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3種行為,很容易就把孩子養成了“仇人”,請家長們謹記
作者:辰夕(爸媽精讀作者)
看過一個視訊,部落客說小時候最害怕的就是過年,因為親朋好友喜歡比孩子,而他的父母總是細數他的缺點,讓他無地自容。
長大後,他很少回家,因為回家要面對父母關于工作、生活事無巨細的各種追問,問完又嘲諷他賺錢少、沒本事等等。
他回家一次,就被傷害一次,也就更恨父母一次:為什麼我出生在這樣的家庭?
北京市教委曾經抽樣調查了3000多名中學生對父母的态度,結果出乎所有人意料:
高達56.28%的孩子極度反感或痛恨父母!
對于生養自己的父母,孩子的恨意從哪裡來?
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父母的這三種行為會破壞親子關系,很容易就把孩子養成了“仇人”,請家長們謹記。
父母否定打擊,孩子人格受損
知乎上有一位網友講述了自己的故事:從小父母總是貶低她、打擊她。
考試考滿分,鄰居表揚她,爸爸說:哎呀,就國文還行,數學都不及格。
跟父母走親戚,别人羨慕她皮膚白淨、眼睛大,都誇她“小姑娘好漂亮”。
媽媽卻總說:哪裡漂亮了?看她的鼻子,像豬鼻子。
她印象最深刻的是有一次過完年長胖了,開學時發現校服穿不上了。
她很着急,費盡力氣系扣子,媽媽卻一邊笑話她,一邊圍着她拍着視訊:看我們家的小胖豬,太難看了,以後可怎麼辦啊?
她氣得大哭,求媽媽删掉:哪有你這樣的媽媽,我不要面子的嗎?
媽媽卻說:你就是胖啊,誰讓你吃那麼多,又懶得像豬。
總是被打擊否定,她變得自卑敏感,也把父母視作“仇人”,一心隻想逃離這個家,大學畢業多年都不曾回去,與父母越行越遠。
心理學家約翰·戈德曼研究發現:父母對孩子的譏諷、蔑視和貶低正在成為導緻孩子低自尊的元兇。
父母的打擊和否定,會像魔咒一樣,時刻提醒孩子:我很笨,我很醜,我很糟糕。
孩子覺得父母是嫌棄自己的,可能再也無法信任父母,當一個孩子對自己生命中最重要的人都産生懷疑的時候,他可能也會對這個世界産生質疑。
孩子的自尊和人格會變得扭曲,對父母隻有反感和恨。
心理學家威廉·詹姆斯曾說:“人性中最深切的渴望就是獲得他人贊賞。”
每個人都期待可以得到别人的認可,對于孩子來說,父母的肯定,更是他們成長路上的動力之源。
是以,請父母們不要吝啬你們的鼓勵和信任,隻有你接納了孩子,孩子才能接納自己,正确認識到自己的價值,自信快樂地長大。
父母高壓控制,孩子性格扭曲
熱播電視劇《鳴龍少年》中,一段母親給高中兒子洗澡的情節令人感到窒息,無法忍受。
媽媽在食堂工作,打飯時讓兒子禹洋多吃肉,兒子想吃的菜卻偏不給他打,媽媽也沒看到兒子發抖的腿和躲閃的眼睛。
在媽媽的宿舍,媽媽絲毫不在意有外人在,讓兒子脫褲子,給兒子擦身子。
禹洋隻能在衆目睽睽之下如木偶般被媽媽擺弄,一邊抹眼淚一邊念念有詞背着“羞恥”的英語單詞。
媽媽窒息式的控制,導緻禹洋膽小、不敢表達。
上課的時候請假上廁所都沒有勇氣,被憋到拉在褲子裡,被同學嘲笑和霸淩。
媽媽幾乎從來不給禹洋喘息的機會,他不在學習的路上,就在背單詞的路上,像是一個傀儡被媽媽操縱着,他的膽小、懦弱甚至被霸淩,媽媽的責任最大。
心理學家李雪曾說:“父母控制欲的手伸向哪裡,孩子一生都将在那裡體會到痛苦。”
大多數父母總是喜歡打着愛的旗号,把自身的意志和想法強加在孩子身上,卻從沒想過要聽聽孩子們的想法。
殊不知,以愛為名的控制往往是最大的傷害。父母對孩子無休止地控制,會讓彼此變成一對互相折磨的“仇人”。
随着孩子年齡的增長,自我意識越來越強烈,一旦有能力自力更生,就會想盡辦法逃離父母,仇恨就會爆發,而這個時候想要挽回,可能為時已晚。
教育家陶行知說:“教育孩子的全部秘密在于相信孩子和解放孩子。”
孩子的成長路上,父母應該是引導者,而不是決策者。
父母要學會多傾聽、少幹預。
聽一聽孩子的心聲,關注孩子内心真正的需求,讓孩子做自己的主人,孩子心裡感覺到愛和尊重,也會更加感謝父母。
父母情緒失控,孩子一生陰影
近日,網上一段視訊引發熱議:媽媽情緒失控拿凳子砸女兒。
視訊裡,小女孩不小心摔倒了,手裡的冰淇淋掉在地上,還弄髒了裙子。
媽媽沒有第一時間扶起女兒,卻當即情緒失控,邊罵邊推了小女孩一下。
孩子踉跄着還沒站穩,她又上去踹了一腳,孩子哭喊着爬起來說:“媽媽,不要。”
結果媽媽變本加厲,拎起一把椅子沖向小女孩,旁邊有人上前阻攔,這位媽媽還一直大聲吼叫,一邊數落女兒,一邊依然想上前打女兒。
衆人勸阻,這位媽媽的情緒并沒有得到控制,從業人員隻好報警。
事後這位媽媽說:“我是情緒上來了,一時沒忍住。”
如果不是有人拉着她,女兒會被她打成什麼樣,後果想想就害怕。
冰淇淋摔了可以再買一個;裙子髒了可以洗幹淨。
但是,父母情緒失控對一個孩子的殺傷力,不容小觑。
《涼子訪談錄》中的趙先生說,他的整個成長期都活在父母的壞情緒裡,讓他印象深刻的有兩件事。
一次是他邊看電視邊吃花生,睡醒的爸爸看到花生殼後突然情緒失控,懲罰他在烈日下跪了20多分鐘,這還不解氣,爸爸又把花生殼撒在院子裡,讓小趙一個一個撿起來。
一次是他想去姑媽家住,媽媽不同意,小趙堅持要去,媽媽突然像瘋了一樣,用手機的相機使勁砸他,又用相機的帶子勒小趙的脖子。
趙先生說不知道為何父母要這樣對待自己,曾經一度動了想死的念頭。
教育學家尹建莉說:你對孩子發的三分脾氣,會對孩子造成七分傷害。
情緒失控的父母,帶給孩子的傷害會貫穿孩子一生,當孩子在父母這裡總是受到傷害,他會對父母失去信任,選擇遠離。
父母要學會調節情緒,把工作和生活分開,找到合理的途徑和方法,來疏導、發洩掉自己的不良情緒。
父母面對孩子的時候是松弛平和的,孩子感受到的也會是從容和幸福。
隻有情緒穩定的父母,才能養出内心充滿安全感,積極面對人生的孩子。
相信所有父母,都不願意和孩子成為敵對關系。
隻有和諧的親子關系,才是孩子成長最穩固的基石;也隻有在和諧的家庭氛圍中,孩子才會尊重父母,接受父母的教育。
魯迅先生曾說:
父母存在的意義,不是給予孩子舒坦和富裕的生活,而是當你想到父母時,内心就會充滿力量,會感到溫暖,進而擁有克服困難的勇氣和能力,以此獲得人生的樂趣和自由。
願所有父母,都能調整好與孩子的相處模式,重建立立起了解和尊重的互動,與孩子雙向奔赴,共建幸福親子關系。
作者簡介:辰夕,富書作者,一個人要想成功,不被阻撓,不被誘惑,這就是屏蔽力,文章:爸媽進化論,本文版權歸富書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侵權必究
注:本文章圖檔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