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如果韓信當年背叛劉邦,那會怎樣?#韓信,在被殺之前,曾經說過一句話:悔當初不聽蒯通之言,才有了今日的下場。韓信何等之人

#如果韓信當年背叛劉邦,那會怎樣?#韓信,在被殺之前,曾經說過一句話:悔當初不聽蒯通之言,才有了今日的下場。

韓信何等之人?韓信是中國軍事思想"謀戰"派代表人物,被蕭何譽為"國士無雙",劉邦評價曰:"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韓信被後人奉為"兵仙"、"戰神"。"王侯将相"韓信一人全任。"國士無雙"、"功高無二,略不世出"是楚漢之時人們對其的評價。作為統帥,他曾率軍出陳倉、定三秦、擒魏、破代、滅趙、降燕、伐齊,直至垓下全殲楚軍,無一敗績,天下莫敢與之相争;作為軍事理論家,他與張良整兵書,并著有兵法三篇 。

在楚漢戰争關鍵時刻,武涉曾受項羽之托遊說韓信,武涉和韓信這樣說過:“劉邦和項羽之争的關鍵在于你,你幫助劉邦,劉邦就獲勝,你幫助項羽,項羽就獲勝。但你幫助劉邦擊敗項羽後,劉邦下一個要對付的人就是你!你和項羽是老相識,如今為什麼不和楚國聯合對付劉邦,那樣一來就可以三分天下有其一。如果放棄這個機會,去保護劉邦,那不是智者的行為。”話都說到這個份上了,武涉算是把問題說清楚了,韓信可以不幫助項羽,隻要他保持中立,就可以三分天下。

沒錯,韓信有三分天下的實力。

韓信對于武涉的話,其實内心裡很掙紮,但最後還是拒絕了,他對武涉說:“我在項羽手下,官位不高,就是個執戟郎,我的謀劃項羽從來都不采納,是以我才離開了他。而到了漢軍後,漢王讓我做三軍主帥,給了我最大的信任,和我推心置腹,我才有了今天的一切。漢王信任我,我背叛他還算是人嗎?請你去轉告項羽,說我謝謝他的美意,就算是死,我也不會背叛漢王的!”

蒯通也認為當今天下大勢在于韓信,于是他也來勸說韓信。蒯通看出韓信逐利,隻不過是有顧慮,第一怕天下人說他忘恩負義,第二是怕自己鬥不過劉邦。針對韓信的顧慮,蒯通在武涉的基礎上,進一步替韓信分析他所面臨的局面。蒯通拿張耳和陳馀做例子,說明他和漢王劉邦之間的關系。他說:“你認為漢王對你好,漢王是利用你而已,張耳陳馀關系好,師生關系又是刎頸之交,但是後來還是反目成仇,原因就是利益,你和劉邦之間也是一樣。”

蒯通繼續勸說韓信:“你想盡忠報效漢王,認為漢王不會對付你,那就大錯特錯了,鳥盡弓藏,你看看文仲和範蠡就知道了,他們的功勞大不大,但是勾踐滅了吳國後,就把他們處死了。你和劉邦之間,論交情不如張耳和陳馀之間那樣深厚;論忠誠可信,也不如文仲和範蠡對勾踐。就算張耳陳馀交情深,文仲、範蠡忠心耿耿,你看他們的下場怎麼樣?不還是被殺了嗎?”

蒯通說:“你現在隻有一條路可走,那就是自立為王,然後三分天下。因為你的功勞太大了,漢王已經沒有什麼可以封賞你的東西了,這就是功高震主。如今這種情況下,你投靠項羽,他不會信任你;繼續跟着劉邦,他會對你心存忌憚。這樣的話,你還能安全嗎?你是個大臣,但是威望比主君都高,你還能好好地活下去嗎?我真是為你擔心呀!”

韓信頭上冒汗,連忙制止蒯通繼續說下去,并說:“先生先不要說下去了,讓我好好想一想!”這說明韓信的内心已經開始動搖了,叛漢自立為王,意味着更大的功業,名将到明君的距離,這是韓信不能拒絕的誘惑。

韓信猶豫不忍倍漢,又自以為功多,漢終不奪我齊,遂謝蒯通。——《史記·淮陰侯列傳》

但最終韓信選擇了放棄,因為他有自己的顧慮和考量,對于劉邦,韓信心存顧忌,因為他不能忘記劉邦和夏侯嬰直入中軍奪權的往事,劉邦的心機和城府太厲害了,我隻要不反應該就沒事,何必自讨苦吃呢?既然放棄了主動作為,隻有面對“敵國破,謀臣亡”的命運了。#韓信##功高蓋主#

#如果韓信當年背叛劉邦,那會怎樣?#韓信,在被殺之前,曾經說過一句話:悔當初不聽蒯通之言,才有了今日的下場。韓信何等之人
#如果韓信當年背叛劉邦,那會怎樣?#韓信,在被殺之前,曾經說過一句話:悔當初不聽蒯通之言,才有了今日的下場。韓信何等之人
#如果韓信當年背叛劉邦,那會怎樣?#韓信,在被殺之前,曾經說過一句話:悔當初不聽蒯通之言,才有了今日的下場。韓信何等之人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