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趙玉明(中國社會科學院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俄羅斯東歐中亞研究所副研究員)
自2023年10月新一輪巴以沖突爆發以來,巴勒斯坦加沙地帶已有超3萬名平民死亡,200多萬人流離失所。同時,黎巴嫩、伊拉克、叙利亞等國武裝組織頻繁襲擊美軍目标,紅海海域又陷入安全危機。中東安全形勢再度急劇惡化當然有沖突各方自身原因,但域外因素的負面影響同樣不可小觑。總體來看,中東地區是受美國全球戰略和地區政策負面影響最大的區域之一。
二戰後的“曆史欠賬”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美國與蘇聯從反法西斯戰争形成的同盟關系走向冷戰對峙。在這一格局之下,美國的全球戰略是與蘇聯争奪國際秩序的主導權和地區事務上的話語權。在全球層面,美國以所謂的“普世價值”和自由主義價值觀為意識形态根基,打着建設“民主世界”的旗号,謀求建立“基于規則的國際秩序”。這種政策的實質是實行霸權,具體建構則以創設政治、經濟、安全、文化等領域的全球性國際制度為載體,以全球駐軍群組建地區性軍事同盟為支撐。在這一戰略架構下,美國既避免與蘇聯爆發直接沖突,同時又與其進行“代理人戰争”等各種形式的全面對抗。
中東地區地緣位置重要,油氣儲量豐富,宗教民族情況複雜,曆來是域外大國博弈的關鍵區域。二戰結束後,美國利用超級大國實力,尤其是以美元霸權與石油霸權為杠杆主導地區事務,并極力阻止蘇聯擴大影響力。其具體做法一是視以色列為核心盟友,把土耳其納入北約,将沙特、伊朗等國打造成戰略支點;二是通過建構“多邊安全機制”打造地區安全架構,并以政權颠覆和軍事征服等硬手段打擊敵視美國或親近蘇聯的國家;三是大搞金元外交,以大量援助穩住與地區國家的雙邊關系;四是利用其掌控的國際傳播話語權,輸出美式文化以強化其軟實力。
不過,由于美國在巴以問題上長期立場不公,1973年第四次中東戰争爆發後,以沙特阿拉伯等阿拉伯國家為主的石油輸出國組織對西方實行石油禁運。此舉不僅使石油輸出國組織成功取得全球石油市場的控制權,還讓西方陷入嚴重的經濟危機。另外,伊朗盡管曾是美國的地區支柱,但在1979年伊斯蘭革命爆發後卻成為地區頭号反美國家。可以說,由于美國地區政策的不公正性,中東地區不僅沒有由亂向治,反而長期陷入陣營對抗和沖突頻繁的狀态中。
冷戰後的霸權主義行動破壞穩定根基
蘇聯解體後,西方沉浸在赢得冷戰後的喜悅中。作為唯一的超級大國,美國将維持單邊霸權作為全球戰略。尤其是在失去蘇聯這個主要敵人之後,美國開始繼續尋找和塑造敵人,首先做的就是抛出“文明威脅論”,并打壓其所圈定的“流氓國家”和“無賴國家”。美國還自恃軍力強大,頻頻對非西方國家開展軍事行動。進入21世紀後,除持續戰略打壓俄羅斯外,美國還将中國的和平崛起視為重大戰略威脅,開始實施“亞太再平衡戰略”,大搞“印太戰略”,以拉攏有關國家搞地緣封鎖。
反觀這一時期在美國“掌控”下的中東,新老安全問題交織使其成為世界上最不穩定的區域之一。美國的地區政策是既要把持地區主導權,維持以美國駐軍為核心的安全體系,控制油氣等戰略資源,又要遏制俄羅斯和伊朗等國在該地區的影響力。“9·11”事件發生後,美國的外交戰略以反恐為基調,并将中東作為恐怖主義威脅的源頭和反恐主戰場。美軍接連在阿富汗、伊拉克、利比亞、叙利亞、葉門等國發動戰争或進行大規模軍事行動,同時還提出所謂“大中東民主改造計劃”,意圖從政治、文化等層面改造該地區。
美國的一系列做法顯然并沒有讓中東地區更加安全和穩定。“基地”組織、“伊斯蘭國”等恐怖組織不斷興起,并将矛頭直指美國。“民主改造”中東實質上是和平演變與顔色革命,成為2011年阿拉伯國家爆發政治動蕩的主要外因,更使得地區政治經濟和安全秩序陷入持續混亂狀态。美國還無視真主黨等組織興起和發展壯大背後的社會根源,隻是一味将其貼上恐怖主義的标簽加以打壓。更為重要的是,美國與沙特等國建構“石油與美元挂鈎、以經濟換安全”體系的做法受到美國自身頁岩油革命和全球新能源革命的雙重沖擊。
由亂向治 美需正視問題并加強合作
巴勒斯坦問題長期得不到解決,是新一輪巴以沖突爆發的核心症結,也是地區安全形勢長期緊張的最大根源。尤其是近年來美國刻意繞開巴勒斯坦,意圖以所謂的《亞伯拉罕協定》推動阿拉伯國家與以色列實作關系正常化的做法,激發了哈馬斯等進行武裝抗争的決心。
面對加沙地帶的慘烈戰況和大量平民傷亡,最正确、理智的做法應是争取盡快停火并緩解人道主義危機。但是,美國卻大量向以色列提供武器裝備,并在聯合國等國際舞台上向其提供政治外交支援,導緻新一輪巴以沖突延綿不斷,還釀成紅海安全危機。
盡管美國國務卿布林肯頻繁前往中東進行穿梭外交,但包括西方國家在内的全球大多數國家都反對美國的單邊行為,事實上美國在巴以問題上已經陷入孤立。對此,美國應反思其建立的中東安全架構為何失敗,其全球戰略為何失調。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中方倡導的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受到廣大開發中國家的歡迎。近年來,中方提出的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共建“一帶一路”倡議以及“三大全球倡議”等,為維護世界和平、推動共同發展、深化務實合作提供了中國方案,貢獻了中國智慧。中國特色大國外交奮發有為,于2023年促成沙特與伊朗恢複外交關系,掀起地區“和解潮”,樹立了政治解決熱點問題的新典範。
巴以問題始終牽動中東全局。這一問題得不到真正解決,未來中東地區就無法真正實作安全穩定和可持續發展。新一輪巴以沖突爆發後,中方多次闡明立場,呼籲停火止戰,積極推動問題早日得到全面、公正、持久解決。中國的立場和行動得到了國際社會的高度贊賞。目前全球進入大發展、大調整和大變革時期,全球治理和地區熱點問題的解決需要更多共識與合作。美國需要尊重地區國家,需要正視問題根源,需要認真傾聽中國和其他大國的倡議和主張,共同促進中東的長治久安。
《光明日報》(2024年04月09日 16版)
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