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蘭媽談育兒
一個孩子成長得好不好,需要從遠離精神内耗開始的,别不信
有一個朋友,從小優秀,長大後也如願進入名企高就,還拿着别人羨慕的高薪工資
可最近聯系時,她卻向我述說了煩惱的一面
因為從小到大都被“乖巧”、“聽話”這個外殼包裹着,她做什麼事情都要求面面俱到
為的就是害怕别人會失望…
讀書的時候害怕父母會失望,每天都把自己關在屋子裡學習,很多哪怕自己不喜歡的事情,為了讨父母關心,也會強忍着喜好、逼自己做不願意的事
而長大後,即便是擁有着體面的工作,這種性格依然沒有改變,為了讨好同僚,不讓人家失望還特意早出門2個小時,繞道幫大家買早點
大家也知曉她不會拒絕的性格,是以在提要求方面一次比一次過分
很多時候,她也想過說一聲“不”,可話到嘴邊還是咽下去了,一想到拒絕别人就覺得内疚不安
這種習慣性的自我批評、不懂得反抗拒絕,也因為沒有勇氣說“不”,導緻她經常一個人躲在角落裡偷偷抹眼淚
聽完朋友的經曆,我更加确信要早點培養孩子強大内心和抗挫力的重要性
那如何有效培養孩子的抗挫折能力呢?這就讓我想到了一個特别合适的形象詞-鈍感力
這是一種大智若愚的人生态度和智慧,所強調的是面對困難時所展現的耐力,也是一個人對抗外界、積極向上的人生态度
其中,能避免孩子玻璃心的鈍感力五項鐵律,記得早點告訴孩子:
01
鎖定目标
即便失敗也要再努力一把
生活中,經常會聽到很多家長對孩子的期待抱怨
有人說:“孩子都上幼稚園大班了,現在學英語啟蒙會不會太晚了,還來得及嗎”
有人說:“孩子對學習不感興趣,一到寫作業的時候就拖拉磨蹭,一點讀書的态度都沒有,我該怎麼管教呀”
還有人說:“上五年級的女兒跟我吵架還離家出走了,這孩子是不是沒救了”
事實上,無論孩子幾歲了、也不論他們有多糟糕,教育孩子從來不會晚,晚的也隻是父母還沒有開始
13歲女孩姝姝,她的媽媽是個女強人
以前事業心重的時候經常忙得連家都顧不上回,雖然住在一個屋檐下,但每個星期能見面坐下來好好聊天的機會屈指可數
也因為缺少陪伴、疏忽了内心所需,導緻姝姝從三年級開始學習走下坡路線
甚至還因為頂嘴、逃學、和同學打架,成為了連老師都放棄的“學渣”
幸運的是,當姝姝媽媽意識到問題後和孩子好好溝通了一次
得知厭學、叛逆的原因是為了引起關注後,她立刻行動了起來,每天不管工作有多忙,都會按時回家
女兒寫作業的時候,她在一旁繼續沒有完成的工作
女兒閱讀打卡的時候,她就在一旁跟着一起看書
平時每一個節假日還會陪女兒穿親子裝出去玩兒
就這樣,缺失的東西找回來了,姝姝也回到了之前的樂觀開朗,對學習更多的是遇難化難的堅強心态
因為,有媽媽陪伴的那段時間,也讓她明白了“鎖定目标”的重要性
媽媽為了讓姝姝感受愛,她騰空自己的時間陪伴,這是行動力裡的目标
那一個孩子想要獲得鈍感力也是一樣
不管什麼時候、在什麼時間、什麼地點,我們都要讓孩子明白:即便是失敗了,也要再努力一把
02
内心大氣
要迅速忘記不愉快的事情
鈍感力是建立在自我認知力的基礎上,也是在複雜環境中能夠勝出的關鍵力量
就像我們無法左右别人的想法,但把自己的路走好,讓自己的内心變得大氣就可以所遇皆是晴天
有一個媽媽,她的兒子調皮好動、學習也墊底,因為反應能力差還經常被人笑話
這讓媽媽覺得很沒有面子
而當父母的,都希望孩子能夠成長得優秀,為了達到這個目的,媽媽也付出了很多
每天下班陪兒子上輔導班,回家後還費勁心思做好吃的營養餐
可孩子的成績不僅沒有好轉,對待學習的懶散态度反而越來越惡劣了
這讓她的内心變得越來越焦慮,對兒子也郁郁寡歡,甚至想過放棄
後來,爸爸用他的職場生存法則告訴她:
“把心态放好就行了,隻要整天不盯着兒子的缺點看,迅速忘記讓你感到不愉快的事情,内心自然就不會那麼焦慮了”
果然,按照爸爸的說法,媽媽不再焦慮了,兒子也變得豁達,一家人的緊張關系更是得到了修複
這就是鈍感力五項鐵律裡的第二項-修煉内心
而作為父母呢
我們需要知道的是:孩子不是我們的面子,與其盯着缺點不放、不如試着發現孩子的優點
我們需要做的也是:成為孩子的“降噪機”,當孩子遇到不愉快的事情時,幫助他們趕走煩惱和噪音
也告訴孩子:“任何讓你覺得不舒服的人和事,你都可以拒絕,這是你的權利”
03
遇事冷靜
坦然面對他人的流言蜚語
如果說鈍感力是遇到困難時強烈的自我認知能力,那更确切地說,這就是自我認知力的支撐素質
即為:自信力
網上有個全職媽媽吐槽說:
自從當媽媽之後,我就有了更多身份,需要像保姆一樣安排孩子的飲食起居,需要像老師一樣輔導孩子的學習,需要像個兒科醫生那樣懂得分辨、預防、和處理疾病,還要像心理專業一樣解讀孩子的心理健康…
說實話,這段話雖為吐槽,但同時也特别精确
可我們的孩子真的需要如此全能、完美的媽媽嗎?并非
如果我們把孩子當成自己唯一可做的事情了,那孩子的圈子就會變小,小到隻有讓他變優秀的苛刻空間
一旦孩子沒有按照預期效果發展,那剩下的隻有無盡的焦躁、和抱怨,而這些最後都會成為孩子的心理壓力
還聽過這樣一個故事
有一個35歲媽媽,為了讓女兒堅信:“有努力就有希望”的道理,她一邊工作、一邊準備考研
盡管身邊很多人都打擊她:“異想天開,都當媽媽,還整天幻想那些不實際的東西”
可面對外界的流言蜚語時,她反而坦然接受,還大方地對大家一一道謝
她說“感謝大家的關心,可我更堅信:隻要心中有夢想,什麼時候都不晚”
這番話就讓我深受觸動,而如此沉着冷靜的媽媽,養出的女兒也不會太差
再細看身邊那些遇到困難就膽怯的孩子,他們之是以玻璃心,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怕輸、太在意别人的看法
心有顧慮,做事情也變得前怕狼後怕虎,一點扭轉局面的勇氣都沒有
想讓孩子遠離精神内耗,那沉着冷靜就是鈍感力裡不可少的一步
而我們當父母的最大價值,也是在孩子感到頹廢、痛苦時成為點亮他們前行的一盞燈
告訴孩子:“不要怕,遇到事情就要坦然面對,别人欣賞我們時要感謝他,謝謝他們發現你的優點,别人抱怨你身上不好的地方時也要感謝,謝謝他們幫你找到缺點”
人生态度也是:“坦然面對他人的流言蜚語,少點内心戲,多點行動力,和過去的不好告别,擁抱更好的明天”
隻要内心通暢有力了,孩子才能真正被帶動起來,遠離焦慮、成為更好的自已
04
釋放情緒
學會給情緒分類、做好管理
容易陷入精神内耗的孩子,他們往往都存在一個通病
那就是控制不住情緒,經常因為一些小事就變得暴躁不安,情緒極為煩躁、低落
其實,情緒這個東西是具有極強的傳染性
父母什麼樣的情緒,就會影響着孩子成為什麼樣的情緒
同僚歡歡,從小到大就被她的父母告知:“優秀的孩子是從來都不哭,一哭别人就覺得你沒出息”
為了成為父母眼裡的優秀孩子,歡歡一直強裝鎮定,壓抑自己的所有委屈
小時候玩具被搶了,為了聽媽媽的話,她主動讓出去,然後躲在角落裡偷偷擦眼淚
長大後,面對别人的索取也不知道拒絕,總是大庭廣衆之下被欺負,也忍氣吞聲,選擇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小時候成績考好了,為了不被媽媽嫌棄給點顔料就開染坊,她從來都謹慎小心,即便是自己已經很優秀了,還是不滿足所作出的努力
長大後也是如此,即便她已經很優秀了,可内心的自卑感,依舊讓她覺得很糟糕、不滿意
有一次,上級上司很器重歡歡,交給她一個方案策劃
本來初定計劃已經不錯了,可力求完美的結果就是撕了寫、寫了再撕
最後,給人的感覺也是“無法勝任”的能力不足
這就是缺乏情緒管理的精神内耗
也像是兩個人面對面拉着的一根繩子,繃得太近會很容易扯斷,孩子如果長時間壓抑,内心的負面情緒得不到釋放,那結果不是自卑、就是抑郁
想要孩子管理這種精神内耗,那就要讓孩子學會給情緒分類、做好管理
比如,遇到不開心的事情,把它們寫在紙條上裝進漂流瓶,然後帶着孩子放進附近的河裡漂向遠方
如果遇到開心的事情,那就記在一個本子上當作回憶,當哪一天心情不好的時候拿出來看看,心情也就不會那麼糟糕了
當然,如果孩子的心情很糟糕,什麼話不想說、什麼事也不想做,那就别較真了,讓孩子對着沒人的地方大喊幾聲,對着河邊扔幾個石頭,對着沙袋發洩幾拳…
05
接納自己
坦率地認清自己的優缺點
每一個孩子都有自己的成長節奏,優秀的孩子更少不了堅守本心的毅力
有這樣一個女孩,她做什麼事情都需要别人表揚
如果沒有表揚的話,那當時就洩氣、也沒有了行動的理由
一開始,媽媽為了讓女孩做事有動力都以鼓勵為主,可當她意識到“不表揚就沒有動力”後,就開始焦慮起來
有時候女孩拿着作業邀功說:“媽媽,你看我這個字寫得怎麼樣”
媽媽聽後,為了讓孩子意識到她自己有幾斤幾兩,就趁機教訓說:“不是說打擊你的話,就你這字,真佩服老師改作業時的忍耐性,要是我,早都讓你重新寫了”
就這樣,在打擊下女孩的玻璃心、和媽媽的焦慮都越來越明顯
好在有爸爸在旁邊開導,情況才慢慢有所好轉
而在引導的過程中,爸爸也發現,女兒之是以事事都需要别人表揚,主要的原因是無法接受自己的缺點
這也是平日裡對孩子期待過高的結果
後來,當媽媽了解情況後,才正式開始引導
比如,當女孩再次拿作業問媽媽:“這些字寫得怎麼樣”時,她不再回避,也不再擔心表揚會讓孩子恃寵而驕,而是認真端詳
然後再分析說:“确實是這樣,特别是某某字,很明顯是進步了很多,不過,某某字如果握筆姿勢再端正一些,就可以一樣優秀了”
就那樣,針對性鼓勵的同時,再讓孩子意識到所存在的不足之處,有了接納的同時,孩子也在糾正缺點、沖刺優點的路上
可見,改善精神内耗的最簡單方法就是接納自己,坦率地認清優缺點就是充滿朝氣的開始
不想孩子在玻璃心中成長,認清自己的優缺點也是鈍感力五項鐵律裡特别重要的一項
那麼,關于想要孩子遠離精神内耗的鈍感力方法,大家還有哪些不一樣的建議與看法呢?歡迎評論區留言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