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前,在法國總統馬克龍表示“不排除向烏克蘭出兵的可能”之後,俄媒有消息稱法國的精銳部隊,法國外籍軍團已經有多達百人左右抵達了俄烏膠着的恰索夫亞爾地區附近,這些人攜帶有10門法國的“凱撒”卡車炮,将會作為烏軍的遠端火力支援部隊。法國此舉不僅引起了俄羅斯的不滿,也讓外界似乎看到了法國支援烏克蘭當局的“決心”。
那麼既然如此,法國都出兵烏克蘭了,那麼法俄兩國的關系按理說應該急轉直下才對。但是令人萬萬沒有想到的是,就在此前舉行的普京新一屆的總統就職儀式之中,在美英德等國帶頭反對的情況下,法國卻專門派代表參加了普京的就職儀式。法國也是唯一派人參加普京就職儀式的西方大國,唯一派人參加普京就職儀式的G7成員國。不僅如此,就在當地時間5月67日,法國總統馬克龍還公開表示:我們不與俄羅斯或俄羅斯人民交戰,也不尋求俄羅斯政權更疊。
那麼我們不禁會感到非常奇怪了,法國前腳才派兵援助烏克蘭,後腳就頂着美英德壓力參加了普京就職儀式,實在是令人覺得有些“前後不一”,難道法國總統馬克龍真的是“變色龍”嗎?實際上,馬克龍的立場和态度,或者說法國以及馬克龍本人的追求一直都沒有變過,不論是派兵援烏,還是參加普京的就職儀式,本質上都是法國本身為了實作自己的戰略目的而做出的舉動。
一場俄烏戰争打到現在,最大的赢家既不是喪師失地的烏克蘭,也不是深陷戰争泥潭的俄羅斯,而是遠在大洋彼岸的美國。通過策動俄烏戰争,美國隻用了部分躺在倉庫裡吃灰的武器裝備(美國有數千輛M1系列坦克,卻隻給了烏克蘭幾十輛)和美國自己印刷的“綠色紙片”,就成功讓歐洲陷入了無盡的内耗,并且還挑動了俄歐沖突,并大大加強了美國在歐洲的軍事影響力。在俄烏戰争的背景下,東歐各國争着搶着向美軍敞開大門,如今已經有數萬美軍進駐歐洲。并且,美國的軍工複合體也大肆在歐洲傾銷美制武器裝備,進一步加強了美國在歐洲的軍事存在。而這一切,實際上都讓法國大為光火。
原因就在于,法國和馬克龍本人最希望的,就是歐洲能夠在法國的帶領下實作戰略自主,而美國則把歐洲當做自己的“後花園”,并且美國憑借俄烏戰争,正在大大加強美國對歐洲的軍事影響力。是以,此前馬克龍出兵烏克蘭的舉動,實際上并不是要真的與俄羅斯開戰,而是希望借此提高法國在歐洲的軍事話語權,進而一定程度上抵抗美國的軍事影響。
而如今,法國參加普京總統的就職儀式實際上也是出于同樣的角度考慮的。如今法國以及歐洲一些國家已經意識到了美國的陰謀,法國不願意歐洲淪為美國的附庸。是以,法國此次頂着壓力參加普京就職儀式,一方面就是公開對美國說“不”的展現,另一方面也是希望能夠與俄羅斯加強對話和溝通,和平化解烏克蘭危機,甚至進一步恢複法俄合作,以制衡美國。
可見,馬克龍的舉動看似讓人難以了解,但是實際上其内心非常的清醒,想要派兵進入烏克蘭和俄軍打仗的人是他,派代表祝賀普京總統就職的也是他,原因就在于這些事情都能夠提升法國在歐洲擺脫美國桎梏的能力。
往大了說,一個能夠走自己道路的歐洲,有助于全球多極化發展;一個不願意淪為美國附庸的歐洲,才更能促進全球合作和全球和平。而往具體來說,目前俄羅斯和歐洲也隻有繞開美國進行對話,俄烏沖突才有真正停火止戰,恢複和平的可能。放眼歐盟各國,也隻有法國有決心、有能力帶領歐洲走向“戰略自主”。
而這樣的歐洲和法國,顯然也是包括中國在内的全球熱愛和平的國家所希望看到的,讓我們共同期待馬克龍能夠真正帶領法國和歐洲走出一條屬于歐洲自己的康莊大道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