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試完小米SU7,我對雷軍的印象又改變了?

作者:車轍
試完小米SU7,我對雷軍的印象又改變了?

➤先跟各位車轍的兄弟們道個歉,原本說早早來的小米SU7試車報告,一拖再拖,我想肯定有老朋友已經等着急了。但是秉承着雖晚但到的理念,我終于有時間約小米SU7的試駕,也算是給朋友們交作業了。

插句題外玩笑話,你想想看這麼有流量的車,我們都不再第一時間試車,這是不是側面說明,我大車轍無意蹭流量?當然,這話聽聽就得了哈,别當真。

其實五一節後,我就在APP上預約了試駕,小米汽車的經銷門店回報很快,立刻就打電話過來了,詢問我是否想要試駕,得到肯定的答複之後,我表示平時比較忙,想周六來試駕一下。

銷售遲疑了一下,說周六他們比較忙。如果周六來,要麼早上剛開門,要麼晚上快下班,不然試駕不上。最後還是委婉的告訴我,最好是工作日來。

好家夥,我第一反應是兩個月過去了,試個駕還是如此火爆嗎?

試完小米SU7,我對雷軍的印象又改變了?

但是轉念一想,小米那是玩饑餓營銷的高手,這話總感覺有套路嫌疑,于是,我又拖了一個月之後再次詢問銷售,銷售依舊是不建議我周末來試駕。

這可把我給好奇住了,于是我決定,還是在他們口中很火爆的周末去試駕這台車,而且是在快到了的時候,我才和銷售表明我來了,我一直在想,要是這會店裡沒人的話,銷售是不是挺尴尬的?

因為這會正好是中午飯點,進店的那一刻,我還是挺驚訝的,店裡還真是不少人的,兩台展車上也是擠滿了人,除了手機區三兩個人之外,基本都是來體驗SU7的。接待我的銷售正在帶客戶試駕,告訴我大概要等半個小時左右,我擺擺手示意他先忙,我自己看看車。

試完小米SU7,我對雷軍的印象又改變了?

初印象很行?

其實汽車市場一直都不缺優秀的作品,能讓車迷和消費者狂歡的車型也大有車在,是以我真的很好奇,小米SU7真的有這麼大的魔力嗎?既然難遇如此現象級的車型,就得試試這台車到底是産品力驚人,還是其他的buff加成。

言歸正傳,其實小米SU7是一台很有眼緣的車,大多數人第一眼不會讨厭,屬于越看越順眼的那種。

我知道很多人可能要說這台車各種“借(chao)鑒(xi)”,自然不會難看,咱們在這裡不讨論對錯,單就SU7這台車本身而言,它的外觀設計帶來的絕對是正向的加成。

還有一點,包括主打色這個藍色在内,SU7敢用如此亮的車漆是挺有勇氣的,相比傳統的顔色,這些高飽和度顔色對車漆的質感要求很高,這也是SU7外觀很精緻的核心所在。

試完小米SU7,我對雷軍的印象又改變了?

另外一點,就是我圍繞着車身轉了一圈,整個車身上的空氣動力學開孔都是實打實真的,加上可變的尾部擾流闆,整個空力設計就很不簡單了,加上SU7的車身相當的低矮,巨大的刹車卡鉗和輪胎扁平比,這台車的外觀真的很性能。

但是作為一個不在意外觀更在意核心的車迷來說,我可很難因為外觀就被圈粉倒戈,但是米粉可就不好說了,不信的話,你可以問問身邊的米粉。反正作為一個斯巴魯的忠粉,我特别了解所謂粉絲的行徑,要不是老婆攔着不讓,我高低提一輛斯巴魯,管它是什麼車型。

試完小米SU7,我對雷軍的印象又改變了?

現在的造車新勢力,我已經不怎麼看内飾設計了,大家基本千篇一律同質化太過于嚴重,反正現在很多車型光看内飾猜車難度直線上升。小米SU7的内飾設計,也是一樣,猛地一看也是中間杵着大屏,沒什麼新奇的,但是細節之處,這台車太值得聊一聊了。

小米SU7的産品力,到底是什麼水準?

從手機到造車,車機系統應該是普通人能夠想到的小米“最擅長”的事情了,整個UI界面很清爽,雖然我不是小米手機的使用者,但是這個卡片式的功能分屏可以随意變大變小,還是挺符合橫向螢幕的使用邏輯的。

小愛同學的互動表現那絕對是第一梯隊了,你喊了就能回應,速度很快也不啰嗦,不會覺得特别尴尬,我用過不少語音互動,對話的時候讓你感覺自己像智障,它也很智障,有朋友在的時候特别的尴尬。但SU7的座艙可不是“牛”在這裡,而是“子產品化”和“可拆卸化”。

試完小米SU7,我對雷軍的印象又改變了?

先說“子產品化”,SU7在中控台下方設定了一個大卡槽,香薰裝在這裡其實算不上新奇了,但是SU7還可以在這個位置放置一對對講機子產品,說句實話,這個對講機子產品用處不大,但是這個子產品化的設計,卻讓SU7的玩法思路一下子就打開了,雖然目前我還沒看到某寶某魚有第三方開發出來的子產品配件,但這對小米和廣大智慧的淘寶制造業,還算事嗎?未來SU7很可能變成一個子產品載體,這聽起來是不是已經讓你很興奮了?

再來說“可拆卸化”,SU7原本的中控屏上是沒有實體按鍵的,但是為了照顧“實體按鍵”忠實粉絲,SU7也提供了一個可拆卸的實體按鍵模組,另外,包括手機支架、螢幕上方的顯示屏等等,都是可拆卸的,想要就買,不要就拆,給客戶争取了更大的自由度。講真,這真是把定制化反向玩明白了。

試完小米SU7,我對雷軍的印象又改變了?

還有一點,其實一直以來,後排傳統大屏的閑置率都很高,而且更新更新是相對比較滞後的,和傳統平闆根本沒法比,食之無味棄之可惜,是以SU7的解決方案是直接給了平闆接口,想要實作後排螢幕,隻需要拿出家裡的平闆電腦就可以了,就算你是米黑,看到這裡是不是也忍不住豎大拇指了?

試完小米SU7,我對雷軍的印象又改變了?

這才是“遙遙領先”?

大概過去了半個小時,那個銷售終于忙完了,熱情的接待了我,因為之前詳細溝通過,我是想試試入門版,畢竟20萬這個配置選擇的人比較多,我也想看看非完全體的SU7表現怎麼樣,但他告訴我,入門版試駕的話還要再等一個小時,要不還是試試頂配?既然如此,先試再說吧。

SU7的坐姿不算高,整體的視野也很通透。

順便提一句,SU7的後視鏡調節的速度相當快,這可能是我開過車型裡調節速度最快的。

我其實内心想的是,這車還真是處處給到驚喜,你要說它造車有經驗吧,車上的這些體驗都和其他車完全不同,你要說它缺乏造車經驗吧,但這些設計都還挺合理的。行,主打的就是個與衆不同。

試完小米SU7,我對雷軍的印象又改變了?

寫這篇文章的時候,我全程都在很努力耐心的寫前面的部分,但腦子裡卻環繞的是SU7的駕控,而寫到這裡,我想說的是,我終于能開始寫這部分了。

底盤堆料在這幾年已經屢見不鮮了,空氣懸架更是卷到了20萬的價格區間,我也開了不少像SU7這樣雙叉臂+多連杆+CDC+空氣懸架的王炸組合底盤的車型,但是不好意思,SU7的調校确實在第一梯隊,而且是靠前的幾位。

SU7為了還原自己的運動性能,駕駛模式也提供了更多的選擇,比如運動就有運動和運動+兩種,在普通模式下,這套懸架的體感不會給你留下太多的印象,就是這個級别電車都能給你的感覺,但一旦你切換成運動或者運動+的時候,SU7的懸架直接撕開面具告訴你,我是SU7。

試完小米SU7,我對雷軍的印象又改變了?

在運動模式下,SU7的底盤變得非常緊繃,側向縱向的支撐立馬就變得硬朗,非常有韌性。

懸架在起伏路面上就像是加裝了吸盤一樣,即便是速度很快的時候,底盤也能在一次沖擊之後緊緊吸在路面上,沒有多餘的彈跳。

路感清晰毫無保留的傳遞了上來,但又不是那種過于神經質的感覺,即便是很激烈的駕駛它,它也不會讓你有一種特别緊繃的精神狀态,你可以在談笑間将這台車開得很快。

這副底盤在逼近極限的時候,整體表現也相當的線性,即便是輪胎出現了滑動,你也能感覺到整個底盤的動态,随時可以介入停止滑動,給你很強的操控信心。我甚至一度懷疑這台車的電車身份,它不像同級的高性能電車會讓你在操控時有恐懼感,不是一味的求快,而是既快又能讓你盡量去享受駕駛樂趣。

試完小米SU7,我對雷軍的印象又改變了?

我一直覺得,一台車好開除了代表操控好之外,還有一種好開,就是你可以輕松的一隻手掌控方向,即便是開快了也不會覺得好像掌控不住,雖然我十分不建議你們這樣做,但你們能明白我的意思吧?SU7的轉向手感也不是那種很重的感覺,我個人還是比較喜歡的,這意味着這台車可以不慌不忙的陪你遊車河。

在小米宣布造車的時候,我曾經和身邊有一個米粉朋友聊天,詢問他對小米第一台車的期許,他的看法就是便宜、成本效益高、像手機一樣智能。我也特别了解,其實大多數消費者也一樣,他們對駕控的需求完全可以放到最後,是以當時雷軍說要在SU7的底盤上下功夫的時候,從市場的角度上來說,我其實是不認可的。

試完小米SU7,我對雷軍的印象又改變了?

畢竟消費者喜歡的,是冰箱彩電大沙發,是這些看得見的東西,而駕控,隻能愉悅自己,别人還看不見。作為一個車迷,SU7有着這樣的表現,真的讓人心生感動,但也不禁為它的市場表現捏一把汗,自古重底盤重操控的車,市場表現都相當的慘淡,還好,SU7用一個神奇的“雷軍”魔法,抵消了這個魔咒。

至于動力輸出,我就簡單聊兩句吧,其實作在電車的加速感受大同小異,如果你真的關注加速能力的話,看看資料就行了,從感官上來說,它的模拟聲浪倒是SU7的很有意思的點,我還記得上一個我試過有模拟聲浪的是智己L7,那台車的聲音是高亢的,但SU7的聲浪更像是大排量V8自吸引擎的質感,你們更喜歡哪種我不知道,但SU7會給你一點一瞬間回歸到燃油時代的錯愕。

試完小米SU7,我對雷軍的印象又改變了?

對了,順便提一句,銷售全程沒有跟我提智能駕駛的部分,原因你猜?(手動狗頭)

革命尚未成功,小米仍需努力?

客觀來說,SU7作為小米汽車的第一台車,能夠拿到這樣的表現,我真的覺得值得大家的掌聲,說一句雷總牛批也是情理之中。可能你覺得不服,畢竟這個價位能打的選手太多了,但是要說到真正的市場競争,我覺得SU7有着絕對的優勢,不信你就去看看二級市場,那可是真刀真槍的競争,看看那些動辄降價超過6位數的準新車,和價格堅挺甚至要加價的SU7一對比,高下就分出來了。

試完小米SU7,我對雷軍的印象又改變了?

但我還是想潑潑冷水,因為目前SU7顯得有些偏科,比如起步的配置有一些拉垮,另外像座椅按摩這類面向我這種30歲以上群體的“剛需”,SU7也沒有配備,甚至不能選配,要我說那個座椅夾緊的功能換成按摩更合适。另外,雖然副儀表台的實體按鍵我很喜歡,但是這麼寸土寸金的地方弄上空調調節我實在是無法了解,這麼一台強調駕駛的車型,這四個實體鍵應該全是和駕駛有關的才對味。當然,駕駛輔助絕對不能掉隊,甚至要變成小米的攻堅利器。

試完小米SU7,我對雷軍的印象又改變了?

這些其實都反映了,小米作為造車新選手,還是有些經驗不足或者說考慮不周的地方,雖然這第一仗,小米算是大獲全勝了。但是想要在造車這條路上獲得持久的競争力,小米面臨的挑戰,其實才剛剛開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