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郭治濤:汽車

作者:雪絨花原創文學

汽 車

文/郭治濤

郭治濤:汽車

母親說在我小時候帶我從壩上草原坐汽車回幾百裡遠的故鄉探親,可是我的記憶裡沒有汽車的概念。

最初見到汽車的年代是中蘇關系緊張,解放軍開着草綠色帶蓬汽車,後面拖着四輪高射炮或四筒高射機關炮在安固裡淖大草原軍事演習。空中飛行一架模型飛機,地面多炮齊發打擊。剛開始幾天孩子們追着看汽車,後來冒着演習的炮火進入演習區揀炮彈皮子賣錢。

進入寒冬,在村裡駐防拉練部隊,早上發動汽車,那時候發動車需要用搖把插進車頭裡搖。開始是當兵的搖車,後來民兵幫助搖。那時候沒有防凍液,汽車水箱用水,老百姓燒了一鍋開水又一鍋的給水箱裡換水,可是汽車還是發動不起來,我們一夥孩子凍的跺着腳在旁邊看。我心裡想着這汽車冬天不如牛車,又想到軍愛民,民擁軍,為什麼軍人不向老百姓求助用牛或騾馬拉。當兵的每天給老百姓掃院擔水,老百姓為什麼不去生産隊拉來騾馬給拉汽車,我畢竟是孩子,隻能心裡想。

郭治濤:汽車

記憶裡第一次坐汽車是晚上駐軍汽車拉村民去十裡外的公社駐地看毛主席接見紅衛兵電影。我有自知之明,因為是“黑五類”子弟,不敢随同上車。夥伴們拉我,我也不上車,後來隊長的女兒拉着上車,并且說我看誰敢不讓坐車,于是我懷着忐忑的心态第一次坐了汽車。

珍寶島事件後,通往内蒙的東西方向兩條公路上全是部隊軍車,日夜向北開拔,白天在公路旁看汽車,晚上我們坐在房上望着公路上的汽車燈光。

那時候汽車罕見,縣委書記下鄉騎馬,後面警衛員挎着手槍騎馬跟随。

後來全家回到了壩下故鄉,這裡偏僻,汽車更是罕見。八十年代改革開放後,偶然能見到汽車,後來就有人想買運輸車掙錢,但是汽車缺,難買。我的本家姐夫是殘廢軍人,多年當大隊書記,社會交際廣,弄了一個汽車名額賣了,掙了一萬塊錢,悄悄的當了萬元戶。

一個自認為是能人的鄰村熟人,想買汽車賺錢,去了山東濟南走了十多天回來了,我們問他買上了嗎?他說山東濟南有汽車,都在大街上跑着呢,不買。

郭治濤:汽車

恍惚一瞬間,曾經自行車子稀缺,如今汽車泛濫成災。不說運輸車,進口的,合資的,國産的小轎車遍布城市和農村。從幾百萬、幾十萬到幾萬塊錢的車随處可見。不同階層的人擁有不同價格的轎車,有的人家幾輛車,中秋節、春節回村,寬闊廣袤的農村,到處是小車,尋找停車位置都困難。有的平民百姓的車價值高于官員的車幾倍,讓我聯想到唐代詩人劉禹錫的詩句“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初二回鄉下上墳祭祖,返城的三十多裡公路上小車一輛接一輛,猶如過江之鲫,好似潰壩的洪水。在城市這麼多小車平常,在鄉下這川流不息之多的小車改變了我對農村貧窮的看法。汽車雖然在國外是代步工具,但是讓我想到國人當年自行車稀缺,如今人人開汽車,人民富了,确實富了。

郭治濤:汽車

作者簡介:

郭治濤,一九七六年前在張北縣生活。參加工作在孟家堡縣營煤礦寫材料,兼職法律訴訟。曾任職辦公室主任,礦井副主任。二零一二年整合到蔚州礦業公司寫材料,二零一七年退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