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她的抗争,無聲無息

作者:曆史其實挺有趣

#長文創作激勵計劃#

她的抗争,無聲無息

(南楚 馬殷 形象)

天成五年,公元930年,南楚的開國君主馬殷病逝了。

死的時候七十九,差一歲到八十。

回首這一生,有唏噓,有感動,總體來說還不錯。

馬殷治理下的南楚,發展良好,欣欣向榮,他不是無道昏君,不喜歡殘害大臣,他不是戰争狂人,不喜歡主動挑起戰争,反而是采取了“上奉五代正朔,下奉士民百姓”的政策,主打一個保境安民。

衡陽上潢水側,馬殷長眠于此,将基業留給了自己的兒子馬希聲。

這個馬希聲,本來他是接不了班的,原因很簡單,他是馬殷的次子。

在嫡長子繼承制度為主流的時代裡,次子的命運往往生來注定,老二,就是沒希望的意思,如果有希望,當年太宗李世民也不至于血濺玄武門了。

馬希聲能以次子繼承南楚,要得益于他的母親德妃。

德妃是老爺子馬殷最寵愛的妃子,馬殷愛屋及烏,臨了改變主意,把基業留給了德妃的兒子。

人老了,難免糊塗,嫡長子馬希振素有賢德之名,卻和王位失之交臂。

不過想來,馬希振應該也不在乎,他本人對權力沒有太多追求,一生最大的愛好是工詩句,吟詠談,馬希聲繼承王位之後,他索性辭去了在朝廷裡的所有職務,出家做道士去了。

馬殷死的時候,不僅把王位傳給了馬希聲,還留下了一條饒有深意的規定,那就是他希望馬希聲傳位的時候可以兄終弟及,把王位傳給他的弟弟們。

為此,馬殷還在馬氏的祠堂裡放了一柄寶劍,并有遺言如下:

誰要是違反我的遺命,就用這把劍殺死他。

父親交代完了一切,死了,而馬希聲似乎并沒有感覺有多麼的悲傷難過。

她的抗争,無聲無息

(南楚江山)

在父親還節制南楚的時候,馬希聲是兒臣,也在南楚朝廷裡擔任職務,雖然他是馬殷的兒子,可是面對威嚴的父親,他從來都不敢放松。

史書記載馬殷一共有三十多個兒子,而要在這三十多個兒子中脫穎而出,光靠母親德妃的助力當然是不夠的,他還需要認真表現,至少要表現出一副謙恭賢德,讓馬殷基本滿意的樣子來。

表面上馬希聲溫良恭儉讓,可是就他之前枉殺高郁的事情來看,他也不是一個聰明人。

他不僅不聰明,而且還好享樂,喜浮華。

他年輕的時候,五代中還是後梁據有天下,馬希聲聽說後梁太祖朱溫喜歡吃雞,一天能吃三五十隻,他羨慕的很,可是他不敢每天都買這麼多雞吃,那樣太奢靡放縱了,很容易就引起父親的反感,是以他就隻能心裡羨慕,每天饞着,等到後來父親死了,他成為了南楚君王,他也不裝了,直接攤牌了,每天都要叫左右給他殺五十隻雞來食用。

您想想,别說大公雞老母雞了,就算是五十個雞蛋,一個人一天也夠嗆能吃完啊,那說白了馬希聲就是在追求排場,這些雞大部分都讓他給浪費了。

而且他開始每天吃雞的這個時候,父親馬殷新死,還未發喪,他就大吃特喝,一點悲傷的意味也沒有,等到父親下葬的當天,他也沒有表現出有多難過,反而是其它兒子和大臣們都在追思老楚王,哀傷感歎,馬希聲卻毫不在意,還一連幹了好幾碗雞湯。

是啊,馬希聲怎麼會傷心難過呢?他隐忍了這麼多年,等待的不就是這一天嗎?

你是我慈祥仁愛的父親,可你也是我前進路上的絆腳石,你不死,我什麼時候能出頭?

可是也奇怪了,馬殷在位的時候,南楚風調雨順好多年,馬希聲一接班,湖南大旱,而且還不是普通旱情,而是連年大旱。

滿目瘡痍,民生凋敝,田野間,青翠已被枯黃所取代,稻谷麥子盡皆枯萎,如同火焰焚燒過一般。

河流湖泊的水位急劇下降,幹涸見底,露出龜裂的河床...

她的抗争,無聲無息

(突降大旱)

馬希聲很着急,他也很想要拿出解決辦法來,可是問題是,叛亂可以用武力平定,沒錢可以用經濟調控,古人的智慧可以解決很多問題,可當他們面臨到這種特别嚴重的自然災害的時候,往往就無能為力,隻能祈求上天庇佑,也就是,求雨。

這馬希聲上台之後就沒幹别的,今天求雨,明天求雨,好一頓折騰,結果還是一滴雨也沒下來。

930年他接班,接着連年大旱,他求雨未遂,932年他就死了。

死因不明,大概和求不來雨着急上火有很大關系。

盡管表現平庸,能力一般,品德上也有瑕疵,馬希聲還是遵照了他父親的遺願,兄終弟及,把王位傳給了兒子馬希範。

短暫的一生,如流星般劃過,有些流星會被人看見,會被人用來許願,那麼它就是一顆存在過的流星,可有些流星,它靜悄悄的劃過夜空,無人注視,無人理會,無人發現,那麼它就好像沒存在過一樣。

馬希聲,就是後者。

南楚三代君王馬希範,對馬希聲當初即王位的這個事兒,一直很忿忿不平,他認為是父親不公允,認為是馬希聲的母親德妃從中作梗,這才讓自己晚做了這麼多年的楚王,是以他即位之後,對馬希聲這一脈的後人很不友好。

馬希聲的母親德妃,馬希範對她很不禮貌,吃穿用度各種縮減,平時照顧上也不周到,馬希聲的同母弟馬希旺,馬希範也不待見他,對他多有責難。

這娘倆整天被馬希範排擠打壓,憂憤成疾,不久之後相繼去世。

她的抗争,無聲無息

(南楚 馬希範 形象)

身處高位者,往往對權力有着異乎于常人的敏感,怕大臣作亂,怕親族謀逆,尤其是像馬希範這種兄弟姐妹衆多的,他更要嚴防死守。

馬希範還有個弟弟,名字叫做馬希杲,為官清廉,辦事得力,名望很好,有個叫做裴仁煦的同僚和馬希杲有過節,于是跑到馬希範的跟前诽謗馬希杲,馬希範偏聽偏信,對馬希杲這種有能力的臣下也開始起了疑心。

馬希範即位的時候,五代還是後唐天下,他即位一段時間後,後唐滅亡,五代進行了到了第三個政權後晉。

後晉政權,飽受契丹人的威脅,對于中原的這些七零八碎的割據政權隻能說是有心無力,隻好普遍采取交好政策,對割據軍閥們大封特封,南楚的馬希範也是以得到了不少的封賞。

南楚本來就富庶,馬希範又能從後晉得到不少經濟上的幫助,可他仍然不滿足,對地方上經常增收各種苛捐雜稅,溪州刺史彭士愁不滿馬希範的劣政,還和馬希範打了起來。

彭士愁和馬希範原本就有沖突,隻是彭士愁的堂姐彭氏是馬希範的妻子,以前有這層親戚關系,倆人的沖突還有所緩和,後來彭氏去世,彭馬二人的沖突徹底爆發,就此演變成了戰争。

說起這個彭氏夫人,倒還有一段有趣的故事。

雖然是楚王的女人,可彭氏的長相并不出衆,也可以說是不太好看,馬希範其實并不喜歡她。

彭氏雖然容貌一般,但是賢良淑德,治理後宮有方,人人稱贊,馬希範就算是不喜歡她,可是對她也很尊重,骨子裡甚至還透露着一種對夫人的畏懼。

等到彭氏死了,馬希範開始解放天性,整日縱情聲色,通宵達旦盡歡娛之事,甚至還想要再挑個小老婆。

長沙城裡有個商人的妻子,身材勻稱,長相出衆,很快讓馬希範給盯上了。

商人有錢,可是他無權無勢,媳婦讓南楚的君王給盯上了,那還能有個好嗎?

果然不久之後商人被馬希範殺害,馬希範陰謀得逞,把商人的妻子擄掠到了皇宮裡,想要占為己有。

她的抗争,無聲無息

(無情亂世)

馬希範是跟着他父親馬殷在戰亂中長大的,亂世之中,他沒學到什麼好東西,

他就知道,在這個世道,人人都冷酷無情,人人都不講道理,有刀的可以欺負赤手空拳的,有兵馬的可以欺負沒刀沒槍的,想要什麼就搶,不喜歡誰就殺掉,看不慣就放一把火,想要活着,必須自私自利,想要獲得好生活,過上好日子,就要掌握更多的城池土地,隻要自己兵強馬壯,自己大權在握,就可以為所欲為。

為了一個城池,可以屠盡數萬士兵,為了一片耕地,可以殺掉無數百姓,為了一口饅頭,可以鬧出人命,一切的一切,都是為了在這個殘酷的世界上多活一天,殺戮,搶劫,不用去教,自然而然就會了。

因為,他們隻要自己的生存,隻要自己活下來。

自己是南楚的王,自己想要幹什麼就幹什麼,所有人必須無條件的臣服,這就是他馬氏創立基業的特權!

他區區一個商人的妻子怎麼了?既然我馬希範看上了,殺了他丈夫,把她搶過來就是了。

或許馬希範認為,暴力可以征服一切,可他卻沒能想到,趁他不注意,商人的妻子竟然偷偷自殺了。(妻誓不辱,自經死。)

那年月百姓真是命如蝼蟻,軍閥們殘殺迫害他們,他們往往隻能逆來順受,可這個沒有留下名字的商人妻子還是做出了她無聲的抗議——自盡而死。

王侯又如何?主君又怎樣?甯為玉碎,不為瓦全不會讓你得逞,這是我最後的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