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草幹姜湯為經典名方,出自《金匮要略》與《傷寒論》。甘草幹姜湯用于治療肺中冷之虛寒證,其中對甘草幹姜湯的運用常立起沉疴。
甘草幹姜湯在臨床的應用,以及其對應的患者主要臨床表現,不少醫家均對其進行了闡述。
嶽美中老先生認為手足厥冷傾向,唾液、尿等分泌物量多且稀薄者用此方。
胡希恕老先生認為甘草幹姜湯可用于治療裡虛寒而出現咽幹、吐涎沫者。
何慶勇認為甘草幹姜湯方證為涎沫多,色多清稀,小便頻或失禁,不喜飲水,小腿攣急,偏怕冷,舌淡,苔滑,脈浮或弦。
其中主證為涎沫多,色多清稀,小腿攣急,偏怕冷。甘草幹姜湯多可治眩暈、咳嗽、慢性支氣管炎、遺尿等疾病并見上述方證者。
《金匮要略·肺痿肺癰咳嗽上氣病脈證治第七》與《傷寒論·辨太陽病脈證并治中第五》對甘草幹姜湯均指出:“甘草四兩,炙幹姜二兩,炮,上咀,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五合,去滓,分溫再服。”
《内台方議》:脈浮,自汗出,惡寒者,為中風。今此又兼小便數者,心煩腳攣急,為陰陽之氣虛,不可發汗。反與桂枝湯誤汗之,得之便厥,咽中幹,煩躁上逆也,此乃不可汗而誤攻其表,營衛之氣虛傷所緻也。故與甘草為君,幹姜為臣,二者之辛甘,合之以複陽氣也。
2.《寒溫條辨》:此即四逆湯去附也。辛甘合用,專複胸中之陽氣,其夾食夾陰,面赤足冷,發熱喘嗽,腹痛便滑,内外合邪,難于發散,或寒冷傷胃,不便參術者,并宜服之,真胃虛挾寒之聖劑也。
3.《傷寒今釋》:幹姜與附子,俱為純陽大熱之藥,俱能振起機能之衰減。惟附子之效,偏于全身;幹姜之效,限于局部。其主效在溫運消化器官,而兼于肺,故肺寒、胃寒、腸寒者,用幹姜;心髒衰弱,細胞之生活力減退者,用附子。吉益氏《藥徽》謂附子逐水,幹姜主結滞水毒。蓋心髒衰弱者,往往引起郁血性水腫,其舌淡胖,如經水浸,用姜附以強心,則水腫自退,非姜附能逐水也。
當幹姜和炙甘草配合使用以後,在《難經》裡面有一句話叫“瀉南補北”,當我們在強心與強肺的時候,脾髒會補起來(,是以,甘草幹姜湯是一個救逆的湯劑,專門是施用在醫生誤給了桂枝湯來發表,津液傷失得很厲害,産生了咽幹,煩燥,手腳抽筋,說胡話的時候用的。
甘草幹姜湯是陽藥,我們前面講過辛甘發散為陽,是以,甘草幹姜可以把心陽和肺陽強起來,其實就是把脾陽強起來,脾髒的功能就會恢複,脾主運化,脾主四肢,這樣一來,什麼煩燥啊,吐逆啊,谵語啊,手腳抽筋就會得到好轉。甘草幹姜湯的比例是二比一,甘草二,幹姜一,假如說甘草開十二克的話,幹姜就開六克,當病情嚴重的時候,當然就開重一點,按二比一來開就可以了。
甘草幹姜湯,主要治療傷寒脈浮,自汗出,小便數,心煩,微惡寒,腳攣急,誤用桂枝湯解表之後,出現咽中幹,煩躁吐逆,肺痿,口吐涎沫但又不咳嗽的病人,除了這些是甘草幹姜湯的主治之外,還有四大功效。
甘草幹姜湯主要是由甘草和幹姜這兩味藥組成,對脾胃陽虛、四肢冰冷、眩暈、惡寒等多種虛寒症狀有着非常顯著的療效。如果不小心受到寒氣侵襲引起傷寒,喝一杯甘草幹姜湯,能夠讓身體感到非常暖和,當身體表面開始滲出汗液時,就說明體内的寒氣已經驅除出體外。這是甘草幹姜湯對傷寒的功效。
此方能夠溫補中焦、上焦的陽氣,而以溫補上焦見長。遺尿、小便數的症狀,在臨床中非常容易根據經驗,判斷為下焦虛寒,仲景提示我們,符合甘草幹姜湯證的“遺尿”“小便數”症狀,病機為“上虛”,這些症狀是“上虛不能制下”的表現;腹部惡寒、便溏是中焦陽虛的表現,臨床從這樣兩個角度把握此方方證,就比較全面。
臨床中,在上焦、中焦陽氣虛的病機下,還可能會出現許多症狀,是以,以把握能夠直接指向病機的脈證,同樣是此方既廣泛也能準确應用的關鍵。
病屬虛證,是以為不及脈;不及脈主要表現在右手,提示陽氣虛的病機;寸部與上焦對應,是以,甘草幹姜湯的脈證特征是右手寸部無力。
臨床中,體會此方脈證,以右手寸部表現為一個顯著的“塌陷”為指下感覺的特征。
甘草幹姜湯對中焦陽氣虛的病機,同樣有治療作用。是以,臨床中在前述脈證特征的基礎上,右手關部也比較無力,屬于不及脈,同樣是此方的脈證。
甘草幹姜湯還可治脾陽虛不能統血之衄血、吐血、下血等出血證。唐容川說: “吐血之證屬實證者十居六七……屬虛屬寒者在吐血家十中一二……寒證者,陽不攝陰,陰血因而走溢,其證必見手足清冷,便溏遺弱,脈細微遲澀,面色慘白,唇淡口和或内寒外熱,必實見有虛寒假熱之真情,甘草幹姜湯主之”(《血證論》)。
此方又可治胃陽虛寒的胃脘痛及肺脾陽虛不能制水之遺尿、勞淋。此方在治老人咳嗽漏尿、尿多尿頻上有妙用。不僅老年人有此症狀,中年人尤其是中年女性也會出現這類病症,這類症狀都适用甘草幹姜湯。 此外,甘草幹姜湯又可治陽虛之咽痛,以具有虛寒性全身症狀,咽喉部淡紅不腫者為指征。
清代醫家鄭欽安在《醫理真傳》中指出:“按甘草幹姜湯一方,乃辛甘化陽之方,亦苦甘化陰之方也。夫幹姜辛溫,辛與甘合則從陽化,幹姜炮黑,其味即苦,苦與甘合則從陰化。”并用甘草幹姜湯治療“平人幹咳無痰者”,謂“此元陰不足,而肺燥也。夫肺為金,生水之源也。元陰不足,由于肺燥不能生水,肺燥實由于元陰不足而邪火生,火旺克金,故肺燥。肺氣燥,斯幹咳作矣。法宜苦甘化陰養血為主,方用甘草幹姜湯,合當歸補血湯,加五味子治之”。
甘草幹姜湯可苦甘化陰,可治陰不足,這一點是黃芪與幹姜或人參與幹姜相合不可能有的作用。當然,甘草與幹姜相合治療陰不足,必以大量炙甘草為君。說到此處,筆者想到了炙甘草方中的甘草,也想到了後世溫病學家所說的“甘守津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