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之初,性本善。”
對于那些年幼無邪的孩子們,大家習慣性地認為他們心中充滿純真和善良,與世界的陰暗和邪惡毫無交集。
然而,一樁又一樁未成年人犯罪事件不斷地挑戰我們的三觀...
2022年7月30日,永昌縣警察局接到木縣居民毛某的緊急求助,稱其21歲的兒子毛某某自7月29日下午1時起便失去聯系。
毛父表示,毛某某平時較少外出,經常一整天都在房間内玩電腦。
警方迅速介入調查,調取了毛家附近的監控錄像,并循着線索追蹤。
經過缜密偵查,警方于當日逮捕了以郭某某為首的8名犯罪嫌疑人,均是未成年人。
據調查,7月29日,郭某某等8人在永昌縣城關鎮的一處民房内将毛某某控制,并實施了多次毆打。
他們還拍攝了施暴過程并在網絡上傳播。次日,毛某某被發現遭活埋在附近的山坡上。
毛某某在被扔進坑裡時曾求饒:“别,求你們放過我吧,我媽媽還在家等我回家…”
但犯罪嫌疑人并未放過他,導緻毛某某不幸身亡。
據悉,這起惡性事件的起因是毛某某與郭某某的女友相識。
領頭的郭某年僅14歲,而被害的毛某年僅21歲。
毛某因機緣巧合結識了郭某的女友,這使得郭某心生嫉妒與不滿,進而策劃了這起令人發指的報複行動。
這起事件,本應隻存在于影視劇和小說中的情節,卻如此真實地呈現在我們眼前,讓人痛心疾首。
無論是成年人還是孩子,都存在着各自的善與惡。
一個觸目驚心的案例就發生在大連,那是一起讓人震驚的兒童兇殺案。
2019年10月20日,一個年僅10歲的女孩淇淇失去了生命。
她身中七刀,衣衫不整,疑似遭受了猥亵,而令人震驚的是,兇手竟然是她同小區的鄰家哥哥,一個13歲的男孩蔡某。
據調查,案發當天,淇淇剛從興趣班回家,在路上巧遇蔡某。
兩人之前雖同在托管班,但隻是泛泛之交,蔡某誘騙淇淇進入自己家中,随後心生邪念,試圖侵犯淇淇。
淇淇的激烈反抗引發了蔡某的狂怒,他開始對淇淇進行毆打,最後竟然用家中的菜刀連砍7刀,殘忍地奪走了淇淇的生命。
令人發指的是,殺人後的蔡某毫無悔意,他将淇淇的屍體拖至家附近的灌木叢中藏匿。
更令人震驚的是,他竟然能冷靜地加入尋找淇淇的隊伍中,甚至面無愧色地向淇淇的爸爸詢問:“你女兒找着沒有?”
當淇淇的屍體被發現後,他竟然還能出現在案發現場,與圍觀的群衆一起。
回到家後,他還在同學群裡假裝成無關人員,談笑風生,并特意強調自己“虛歲14”。
顯然,他對《未成年人保護法》的相關條例了如指掌。
在當時,《未成年保護法》尚未修訂,是以14歲以下的未成年罪犯确實可以免于刑責。
然而,這個事實并不能為他的罪行開脫。
最終,蔡某僅被判三年收容教養。
每個人都渴望給予犯錯者改過的機會,然而在給予機會之前,必須清晰地識别他們所犯的是何種錯誤。
有些錯誤,是必須付出相應代價的。在古代,殺人者償命,欠債者還錢,這一直是我們的基本準則。
即使在文明社會,這一準則也應當被繼續傳承和遵守。
如果法律不能為善良的人們提供保護,不能遏制罪惡,那麼法律的存在意義又在哪裡呢?
我們常說,人性本無善惡之分,而是取決于後天的塑造。
如果後天我們給予的是善良和正直,那麼人性就會顯現出善良的一面。
反之,如果後天我們給予的是邪惡和扭曲,那麼人性就會顯現出邪惡的一面。
未成年人的認知和行為,實際上是成年人給予他們的成長環境和教育的反映。
未成年人犯罪是一個需要我們高度關注的問題,但從根本上講,這還是一個教育問題,一個成年人需要面對和解決的問題。
我們需要審視自己的教育方式,確定為未成年人提供一個健康、正面的成長環境,引導他們走向正确的道路,而不是讓他們在罪惡的邊緣徘徊。
隻有這樣,我們才能真正預防未成年人犯罪的發生,保護每一個無辜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