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4月6日至8日,第73屆美國心髒病學會科學年會(ACC.24)在美國亞特蘭大盛大召開。會議期間,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胸科醫院何奔教授團隊的兩項研究入選。其中一項研究探究了新型Lesifter左心耳封堵器在卒中風險增加的房顫患者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另一項研究探究了高危非ST段擡高型急性冠脈綜合征(NSTE-ACS)患者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PCI)前血小闆高反應性(HPR)對PCI後心肌灌注的影響。本文對這兩項研究進行了整理,以飨讀者。
使用新型Lesifter裝置進行左心耳封堵可有效預防非瓣膜性房顫患者的卒中
經皮左心耳封堵術(LAAC)是非瓣膜性房顫患者長期口服抗凝治療的可行替代方案,可降低患者血栓栓塞風險。本研究旨在評估新型Lesifter左心耳封堵器在卒中風險增加的房顫患者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研究結果顯示,使用新型Lesifter裝置行LAAC可有效預防非瓣膜性房顫患者的卒中,手術成功率高,不良事件發生率低。
研究方法
該研究是一項前瞻性、非随機、多中心登記研究,在中國的6家醫院進行。主要終點為術後12個月内缺血性卒中發生率和術後6個月經食管超聲心動圖(TEE)評估的左心耳封堵效果(封堵器周圍殘餘漏<5mm)。預設的次要終點包括術後7日内或出院時(以較晚發生者為準)手術相關并發症、12個月内的主要臨床事件,以及在2個月和6個月随訪時通過TEE評估的裝置相關并發症。
研究結果
研究共納入187例患者,平均年齡67.7±7.5歲,平均CHA₂DS₂-VASc評分4.0±1.6分,平均HAS-BLED評分2.5±1.1分。187例患者中184例(98.4%)植入成功。
表1 患者的基線特征(左)和術式特征(右)
共發現4項主要圍手術期并發症(2.1%),包括2例死亡(1.1%)。在12個月的随訪期間,缺血性卒中的發生風險為0.58%(95% CI:0%~1.7%),低于基于患者隊列CHA₂DS₂-VASc評分的預期(6.29%/年),并且達到了統計學非劣效性(95% CI上限:1.7%<預設的最高年發病率7.3%)。
根據TEE結果,術後6個月左心耳有效閉合率為100%(95% CI:97.6%~100%),達到了預設的有效性目标(95% CI下限:97.6%>預設的最小閉合率為89.5%)。術後2個月和6個月TEE随訪時,分别有3例(1.9%)和1例(0.7%)患者發生封堵器相關血栓。術後12個月内共發生11起主要臨床事件(5.9%)。
表2 1年随訪結局
圖1 缺血性卒中發生風險
研究結論
使用新型Lesifter裝置行LAAC可有效預防非瓣膜性房顫患者的卒中,手術成功率高,不良事件發生率低。
高危NSTE-ACS患者PCI術前血小闆高反應性可能是術後心肌灌注受損的獨立預測因素
目前指南不推薦高危NSTE-ACS患者在早期有創血管造影前正常接受P2Y12受體抑制劑預處理。PCI時對血小闆功能的抑制可能不理想,導緻冠狀動脈内血栓形成環境,并可能增加動脈粥樣硬化血栓形成的風險。本研究旨在探索高危NSTE-ACS患者PCI前HPR對PCI後心肌灌注的影響。研究結果顯示,高危NSTE-ACS患者PCI前HPR可能是PCI後心肌灌注受損的獨立預測因素
研究方法
該研究是一項單中心、前瞻性、觀察性研究,連續納入2021年4月至2023年9月137例指南定義的計劃接受有創治療的高危NSTE-ACS患者。
采用TIMI心肌灌注分級(TMPG)和TIMI心肌灌注幀數(TMPFC)評估PCI後心肌灌注情況。在有創血管造影前即刻通過血栓彈力圖評估PCI前血小闆反應性。HPR的定義為二磷酸腺苷(ADP)誘導的血小闆-纖維蛋白凝塊強度>47mm+ADP誘導的血小闆抑制<50%。
研究結果
在這項研究中,30例(21.9%)患者PCI前發生HPR。PCI前ADP誘導的血小闆抑制與PCI後TMPFC顯著相關(Pearson r=-0.3164,P<0.0001)。
圖2 PCI前ADP誘導的血小闆抑制與PCI後TMPFC的相關性(左)伴或不伴HPR患者PCI後TMPFC(右)
與未發生HPR的患者相比,發生HPR的患者TMPG受損(TMPG 0~2)更嚴重(60.0% vs 23.1%,P=0.0002),TMPFC更高(113.0±47.6 vs 78.7±29.5,P<0.0001),TMPFC受損(TMPFC≥90幀)更嚴重(61.3% vs 25.2%,P=0.0005)。
圖3 伴或不伴HPR患者PCI後TMPG 0~2級比例(左)和TMPFC≥90幀比例(右)
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顯示,術前HPR與TMPG受損(OR=5.13;95% CI:2.03~12.98,P=0.001)和TMPFC受損(OR=6.93;95% CI:2.53~19.00,P<0.001)獨立相關。
表3 PCI後心肌灌注受損的單變量和多變量logistic回歸分析
研究結論
高危NSTE-ACS患者PCI前HPR可能是PCI術後心肌灌注受損的獨立預測因素。未來需要進一步研究,以探索優化高危NSTE-ACS患者急性期的PCI圍術期抗血小闆治療政策。
信源:ACC官網
專家簡介
何奔 教授
•上海市胸科醫院心髒中心主任,心内科主任,主任醫師,博士生/博士後導師,二級教授,中華心血管病學會全國常委,結構心髒病學組副組長。上海市領軍人才,國家衛健委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國務院特貼專家
•在冠心病、結構性心髒病、心力衰竭等均有豐富的診治經驗,尤其擅長各種高難度冠心病的介入治療,在經皮左心耳封堵手術預防房顫腦卒中,經導管主動脈瓣置換術和經皮二尖瓣修複手術等方面均有高深造詣。經曆各類心導管手術超過2萬例。研究興趣圍繞冠心病急性事件鍊的防治,從易損斑塊到心肌再灌注損傷,從基礎到臨床多環節。主持多項國家級重點項目,以第一或通訊作者發表SCI收錄論文100多篇,總影響因子500多分,論文H指數36。以第一完成人先後榮獲上海市醫學科技一等獎,教育部科技進步一等獎等多個獎項
•現為美國心髒學院專家會員(FACC),歐洲心髒學院專家會員(FESC),美國心髒造影與介入學會專家會員(FSCAI),中華醫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全國常委,中國研究型醫院學會心血管循證與精準醫學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海峽兩岸醫藥衛生協會心血管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心律協會左心耳封堵學組組長。曾獲“上海市十佳醫生”,“中國十大口碑醫生”,上海市五一勞動獎章,上海交通大學校長獎,寶鋼全國優秀教師獎等榮譽
醫脈通是專業的線上醫生平台,“感覺世界醫學脈搏,助力中國臨床決策”是平台的使命。醫脈通旗下擁有「臨床指南」「用藥參考」「醫學文獻王」「醫知源」「e研通」「e脈播」等系列産品,全面滿足醫學工作者臨床決策、擷取新知及提升科研效率等方面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