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認識三線建設的偉大成就
——在“紀念三線建設重大戰略決策暨中國第一顆原子彈實驗成功60周年學術研讨會”上緻詞
李殿仁
同志們:
非常高興參加紀念三線建設重大戰略決策暨中國第一顆原子彈實驗成功60周年學術研讨會。
這次會議選擇的時間地點和主題都很好,可以說天時地利人和俱佳。九朝古都洛陽,物華天寶、人傑地靈。又正值牡丹節,“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牡丹的開放為我們研讨會注入了絢麗的光彩和溢潤的芳香。同樣我們的研讨會也為牡丹賦予了思想的光輝和文化的力量。我們聚集在工程兵五十四師光輝曆程紀念館,同模範退役軍人郭武軍同志一起座談,更有特殊意義。五十四師是一支英雄的部隊,郭武軍同志是一位優秀的軍人。在這裡開會不僅有理論探讨,也有榜樣可學。同有理想的人談理想,和能奉獻的人講奉獻,增加了現場感、親切感、可信度。這個設計是有遠見的,也是一種創新。郭武軍同志從軍是優秀的戰士,務農是優秀的生産大隊長,經商是優秀的企業家,被省市評為“最美退役軍人”。特别是他親手建造了工程兵五十四師光輝曆程紀念館,打造了一個遠近聞名的紅色教育基地。他的家國情懷、社會責任、軍人情結、奉獻精神、務實作風、高尚品格、過人才華都是我們學習的榜樣。他為這次研讨會做了很多卓有成效的工作,對此我們向郭武軍同志表示衷心感謝。
說到三線建設,說到兩彈一星,這都是我們國家曆史上熠熠生輝的豐碑。三線建設起初并無疑義,改革開放後有一些不同聲音,現在随着國内外一些檔案的解密,大家對當時決策的背景、過程、意義有了比較統一的認識,用曆史的真相批駁了曆史虛無主義的歪曲和诋毀。
在我看來,三線建設的意義至少有五條:
第一,粉碎了帝國主義發動侵華戰争的企圖,避免了人民遭受戰争之苦,赢得了寶貴的和平環境。
上世紀六十年代,毛主席黨中央敏銳地覺察到我們國家的經濟建設和安全受到極大威脅,特别是戰争威脅,決定加強三線建設,好人好馬上三線,建立一個強大的戰略後方基地,和一個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進行了備戰備荒為人民,深挖洞廣積糧不稱霸,勒緊褲腰帶搞兩彈一星,大辦民兵師,全民皆兵,準備大打早打甚至打核戰争等一系列的準備,使得美蘇兩霸得出了同中國打仗“打不起”“不能打”的結論。敵人被迫收回了他們用外科手術式核打擊摧毀中國核設施,以及鼓動周邊反華,協助蔣介石反攻大陸的計劃。實際上,三線建設扼制了一場侵華大戰,使人民免受戰争之苦,赢得了和平發展環境,到現在我們還在享受這個紅利。
有人說,後來并沒有真打仗,是不是戰略判斷錯了。會這樣看問題,說明有些人對當時惡劣的外部環境和面臨的戰争威脅不了解或了解得不深不透;也說明他們對戰争與和平的辯證法認識不夠。戰争有打和不打兩種可能,我們要做打的準備,争取不打的可能。備戰恰恰是争取這種不打的可能所必要的政策。毛主席當時就說:“世界上的事情總是那樣,你準備不好,敵人就來了;準備好了,敵人反而不敢來了”。這就是戰争與和平的辯證法。戰争沒有打起來不是敵人發善心,也不是我們戰略判斷失誤,而是我們準備好了,敵人不敢來了。如果準備不好,真打起來,那損失就更大了。三線建設、兩彈一星的這個威懾作用,不能看低了、看小了、看偏了。毛主席是偉大的戰略家、軍事家,目光如炬、洞察精準、運籌帷幄、用兵如神。三線建設也是他“不戰而屈人之兵”的一大傑作。
第二,調整全國工業布局,促進西部經濟發展。
由于曆史原因,建國初期,大陸全部輕工業和重工業,約有百分之七十在沿海,隻有百分之三十在内地。大陸工業過于集中于大城市,集中在沿海地區,易遭空襲,不利于備戰。是以要搞大三線建設。真打起來,中央有可能顧不上地方,省市各自為戰,也要有自己的戰略後方,是以又有了小三線建設。大三線建設是部分工業和科研院所從一線搬遷到三線,并在三線建立交通、能源、科研、生産基地。小三線是一二線省市搬一部分到本地區後方,并建立自己後方基地。
這一舉措,在西部建成了近2000個大中型工業交通設施,極大地提高了西部生産力水準,建成了30多個新興工業城市,帶動西部經濟、文化和社會生活逐漸提高,縮小了與沿海各地區差距。
一大批新興工業城市在西部荒山僻野中崛地而起,如攀枝花、六盤水、十堰、金昌,過去這些地方都是荒山野嶺,三線建設使得它們發展成為著名的鋼城、煤都、汽車城、鎳都。幾十個古老縣城被注入新鮮血液,成為現代化工業科技都市和交通樞紐,如四川的綿陽、德陽、自貢、泸州、廣元,貴州的遵義、都勻、凱裡、安順,雲南的曲靖,陝西寶雞、漢中、銅川,甘肅的天水,河南的平頂山、南陽,湖北的襄樊、宜昌,青海的格爾木等。據說攀枝花這個名字就是毛主席起的,過去是窮山野嶺、人煙稀少、山高溝深,連進出的道路都沒有,現在成了工業基地、康養聖地,文化科技的交流地,旅遊觀賞的打卡地。
大三線建設,使大西北、大西南改變了幾千年的面貌,使當地的人民群衆開闊了眼界、認識了世界、提升了境界,夢想變成了現實,神話降臨到人間。三線建設不僅提升了三線13個省的生産力水準和發展速度,實作了從0到1的突破;而且加強了與一二線省市的交流,達到了從1到10的突破;再經過改革開放,在三線建設的基礎上全面躍升、飛速展,顯現出從10到100的突破。黨的十八大以來,三線的基礎和條件助力西部大開發,助力脫貧攻堅,助力一帶一路大戰略,助力中國式現代化和民族複興大業,是從100到無限的突破和拓展。西北西南已不是窮山荒嶺,而是綠水青山、金山銀山。
第三,紮紮實實推進了科技教育發展和人才聚集提升。
好人好馬上三線,全國彙集了50多萬科技人才。到20世紀80年代中期,三線地區已擁有數千個科研與技術開發機構,300多所高等院校,形成了研究學科及門類比較齊全、梯隊比較合理、水準比較高的科技力量。無論是國防科技,高精尖裝備,還是理工農醫,都是曆史性從無到有、從分散到集中。這些既是三線建設的骨幹力量,又是與東部地區優勢互補的人才方陣,還是中國式現代化的浩蕩大軍。
第四,培育了具有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和我們黨和軍隊紅色文化特色的三線精神。
關于三線精神,雖然各地各有表述,但總體概括是四句話16個字,即:“艱苦創業、無私奉獻、團結協作、勇于創新”。這十六個字講起來簡單,做起來很難,沒有崇高的思想境界和忘我的奮鬥精神是做不到的。這是戰鬥在三線各個崗位上的幹部群衆知識分子,用血汗澆灌出來的,用生命鑄造出來的。每一句話,都是由若幹可歌可泣的鮮活事例支撐着,由無數具體業績诠釋着。“獻完青春獻終身,獻完終身獻子孫”,是何等的悲壯,又是何等的高尚。三線精神已被黨中央肯定,全國人民認可,納入了中國共産黨的精神譜系。我們要堅定不移地學習繼承發揚光大。
第五,原來沒有想到現在看到了得到了,那就是為西部大開發、脫貧攻堅、一帶一路和中國式現代化建設奠定了堅實基礎提供了有力支撐,從某種意義上講,大三線建設是最早、最有力、最有成就的西部大開發。
三線建設開發了沉睡的高山峻嶺,彙聚了中華民族的集體智慧和磅礴力量。回頭來看,今天的西部大開發、扶貧攻堅、一帶一路、強國複興都借助了三線建設提供的道路、廠礦、電力、人、才、物,乃至精神力量的基礎和支撐。試想這幾件大事,如果沒有三線建設提供的基礎條件,現在從頭做起将要付出多大的代價。
這裡僅就絲綢之路經濟帶為例:其戰略走向中,就包括從大陸西北經中亞、俄羅斯至歐洲, 從大陸西北經中亞、西亞至波斯灣、地中海, 從大陸西南經中南半島至印度洋這樣三個方向。這些戰略走向, 事實上不僅統籌整合了此前實施的西部大開發的若幹要素,而且與推進由東向西梯度發展、培育區域經濟支撐帶相銜接。為改變近代以來大陸國家安全、經濟發展都要直接面向海洋進而受制于海洋的戰略格局, 打開了全新的思路和空間。實施這個戰略, 西部将由經濟腹地變為面向世界的前沿, 這就可以為西部的未來, 提供重大發展機遇。當年三線建設開始形成的工業基地和産業格局, 建設的重點骨幹企業和鐵路公路幹線, 都已在“一帶一路”偉大倡議中發揮重要作用, 并展現出更加美好的發展前景。
關注和研究三線建設的曆史,要按照習近平同志的訓示“以正确的立場、觀點、方法對待黨的曆史”。首先要有正确地立場,那就是要堅定地站在最廣大人民群衆的立場上去研究問題。其次是要有正确地态度即曆史唯物主義态度,将曆史事件置于當時的曆史背景和條件下去評價。再就是要有正确的方法,看主流、看本質、看發展趨勢和發展效果。還有就是要有明确的研究目的,是鼓勁還是洩氣,是調動人們的積極因素,還是動搖人們信心信念。
三線建設當然也有考慮不周的地方。建設過程中也有一些教訓。光明正大的共産黨人和人民群衆從來不回避缺點錯誤和失誤。但是瑕不掩瑜。1984年,國務院三線辦公室曾經全面調查,認為在所有1945個三線建設企業和科研院所中,建設成功的占48%,基本成功的占45%,沒有發展前途的僅占7%。三線建設名副其實地挑起了備戰和建設的重擔,既用積極備戰扼制了可能爆發的戰争,又用積極建設改變了東重西輕經濟建設格局。
曆史虛無主義者,既沒有親臨其境,參與決策和參與三線建設的偉大實踐,又不去認真調查研究,細緻查閱曆史檔案,也沒有掌握第一手資料,而是主觀臆斷、信口雌黃。真的是“斥鷃每聞欺大鳥,昆雞長笑老鷹非。”“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這些來挑毛病不顧大局的人,哪裡能了解偉人的決策,人民的力量?
從三線建設的偉大決策我們可以認真領略戰略眼光,底線思維甚至極限思維;可以領略曆史眼光全局觀點,發展觀點。從參與三線建設的廣大幹部群衆、科學家和工程技術人員的精神面貌工作幹勁,我們可以學習和領略到中華民族的自強自立、不畏艱險、團結奮鬥的精神,學習和領略到中國人民不怕鬼,不信邪敢想敢幹敢創造,能夠壓倒一切困難和敵人而不被困難和敵人吓到壓倒的頑強鬥志。仗沒有打起來,正是我們三線建設的初衷和真正目的;搬進去花了不少錢,搬出來又花了不少錢,這是事實,是我們在探索中的代價,前進中的付出,但這與我們扼制戰争,改變工業部局和經濟社會發展不平衡狀況,為國家長治久安,為今日中國騰飛奠定堅實基礎比起來,雖付出很大卻是成就輝煌,是不可避免的十分值得的。這些曆史虛無主義者是看不到了解不了的。他們把黨中央毛主席偉大決策看成是失誤,把三線英雄壯舉看成是吃虧是傻子。真是“燕雀安知鴻鹄之志哉”。
當然也有一個我們加大宣傳的問題。軍事科學院原副院長錢海皓中将(他是三線建設副主任錢敏的兒子)向我講過一個故事:2001年3月,有位學者為新出版的《彭德懷在三線》寫了篇書評,寄給北京某報,責任編輯提筆就把文中“‘彭德懷在三線’改為了彭德懷在三八線”。看來他隻知道彭老總在北韓把美軍打過三八線,而不知道彭老總任過三線建設副總指揮。說明我們還要加大宣傳。
三線建設曆經三個五年計劃,後來調整又用了12年,前後加起來是32年。這在新中國建設史和世界經濟史也是罕見的大事件,在新中國國史中就有6000字介紹。隻有宣傳到位讓大家知道,才能正确認識,自覺抵制和批駁曆史虛無主義的歪理邪說。我們這次會開得非常及時,将對學習宣傳三線建設曆史,從中受到教育,對更好地學習貫徹習主席訓示精神,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堅定四個自信,增強四個意識,做到兩個維護的自覺性堅定性起到積極推動作用。
祝研讨會圓滿成功!
2024年4月12日于洛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