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尚雯婕,怎麼不争了?

尚雯婕,怎麼不争了?

新周刊

2024-05-31 11:08釋出于廣東新周刊官方賬号

尚雯婕,怎麼不争了?

尚雯婕之于娛樂圈,更像是一個特殊的符号,在她身上混雜着這個時代值得被讨論的價值:一個模糊了草根和精英界限的超女冠軍;一個背離大衆偶像标簽奔向小衆電子樂的唱作人;一個總與圈子保持距離,活在自我精神世界的終極I人......

在最近的綜藝節目裡,以高冷理性著稱的她,展露了罕見的柔軟和感性,新周刊記者專訪了尚雯婕,與她聊了聊她的“變”與“不變”、“不響”與“回響”。

作者 | 謝無忌

編輯 | 蘇炜

題圖 | 受訪者供圖

“尚雯婕好像變了。”

這或許是輿論場對尚雯婕本人印象改觀最大的一次。最近的《乘風2024》(以下簡稱“浪姐”)像一扇小窗,透過視窗,我們看到節目中呈現的種種反差感,許多刻闆印記也由此悄然改變:

看似氣質高冷、生人勿近的尚雯婕,會跟隊友交心,談起患雙相情感障礙的感受,會因為隊友溪芮的淘汰,在鏡頭前罕見地放聲哭泣;看似樣樣都在行的強勢模樣,也有憨直笨拙的一面,在廚房烤糊了面包機,用刀将牛油果連肉帶核硬劈成兩半,在直播的時候和朱丹兒子搶萌蘭玩偶……

尚雯婕,怎麼不争了?

尚雯婕在節目當中反差很大,被網友笑是“廚房殺手尚武婕”。(圖/乘風2024》)

“我平時私底下就是這樣。我家裡的鍋也被我燒壞了好多個。我平常不自己做飯,做的飯自己都嫌難吃,在生活中就是小白。我的要求和條件都不高,能湊活活着就行。”

采訪一開始,尚雯婕的松弛和坦誠,推翻了我的許多種預設。當天,她正在準備第五次公演。談及這檔節目,起初懷揣着成團目标的理性,顯然被她的感性扳倒了。

“它給予我的東西,在其他方面彌補了很多。我平時沒什麼機會在圈内交朋友,在節目裡我還真交了幾個私底下非常好的朋友。大家能夠看到一些舞台還不錯,我覺得就挺高興了。”

尚雯婕之于娛樂圈,更像是一個特殊的符号,在她身上混雜着這個時代值得被讨論的價值:一個模糊了草根和精英界限的超女冠軍;一個背離大衆偶像标簽奔向小衆電子樂的唱作人;一個總與圈子保持距離,活在自我精神世界的終極I人;一個受原生家庭所困,集自卑與自信于一體的理想主義者。

正因為此,節目中流露出的感性點滴,在一貫以高度理性支配的尚雯婕身上,格外難得。曾把自己比作一隻刺猬的她,似乎在衆人面前逐漸捋順了自己的刺毛,展露内裡的柔軟。

尚雯婕,怎麼不争了?

“建造,是為了毀滅”

“如果回不到當年的巅峰,對你來說是一種困擾嗎?”

“一點也不困擾。我非常确定我不可能回到當年的巅峰,這是一個必然的事情。”回應這個貌似尖銳的問題,她幾乎沒有一秒遲疑。

18年前的那個夏天,尚雯婕以選秀史上最高票數500萬張票,奪得超女冠軍。

觀衆記住了那個熒幕上鮮見的“冷酷”冠軍。從一路逆襲到反複PK,她總是面無表情,淡然處之。即便最後的決戰之夜,她依舊在自己的世界裡,安靜地唱着莫文蔚的《愛》,似乎從開始踏入娛樂圈,她給人的“冷感”從未變過。

尚雯婕,怎麼不争了?

尚雯婕在06年超女現場,從那時開始就給人“高冷”形象。(圖/受訪者供圖)

那時候,尚雯婕被賦予了“知性”和“白領”的代名詞。于當時的音樂市場而言,她是公司眼中“社會意義高于商業價值”的藝人,複旦的高學曆以及精英白領的背景,打破了超女第一年的草根标簽。

很多人不知道,沉默背後往往藏着一座亟待爆發的“火山”。

真實的尚雯婕,并沒有當時媒體們說的那般“不争”,更不是來自于傳言中的“上海精英家庭”:她在弄堂長大,家庭條件普通,父母早早離異,9.8平方米的小房子框定了她的幾乎整個童年。讀到高中,尚雯婕要靠學校的助學金交學費。一直到20多歲,她的夢想是擁有一個自己的房子。

突如其來的人生巅峰,于尚雯婕而言是命運冷不丁打出的一個“響指”,她回憶起來總會帶着勝過欣喜的恐懼,形容那段時間“過得戰戰兢兢”。

“當年的巅峰現在讓我看覺得挺害怕,那是一種非常危險的狀态,會讓很多東西迷失,在當下讓人做出很多錯誤的選擇。”

市場炮制的偶像光環,推着她闖入浮華的名利場,而她擰巴得像任人擺布的“提線木偶”。每次登台唱《我想我是你的女人》這種迎合大衆口味的流行情歌,那4分28秒對她來說就是一場漫長的煎熬。

尚雯婕,怎麼不争了?

尚雯婕起初被包裝成小資文藝的情歌歌手,但她自己并不喜歡這種路線。(圖/專輯封面)

十幾年後,在她的回憶裡有這樣一組對照鮮明的畫面:2006年剛到北京機場,慕名來接機的粉絲就有1000多人,冒着鞋快被踩掉的風險才擠出了航站樓;短短三年間,經曆了簽約、轉型失敗、事業慘淡、待業在家,她看着其他更年輕的藝人經曆了這一切。

從小到大的學霸好勝心和内省心态,讓尚雯婕早就在事業低谷來臨之前的2008年,給自己下了最後通牒:“如果不創作,就滾出這個圈子!如果不唱自己的歌,就沒有資格站在舞台上!"

從大衆情歌路線出走,是尚雯婕最堅定的事情,她從小就開始聽電子樂,Gorillaz 虛拟樂團和Michael Jackson是她的音樂啟蒙。彼時在國内音樂市場,電子樂還是一片小衆市場。

理性和感性糅雜在一起,尚雯婕重新尋找自己的坐标。

“我最早寫歌邊上放着泡面,邋裡邋遢的,可能衣服三天不換,就悶在家裡。聽音樂聽到整個人進入一種恍惚的狀态,就開始寫。我哼旋律,打開老式手機的錄音功能,直接錄。”

尚雯婕,怎麼不争了?

2012年的《最後的贊歌》不僅确立了尚雯婕電子唱作人的身份,更用實驗精神和先鋒意識為彼時的主流注入了一股新潮流。(圖/專輯封面)

如同”火山爆發”,多年積聚的,對音樂的癡迷和執念,對自我的困惑和超越,宣洩在了那段時間的創作裡面。

于是,我們可以在她早期的實驗電子樂中,感受一種既脆弱又強烈的氣質,那是隻有她自己能看到的戰場:在《暗流》中是“看,我的背上插着一把銀色的刀”,在《建造,是為了毀滅》中是“我在建造,又不斷摧毀,隻為掙脫這束縛的牢籠”。

尚雯婕,怎麼不争了?

“我跟自信聊了很久,

希望它能比自卑賣力點”

2013年,尚雯婕回到了湖南衛視的舞台。這次是《我是歌手》,她重新向大家介紹自己:“我是原創電子唱作人尚雯婕。”

她後來在浪姐裡與隊友們提到那個場面,稱自己依舊記得當晚的燈光和前排觀衆的表情:“那個畫面我可能到80歲還會記得。我在那之前已經糊得差不多了,就快卷鋪蓋走人了。”

尚雯婕,怎麼不争了?

尚雯婕在《我是歌手》舞台的第一場介紹,有了新的身份。(圖/視訊截圖)

那年的《我是歌手》讓尚雯婕重新回到大衆視線,是外人眼中事業的轉折點。對她來說,這是一次“與老友的久别重逢”,更是重塑自我的“戰場”,留下許多場日後被樂迷津津樂道的表演。

更重要的是,尚雯婕以先鋒電子樂唱作人的身份,親手推翻了7年前的超女冠軍“尚雯婕”。

她的創作路徑一直都在向内挖掘,活在精神世界裡。14年過去了,不想唱《我想我是你的女人》的尚雯婕,依舊沒法在唱歌這件事上與自我和解。

舞台上她以一身恰到好處的簡約和淡然,似乎喻示着如同破繭成蝶的重生。在此之前,環繞她周遭的是以奇裝異服博眼球的争議之聲。

在外界看來,尚雯婕如此“劍走偏鋒”,簡直“豁出去”了;但在她看來,這是對于先鋒音樂和藝術的探索,讓大衆對她造型的關注引流到音樂,也是尋找自我的過程。

“與其做一些虛假的炒作,那還不如探索這樣的音樂應該用怎麼樣的造型來表達,哪怕這個造型是有争議的,但是我覺得這個造型是對的。那這就是我來表達的方式。”

可惜,由怪異着裝引發的争論熱度,遠高于大家對她作品的讨論和接受度。

尚雯婕,怎麼不争了?

尚雯婕怪異的着裝,是她回應電子樂創作的視覺表達。(圖/受訪者供圖)

拒絕迎合市場的實驗電子樂,和留給樂迷的冷峻、疏離、理性的形象自然重疊,尚雯婕像一個融不進主流的“異類”,用極其生猛較真的力量沖撞刻闆印象。一次采訪當中談到“先鋒”,她的解讀帶着刺痛感——“鋒是刀鋒的鋒,是要過刀口的”。

不過,強大自信的核心,亦是尚雯婕慣用的“武器”。鋒利背後,她保持着不為人知的一面,脆弱和自卑的一面。

“我一直在懷疑自己的價值和能力,一直跟自己的自卑抗争。我跟自信聊了很久,希望它幹活能比自卑賣力點,不要有太多顧慮和畏懼感,更松弛一點出來工作。”

自卑與自信,構成了她性格底色當中的一體兩面。上海弄堂是個人情小社會,貧窮和父母離異的經曆,讓尚雯婕在夾雜着憐憫和蔑視的異樣眼光中長大。不願合群,自卑又孤僻的性格,讓她有了“外星人”的綽号。

她後來想,學業上拼盡全力,又全身心撲在事業上,其實就是為了填補童年時候那個巨大的空缺。

見慣了世俗的冷暖百态,面對輿論起伏,尚雯婕也總有榮辱不驚的堅硬和冷感。她與前一家唱片公司解約,随着《夢之浮橋》的EP寫下一句——“沉默的人,用音樂大聲說話”。

尚雯婕,怎麼不争了?

尚雯婕對于外界的争議之聲,更願意保持沉默,用作品說話。(圖/受訪者供圖)

上海人“不響”的處世姿态,随着《繁花》走紅。尚雯婕常常不響:

“記得小時候我外公教我,很多事情别做聲,别吱聲,過多的表達,會給人非常不成熟、不明智的感覺。”

“有一些誤解,真實的動機可能是對方更願意看到被誤解的結果,那就讓他看到那個結果。”

在流量為王的時代,“黑紅”甚至成了一種顯性的流量路線,但尚雯婕甯願保持沉默、保持距離,将積聚在内心的情緒,轉化成自己的創作。

待到她站上《我是歌手》的舞台,留下那幾首被樂迷和樂評人津津樂道的原創電子樂作品,比如《love warrior戰》《最終信仰》,繼而在《聲入人心》美聲男團競技的舞台上,以評委的角色出現,将《imagination》《鹿be free》這幾首作品帶到觀衆面前,人們驚歎尚雯婕的音樂風格和審美如此先鋒超前,當年鮮有人讨論的作品,十幾年過後才被慢慢接受、了解和欣賞。

尚雯婕,怎麼不争了?

2012年4月8日,尚雯婕憑借專輯獲得第十二屆音樂風雲榜最佳電子及舞曲歌手獎。(圖/專輯封面)

一次采訪當中,當被問到要是别人聽不懂你的歌怎麼辦,她臉上自然流露堅定:“我相信我的歌屬于未來,即便小衆,還是會被人所喜歡。”

前不久她在微網誌上給自己的新專輯寫了一段小作文,提到被不斷否認和拒絕的8年,把壓了8年的歌翻了出來:“就像那句話,被冬天奪走的,春天會還回來。”

或許這些,就是她的“不響”與“回響”。

尚雯婕,怎麼不争了?

“尚雯婕會影響娛樂圈”

“很多人一開始不太敢過來跟我說話,但你隻要一主動,就會發現我是個二貨。跟我熟悉的人覺得我像哈士奇,長的是一張狼臉,其實是個二貨。”

尚雯婕在社交媒體上的頭像,也是一隻哈士奇。

出道十幾年, 41歲的尚雯婕還在尋找與自我、與世界的和解。她變得更感性了,也更豁達了。面對這個世界,原先那股“橫沖直撞”的蠻力,如今轉化成了一種自洽的回彈力。

尚雯婕,怎麼不争了?

41歲的尚雯婕,學會了接納自我的自卑和固執,學會與自我和解。(圖/尚雯婕微網誌)

在綜藝節目上,平時“端着唱歌”的她,找到了表達自我的出口。

《為歌而贊》的節目當中,有人問到了歌手經常會遇到的問題——到底該做自己喜歡的音樂,還是迎合市場的音樂?

尚雯婕的回答很誠實,她承認近些年向市場妥協了:出自于一種非常沖突的心态,雖然走小衆唱作人路線,但也需要為更多的表達和傾聽負責。

“現在做音樂基本還是想明白了,分兩個方向:要麼做自己高興的音樂,那就不要指望當下市場能有什麼水花,選擇做就要接受這個結果;要麼就出于現實考慮,慢慢嘗試寫一些與市場能相對更加接軌的音樂。我理想的目标,就是用我掙錢的音樂,去養活不掙錢的音樂和整個團隊。”

她說自己已經過了太任性和糾結的年紀,更能放過自己和他人。去年發的那張EDM的唱片,當中有電子舞曲的的元素,對她來說已經是某種妥協市場的方式。

尚雯婕,怎麼不争了?

尚雯婕從來不缺突破自我舒适圈的勇氣,一直在做新的嘗試。(圖/受訪者供圖)

在一些人看來,這種“變”是逐漸收起棱角,與圈子和解的标志;但于尚雯婕來說,“變”即是不斷探索創作邊界本身。

“以前做一些小衆的音樂,我覺得已經做得很乖了,但大家覺得是異類;現在做點商業的歌,大家覺得你是不是在妥協,對我來說反而就是挑戰。還是不能一直留在原來的地方。”

她警惕某種惰性,習慣了一次次突破舒适圈,主動将自己置身在一個高壓的陌生環境當中。

曾有人說尚雯婕四肢不協調,在舞台上唱歌“千萬别擡手”,以至于之後很長一段時間,她都自卑于肢體的表現力,外界的聲音無法掙脫,緊緊禁锢着她。

而這次在節目裡,尚雯婕更自如地與其他姐姐社交,住在一起,嘗試唱跳出與自卑抗争的好勝心,更平和地實作突破。

社恐I人如她,還在《聽姐說》的脫口秀節目當中拿了冠軍。在脫口秀舞台上,她像一個冷面笑匠,真誠地直面缺陷,真誠地自嘲,是她最厲害的武器。為了給自己的脫口秀表演找素材,她甚至天天跑去問朋友自己還有什麼缺點,并且頭一次感覺到,“發現自己毛病”的輕松與快樂。

尚雯婕,怎麼不争了?

尚雯婕在《聽姐說》脫口秀節目當中自嘲。(圖/視訊截圖)

在與其他姐姐互動的故事裡,她是個擅長發現别人閃光點的存在——在她的描述裡,郭碧婷比想象的更松弛自洽,外表溫柔内心卻很強大;朱丹看似大大咧咧,但心思細膩且很有智慧……或許是别人對她釋放了久違的溫暖和真誠,讓她内心的那隻刺猬慢慢收起刺毛,展露出柔軟的底色。

如今尚雯婕外冷内熱的底色,被越來越多人看見,在綜藝裡極強的反差感,讓她與世俗圈子的關系看似緩和了許多,她與大衆主流之間的距離似乎也在逐漸拉近。

不過,她依舊覺得自己有點“死心眼”,不夠世故,與圈子保持一定距離:“我在這個圈子裡比較像沒什麼社會閱曆的學生,這點是不幸也是萬幸——萬幸的是相對比較簡單,沒那麼累;但不幸的是我也是以錯過很多機會。”

尚雯婕,怎麼不争了?

尚雯婕最喜歡萌蘭玩偶,她依舊是活得簡單,不願随波逐流的人。(圖/受訪者供圖)

18年前超女決戰之夜,作為複旦大學法語系的高材生,尚雯婕感謝了自己的恩師蔡槐鑫教授,他被請到了比賽現場。賽後有記者問他“娛樂圈會不會影響尚雯婕”,老師的回答很笃定:“娛樂圈不會影響尚雯婕,尚雯婕會影響娛樂圈。”

當我跟尚雯婕談論起這句話,她笑着說:“我都忘了老師有說過這句話。如果真有說過,他可能預見到了我在這個圈子的特殊性,但這句話也沒什麼不對,它更多不是一個結果。之于我的意義所在,就是用什麼樣的态度在這個行業裡工作,不被娛樂圈改變是我的态度。”

“有沒有擔心過有一天大家不記得尚雯婕,發出的歌沒人聽?”

最後的回答,似乎印證了她悲觀的理想主義氣質——改變的是心态,不變的是忠于自我,與世界保持距離的态度。

“我比較沖突。我倒希望大家記住的是我的歌,而不是我。最大的恐慌感就是某一天我沒有動力和激情再繼續創作了,那一切可能都結束了。因為随着年齡上去,你會發現不是無時無刻都滿懷熱情,會對原動力産生懷疑。我比較害怕這個時候的到來。”

校對:遇見;營運:鹿子芮;排版:陳倚

檢視原圖 279K

  • 尚雯婕,怎麼不争了?
  • 尚雯婕,怎麼不争了?
  • 尚雯婕,怎麼不争了?
  • 尚雯婕,怎麼不争了?
  • 尚雯婕,怎麼不争了?
  • 尚雯婕,怎麼不争了?
  • 尚雯婕,怎麼不争了?
  • 尚雯婕,怎麼不争了?
  • 尚雯婕,怎麼不争了?
  • 尚雯婕,怎麼不争了?
  • 尚雯婕,怎麼不争了?
  • 尚雯婕,怎麼不争了?
  • 尚雯婕,怎麼不争了?
  • 尚雯婕,怎麼不争了?
  • 尚雯婕,怎麼不争了?
  • 尚雯婕,怎麼不争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