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财經北京4月10日電 近日,國務院常務會議通過《新一輪千億斤糧食産能提升行動方案(2024—2030年)》,對于在行動上保障大陸糧食安全作出重要指引。
新華财經記者調研發現,各地在提升技術水準、給予補貼政策等方面發力,積極推動大豆穩産保供,提升大豆單産将是未來的着力點。
糧食産量連續9年超1.3萬億斤
據國家統計局資料,自從2007年糧食産量站上1萬億斤台階後,大陸糧食産量在2010年、2012年、2015年連續提升,迅速跨越過1.1萬億斤、1.2萬億斤、1.3萬億斤大關,實作在高基數上的再突破。截至2023年,大陸糧食産量已連續9年穩定在1.3萬億斤以上。(以下所有資料皆來自國家統計局)
記者整理發現,從2007年至2015年糧食産量的快速突破,很大程度得益于大陸糧食作物播種面積的迅速增長,目前作物播種面積處于曆史高位。
大陸糧食單産也在同步提升。近年來,糧食機關面積産量增速放緩明顯。2007年至2015年,大陸糧食單産從4402.11公斤/公頃提升至5553.02公斤/公頃,2015年至2023年,大陸糧食單産進一步提升至5845.33公斤/公頃。
南京農業大學鐘山首席教授、南京農業大學國際食品與農業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朱晶此前接受采訪時表示,大陸人均耕地面積遠低于世界平均水準,要想可持續地獲得目前和今後遠高于世界平均水準的食物消費數量,就必須不斷提升機關耕地面積的産出水準。
糧食主産區的單産水準對于維護大陸糧食安全具有重要意義。在耕地面積不變的情況下,主産區糧食的單産變化不可避免地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全國糧食總量。分地區來看,2023年,黑龍江、河南、山東、吉林、内蒙古、河北的糧食産量總和占據全國糧食産量的“半壁江山”。
從單産絕對值來看,2023年,上海、新疆、吉林、遼甯位居全國前四位,均在7000公斤/公頃以上。
大豆單産仍是提升重點
多年來,黑龍江省承擔着大陸糧食生産重任。2023年,黑龍江省糧食總産量1557.64億斤,占全國的11.2%,創下曆史第二高的成績,這已是該省糧食産量連續14年位居全國第一。
2016年至2023年,黑龍江省糧食作物産量從1480.76億斤增長到1557.64億斤,水稻、玉米、大豆的單産均實作了增加,但總體平均單産從5300.50公斤/公頃下降到5282.61公斤/公頃,相較于吉林省的7186.4公斤/公頃、遼甯省的7163.5公斤/公頃還有較大提升空間。
記者采訪了解到,黑龍江省總産占比和平均單産的降低主要是由于結構調整,單産相對較低的大豆種植面積增加所導緻。為做好穩定和增加大豆産能方面的工作,2022年、2023年,黑龍江省連續擴大大豆播種面積,維持大豆播種面積在7000萬畝以上,但大豆的單産僅相當于玉米的四分之一左右。
業内專家指出,與國際大豆生産相比,大陸大豆單産還有較大提升空間。據2022年公布的資料,大陸大豆單産為131.83公斤/畝,僅為全球的72.16%、美國的59.38%、巴西的62.98%。
為進一步促進省内大豆增産,黑龍江省農業農村廳建議擴大耕地輪作試點面積,對于省内符合耕地輪作條件的地塊全面給予補貼,提升農民種植積極性;建議國家出台大豆種子包衣補貼政策,逐漸杜絕農戶白籽下地,全面提升大豆生産用種品質。
目前,多地正積極施策力争大豆增産,并予以政策支援。如遼甯省農業農村廳表示,要對大豆生産持續加大支援力度,落實生産者補貼資金,大豆畝均補貼标準比玉米高不低于350元。落實耕地輪作項目資金,重點支援玉米等作物與大豆輪作。實施玉米、大豆單産提升工程,內建推廣全生育期精準調控技術,大豆提升20—50公斤。
産業鍊堵點有待進一步打通
記者調研也發現,多地在糧食生産過程中,面臨着土地分散、種子産業鍊有待提升等不利因素。
以黑龍江省為例,通過農戶土地流轉和承包地托管經營等方式,将各家各戶耕地集中起來,使土地規模化經營程度在全國領先,但是一些農村種植專業合作社、種糧大戶、家庭農場等經營主體面臨着土地不集中連片的問題,影響了糧食産能的進一步釋放。
肇東市鑫伯利農機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單玉恒說,由于土地分散地塊偏多,在無人機噴灑農藥和葉面肥的時候,經常是把農藥噴到别人家的地塊;在大壟密植基礎上推行的水肥一體化項目,同樣由于土地分散,導緻大機械很難實作連片作業。
此外,種子産業鍊也有待進一步優化。“去年,農業農村部和中國種子協會在全國做了一個調研,共性的難題就是西北優質的制種基地地租在漲價,兩年時間裡翻了一倍。這需要國家層面出台政策為種企降低成本。”遼甯東亞種業有限公司項目辦主任孫九超說。
據受訪企業反映,制種育種除了面臨着成本高企之外,種子品質界定還局限在實驗室,缺乏經自然生産條件篩選和界定的優質品種。種子産業亟需打通從實驗室到土地的傳導鍊條,形成覆寫科研、繁育、生産、推廣的産業鍊,才能進一步助力糧食增産。(記者馬悅然、邢路續、王曉林、李宇佳)
編輯:吳鄭思
聲明:新華财經為新華社承建的國家金融資訊平台。任何情況下,本平台所釋出的資訊均不構成投資建議。如有問題,請聯系客服:400-6123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