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海峽之聲
【題記】賴清德與蕭美琴謀“獨”惡迹斑斑可考,被國台辦定性為“雙獨組合”“獨上加獨”。其在組織新行政團隊時,依然“獨味不減”。海峽之聲5·20前推出系列評論,盤點賴清德當局在防務、安全、行政、經濟及民意機構等領域“台獨”名額性人物。此為第三篇。
經濟政策涉及百工百業,牽動廣大基層群眾生活,也成為選民高度關注的、超越意識形态的熱門話題。這也決定了,賴清德雖能靠政治操作和“仇恨動員”拿到4成選票,但要擴大支援度,必須在經濟領域,尤其是庶民經濟方面有所作為。
在2024選舉結束後的第四個月,似乎連民進黨自己都忘了賴清德在選舉時提出的所謂“希望工程”政見,在經濟領域,賴揚言要将台灣打造成經濟領域的“日不落”。
賴清德
不光口号宏大,賴政見中的具體規劃也相當“大手筆”,比如他要在五年内創造兩萬個新創,要突顯台灣産業在全球供應鍊的重要性,要在半導體、人工智能、防務、軍工、資通訊、低軌衛星等“信賴産業”上加強布局,要檢讨改善台灣投資環境如水電、土地、人力、人才問題……
勝選後,為落實一系列“日不落目标”,賴清德先後與和碩董事長童子賢在内的多位企業界人士溝通,希望能由某一位産業大咖擔任台行政機構負責人,組建所謂“經濟内閣”。結果無一例外地被以各種理由拒絕,使得行政機構負責人一職最終由“聽話”的卓榮泰擔任。
賴清德和卓榮泰
“經濟内閣”泡影破滅後,在台經濟部門負責人人選上,賴仍有機會讓輿論新塑。事實上,輿論也确實對賴推出的崇越集團董事長郭智輝感到驚訝,隻不過這份驚訝來自負面觀感。
郭智輝是繼前中華汽車副董事長林信義之後,第二個接掌台經濟部門的企業負責人。業界形容郭“八面玲珑”,其投資領域包括半導體、食品、運動及環保工程等,其經營公司是台積電重要供應鍊成員。這是郭智輝的“正面形象”。
但郭智輝還有備受争議的另一面。藍營民代王鴻薇披露,郭曾因違反台“證券交易法”被判緩刑,法院審理認定其“為美化崇越業績、規避當局對半導體技術輸出管制或隐藏真實客戶身份而編制不實财報”。台“高等法院”判處他1年10個月的刑期,另觸犯台“商業會計法”兩罪分别被判5個月、3個月,皆緩刑5年,支付公庫600萬元。
一個在營運企業時屢屢違法甚至被判刑的“經濟罪犯”,搖身一變成為左右全台經濟政策制定和經濟布局的官員,這一嚴重挑戰社會觀感的身份轉換,堪稱賴清德當局創造的第一項“經濟界奇景”。
郭智輝
“人”的問題且按下不表,單看“事”的部分。台灣“經濟日報”稱,郭智輝将面臨三大挑戰,包括穩定供電、能源轉型、以及在地緣政治、數字轉型及淨零轉型的環境下如何成功帶動産業更新轉型。這也是賴清德所面對的三大經濟問題。
這三大經濟問題,沒有一項不是民進黨執政期間制造的,同時也沒有一項是民進黨當局可以輕松解決的。
從源頭上看,供電與能源轉型本質上是一個問題,都是民進黨當局推出“2025非核家園”這一激進、錯誤的能源路線後,逐漸走向崩潰的。解決這一問題的關鍵是民進黨對核能的态度。如能沿用核能,能源轉型就有所保證,電力供應也不會出現大問題。
目前的“大問題”出在民進黨内部,“反核”曾是民進黨由在野走向執政過程中的“神主牌”,并在其極力渲染、造勢下成為“吸票機議題”。但民進黨在激進路上走得太遠,導緻島内常态化局部停電,電價持續上漲,台電持續虧損,綠電弊案叢生,更嚴重影響半導體等高耗能産業的發展。
讓“反核”的民進黨“擁核”,對賴清德而言是個兩難選擇。如果賴延用核電,等同打臉過去民進黨一切“反核”論述,也讓“2025非核家園”變成笑話;如果賴不用核電,同樣會遭到輿論猛烈聲讨,同時台灣停電次數和區域會更多,能源危機也将更加嚴重。
此外,在供應鍊問題上,賴清德一直吹噓台灣的重要性,并把這一重要性當成地緣政治博弈,或與其他國家和地區簽訂貿易協定的籌碼,包括民進黨在通過“萊豬”“核食”時曾承諾通過卻始終沒有回響的CPTPP。然而人們卻沒有看到任何實質動作。
有分析指出,蔡英文“執政”八年的半導體産業榮景,是奠基于李國鼎和孫運璇時代,如今卻苦無下一個經濟引擎動力和創新;且八年來“親美抗中”、拿晶片搞外事關系,讓許多經濟學者憂心台灣區域經濟邊緣化。
以上都是經濟大局,具體到群眾感受,情況更加嚴峻。蔡英文曾吹噓“執政”期間台基本工資連續8年調升,不過資料顯示,群眾實質薪資幾乎零成長,甚至有三分之二的産業實質薪資負成長。今年第1季的實質經常性薪資依舊落入負成長,年減0.09%,且為連續3年負成長。
此外,台“主計總處”日前暌違30年公布“家庭财富配置設定統計”,結果顯示,2021年,前20%家庭平均财富5133萬元(新台币,下同),與後20%家庭平均财富77萬元,差距高達66.9倍。持續低薪,加上越發嚴重的貧富差距,讓群眾相對剝奪感日益加深。
台灣《聯合報》評論引述業界說法稱,近八年來,台灣人民有三苦未解:一苦通膨連年創高、薪資收入卻空轉、貧富差距創高;二苦八年來屢傳缺蛋、缺肉、缺藥、缺水、缺工缺才問題,民生經濟存在隐憂、體質脆弱;三苦台灣去年群眾被詐騙金額累積高達88.78億元,創史上新高。
15日,台灣菱傳媒釋出最新民調,40.3%台灣群眾認為“經濟發展/财政金融”應成為賴清德當局執政“最優先改革”的面向。足見台灣基層群眾苦“悶經濟”困局久矣。
此前,台灣工商團體曾對賴清德提出7大經濟建言,其中特别針對兩岸經貿指出,當局應善用海基、海協兩會現有的機制與台商協助,主動積極為兩岸互動停滞的現況解凍,台灣以貿易為導向的經濟形态,應向世界各地發展,有龐大商機的大陸市場,亦需務實經營。
這番金玉良言,賴清德能聽進去多少呢?從他漠視台灣社會呼籲兩岸恢複交流交往的聲音、打擊在野陣營推動兩岸溝通對話的努力、重用“經濟慣犯”擔任“經濟部長”來看,未來四年的台灣經濟恐怕仍将持續過去八年的慘況,而唯一繁榮的,隻剩下“綠友友”們所獨享的“民進黨經濟”! 【文/大力 來源/海峽之聲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