提供硬體環保。
此外,全市将繼續推進全市衛生醫療資料采集與融合工作,提高資料聚合品質,推動大資料在疫情防控、人文、營運決策、服務監管、醫療品質等方面的應用。以專業化疾病資料中心建設、健康與醫療大資料研究所建設、新技術推廣、新應用等為抓手,豐富醫療大資料應用,推動"政、産業、科研用"同向發展,促進智能健康與醫療産業融合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