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廣西南甯舉辦的慶祝2024年聯合國中文日文化體驗活動現場 林仁榮 攝
“你問我愛你有多深,我愛你有幾分……”日前,在廣西南甯舉辦的慶祝2024年聯合國中文日文化體驗活動中,泰國留學生珍珠和大家一起唱起了中文歌曲《月亮代表我的心》。她說:“中文的韻律和節奏讓我陶醉其中,也讓我更加熱愛這門美麗的語言。”活動當天,來自越南、泰國、寮國、高棉等東盟國家的留學生與廣西藝術家、非遺傳承人、文化志願者歡聚一堂,體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
截至2023年底,在廣西的東盟國家留學生超過1萬人。随着“一帶一路”和更為緊密的中國—東盟命運共同體建設的推進,越來越多東盟國家的學生将廣西作為他們留學首選目的地。來自越南的鄭月蘭便是其中之一,她從越南河内大學中國語言文化專業大學畢業,之後來到廣西留學深造。“我在南甯求學、結婚、生子,也有了一份穩定的工作。”鄭月蘭如今在廣西民族大學東南亞語言文化學院任教。
除了教學以外,鄭月蘭還參與漢越翻譯和譯著審讀工作。2017年至今,鄭月蘭參與中國外文局《中國關鍵詞》系列叢書中的《“一帶一路”篇》《精準脫貧篇》《中國共産黨成立100周年特輯》等漢越對照版本的翻譯工作。在翻譯中國著作的過程中,鄭月蘭意識到,中國和越南都是社會主義國家,中國有許多治國理政的理念值得越南學習、借鑒。同時,她也希望能繼續發揮橋梁、紐帶作用,讓中越兩國群眾增進了解、增進友誼。
廣西壯族自治區教育廳有關負責人表示,近年來,廣西不斷發揮獨特的區位優勢,以東盟國家為重點,積極參與共建“一帶一路”教育行動,着力打造“留學廣西”品牌,以擴大規模、提高層次為目标,不斷改善留學生的教學、生活條件,提高留學生教育水準。“在這個過程中,文化和旅遊領域的交流互鑒促進了民心相通,為‘留學廣西’品牌建設提供助力。”中國—東盟文化論壇、“紅銅鼓”中國—東盟藝術教育成果展演、中國—東盟(南甯)非物質文化遺産周、中國—東盟音樂周、中國—東盟微電影大賽……2012年以來,廣西通過“請進來”“走出去”持續開展一系列人文交流活動,推動中國與東盟友好往來,加深雙方的互相了解和真摯友誼。
在過去的18屆中國—東盟文化論壇在各方的努力下,中國—東盟雙方相繼簽署了《南甯宣言》《中國—東盟文化合作諒解備忘錄》《中國—東盟文化産業互動計劃》等系列檔案,并發出了《東亞圖書館南甯倡議》和國際合作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産與聯合申報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産的呼籲,編印了《中國—東盟非物質文化遺産論文集》《中國—東盟國際藝術節名錄》等,促進了中國與東盟文化交流合作的發展。
今年3月以來,桂林旅遊學院緊鑼密鼓地籌備參展“第15屆‘紅銅鼓’中國—東盟藝術教育成果展演”(簡稱“紅銅鼓”),桂林旅遊學院副校長陳炜說,在“紅銅鼓”展示創新成果不僅能提升學校在文化藝術領域的知名度和影響力,也有利于品牌建設和學科發展。兩年一屆的“紅銅鼓”是廣西藝術教育領域的原創品牌,擁有28載的豐富積累。創辦以來,該活動得到了東盟國家和中國各藝術院校的積極響應和參與,已經成為中國—東盟文化藝術交流的重要品牌。
廣西社會科學院研究員過竹表示,經過多年的舉辦,“紅銅鼓”的參賽參展範圍逐年擴大,是具有區域特點、民族特色和合作成果的國際人文交流平台。
鄰裡情深,雙向奔赴。在南甯街頭,越南、泰國、印尼餐廳比比皆是。在各大公司、市場、旅行社和高校,來自東盟的留學生、商人、學者和遊客利用自己的專長、資源和經曆,在多個領域搭建了中國與東盟交流互鑒、攜手發展的新橋梁。
“從官方到民間,廣西與東盟在教育、演藝、文化産業、旅遊、廣播電視媒體等人文領域交流密切,為促進不同國家不同領域的合作發揮積極作用。”廣西壯族自治區文化和旅遊廳一級巡視員唐正柱表示,如今,廣西與東盟的文化交流合作已拓展到多個領域。這些可持續、多層次、多形式的展示和交流,正推動廣西與東盟各國文化領域合作邁向新的發展階段。
記者:賓陽
來源:中國文化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