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訊加載中...
近日,一段發生在江蘇南京某小區的視訊引發了網友的廣泛關注與熱議。視訊中,一名自稱16歲的男孩對一位在小區公共車棚停車的女子大肆辱罵,甚至揮舞棍棒,發出“我砍死你不用判刑”的死亡威脅。男孩的母親非但沒有制止,反而幫腔助威。整個過程令人觸目驚心,引發衆怒。
據了解,事件起因僅僅是因為這位女子将電動車停放在了小區的公共車棚内。面對如此低級的糾紛,這名男孩竟然表現得如此狂妄,對他人的生命安全造成嚴重威脅,其心理之扭曲、行為之惡劣令人震驚。更令人不解的是,面對兒子如此過激的言行,作為母親非但沒有及時制止并教育,反而火上澆油。這樣的家庭教育,實在讓人擔憂。
視訊曝光後,警方已經及時介入,對男孩母親進行了批評教育。但衆多網友仍對此事難以釋懷,紛紛在評論區對男孩及其母親的行為表示強烈譴責。有網友感歎道:“年紀輕輕就想着殺人,老師和家長平時都教了些什麼?”也有網友質疑未成年人保護法是否成了某些人的“免死金牌”。還有人呼籲加強立法,将未成年人的惡劣行為記入檔案,影響其日後的就業,以儆效尤。
事實上,這已經不是個案了。從之前轟動一時的邯鄲國中生殺人案,到如今令人不寒而栗的南京男孩事件,未成年人犯罪的低齡化、暴力化趨勢日益嚴峻。一些未成年人缺乏最基本的是非觀和法律意識,道德底線頻頻失守,着實令人擔憂。
追根溯源,家庭、學校、社會等方方面面都難辭其咎。一些家長過于注重孩子的學習成績,而忽視了更為重要的品德教育,以至于讓孩子養成了驕縱跋扈的性格。學校的德育教育流于形式,對學生的心理健康疏于引導。社會輿論場上,暴力、欺淩等負面資訊泛濫,多少影響着青少年的三觀建設。各個環節都存在問題,才釀成了如今令人堪憂的局面。
面對未成年人道德滑坡、暴力頻發的亂象,僅靠家庭或學校一方的力量遠遠不夠,必須形成全社會共同參與的合力。家長要以身作則,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讓孩子真正明白善良和正直的可貴。學校要将德育工作落到實處,關注每一個學生的心理健康,幫助他們塑造健全的人格。社會輿論要淨化環境,多傳播向上向善的正能量,用良好的外部環境熏陶年輕一代。
同時,未成年人犯罪的防控也需要法律的有力支撐。對于情節惡劣、影響極壞的違法犯罪未成年人,必須通過法律手段予以懲戒,絕不能讓未成年人保護法成為“護身符”。或許可以考慮建立未成年人犯罪記錄檔案,影響其将來的升學、就業,以儆效尤。
總之,呵護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長,既是每一個家庭的責任,也是整個社會的責任。隻有家庭、學校、社會形成合力,才能為祖國的未來築牢根基。讓我們攜手,共同呵護好少年兒童,不讓嚣張跋扈的“熊孩子”再現,不讓“未成年”成為違法犯罪的擋箭牌。
再次,近年來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例頻發,暴露出在家庭教育、學校教育、法律限制等方面存在諸多問題,亟需引起全社會的重視。
從家庭角度來看,不少父母忙于工作,疏于對孩子的管教,或過于溺愛孩子,導緻孩子缺乏基本的是非觀念,養成了任性、自私的性格。是以,家長首先要以身作則,在日常生活中向孩子傳遞正确的價值觀。與此同時,要給予孩子适度的關愛和引導,培養他們的同理心和責任感,讓他們學會換位思考,懂得尊重他人。
學校方面,德育工作不能流于形式,要切實加強對學生的法治教育和道德教育。通過生動有趣的案例解析,讓學生真正明白法律的威懾力,懂得違法犯罪的嚴重後果。同時,學校要高度重視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及時發現和疏導學生的心理問題,避免問題惡化。
在社會層面,需要營造一個積極健康的輿論氛圍。媒體在報道未成年人犯罪事件時,要客觀理性,避免過度渲染暴力、血腥的細節,以免對其他未成年人産生不良影響。與此同時,社會各界要多關注弱勢未成年群體,為他們的健康成長提供必要的幫助和支援,減少他們誤入歧途的可能性。
法律是規範未成年人行為的最後一道防線。對于屢教不改、情節惡劣的未成年違法犯罪分子,司法機關要敢于亮劍,根據案情從嚴懲處,讓法律的威懾力真正展現出來。或許還可以考慮建立“累犯”檔案,對屢次違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從嚴管控,以防其重蹈覆轍。
總而言之,塑造未成年人健康的心智,需要家庭、學校、社會、司法等各個層面形成合力,标本兼治,久久為功。讓我們攜手同心,呵護好祖國的花朵,共築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的防護網,不讓“未滿16歲殺人不判”“反正未成年無罪”等歪理邪說再有市場,用我們的努力共同守護一方淨土,用愛心播
免責聲明:本文,視訊,圖檔,文章内容都來源于網絡,僅供參考!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聯系後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