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鐘振振教授答疑信箱(306)

鐘振振教授答疑信箱(306)
鐘振振教授答疑信箱(306)

鐘振振博士 1950年生,南京人。現任南京師範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古文獻整理研究所所長,清華大學特聘教授。兼任國家留學基金委“外國學者中華文化研究獎學金”指導教授,中國韻文學會榮譽會長(原會長),全球漢詩總會副會長,中華詩詞學會顧問,中央電視台“詩詞大會”總顧問、《小樓聽雨》詩詞平台顧問、國家圖書館文津講壇特聘教授等。曾應邀在美國耶魯、斯坦福等海外三十多所名校講學。

鐘振振教授答疑信箱(306)

鐘振振教授答疑信箱(306)

宋·梅堯臣詩《獻甫過》

獻甫過

[宋]梅堯臣

幾樹桃花夾竹開,阮家闾巷長春苔。

啟扉索馬送客出,忽覺靑紅入眼來。

詩友雕月書生問:老師好。學生讀到這首詩,對于标題之“甫過”,怎麼也了解不了。幾番查學,都隻查到此詞的“舊式婚姻中的鋪房、過禮”之意,另還有“才過,剛過不久”的意思。可是此二意好像都與這首詩的标題結合不上。是以隻好麻煩老師,請您老解惑。

鐘振振答:(接上期)梅堯臣此詩見其《宛陵先生集》卷四三。詩題不應讀作“獻——甫過”,而應讀作“獻甫——過”。“獻甫”是人名字。“過”是“來訪”。

《宛陵先生集》裡與“獻甫”其人相關的詩篇共有八首。細讀諸詩,可知“獻甫”姓李,家在江甯府,即今南京市一帶。曾以“寺丞”的官階出任“知虹縣”的差遣。“虹縣”即今安徽省宿州市泗縣。

按照古代的稱謂習慣,稱呼他人,一般稱其字、号,直呼其名是不禮貌的。據情理判斷,“獻甫”應是其人的字。“甫”,古代男子的美稱,故古人的字常有作“某甫”者,亦寫作“某父”。那麼,李獻甫的名諱是什麼呢?

與李獻甫同時代且有交遊的,有馮山。馮山字允南,普州(今四川省資陽市安嶽縣一帶)人。宋仁宗嘉祐二年(1057)進士。曆事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官至祠部郎中。其《安嶽集》卷五有《謝梓漕李琮獻甫寄馀甘》詩:戎南煙瘴地,草木富嘉實。名果蓋數品,馀甘乃其一。爛漫經暑雨,骈繁向秋日。顆肥櫻綴圓,膚嫩李帶碧。始嘗猶馀木,酸澀固可斥。稍味複土性,華池變瓊液。冷冽祛酒毒,香芬破茶癖。豈徒雜肴核,自可名藥石。東蜀部刺史,江南誇聲迹。道與荊公合,詩為梅老敵。邊機屬未靖,使指煩遠适。絕塞偶相值,殷懃為珍惜。殘菊雅趣尚,啖薤清燕逸。分甘病漳守,筠筒手封羃。三年官大道,襟抱塵土積。語言變為市,風騷蕩無迹。開封命澡雪,一食至六七。冰霜快口吻,塵坌并疏滌。古意還五髒,清風生兩腋。與公始邂逅,一言甚疇昔。生刍感厚意,香草慕前述。人道成以友,直諒久無斁。磨厲出鋒刃,切磋至圭璧。诤友本仁義,拂士忘疹疾。或矯有所正,或投有所激。始逆濟以順,始疏要以密。物微可以興,騷雅固采摭。公行浩河漢,効(按,此字前後似誤奪一字)畎浍益。不為小人腹,俗茹饫梨栗。不作兒女口,甘滋事餂蜜。庶幾功名會,或在交際出。相知雖意喻,欲報粗言息。追繼橄榄篇,慚無翰林筆。

按,據此詩題中的“李琮獻甫”可知,李獻甫名“琮”。

“梓漕”,“漕”是宋人對路轉運使司主管官員,即路轉運使、轉運副使、轉運判官的習稱;“梓”則指梓州路。由此可知,李獻甫當時所任的差遣是梓州路轉運使司的主官。

“詩與梅老敵”,“梅老”即指梅堯臣。

考知了李獻甫即李琮,順藤摸瓜,就可以進一步考出其人生平的其他許多事迹來。

首先,李琮在《宋史》裡是有傳的,見卷三三三:李琮,字獻甫,江甯人。登進士第,調甯國軍推官。州庾積谷腐敗,轉運使移州散于民,俾至秋償新者。守将行之,琮曰:谷不可食,強與民責而償之,将何以堪。持不下,守愧謝而止。呂公著尹開封,薦知陽武縣。役法初行,琮處畫盡理,旁近民相率撾登聞鼓,願視以為則。徽宗召對,擢利州路、江東轉運判官。行部至宣城,按民田,詭稱逃絕者九千戶,他縣皆然。言于朝,命以戶部判官使江、浙,選強明吏立賞剔抉。吏幸賞,以多為功,琮亦因是希進,民患苦之,得缗錢百馀萬。進度支判官,頒職式于諸道。淮南賦入甲它部,以為轉運副使,徙梓州路。元祐初,言者論其括隐稅之害,黜知吉州。禦史呂陶又言巴蜀科折已重,琮複強民輸稅,且無得以奇數并合,人尤咨怨。于是凡以括田受賞者悉奪之。曆相、洪、潞三州。潞有謀亂者,為書期日揭道上,部使者聞之,懼,檄索奸甚亟。琮置不問,以是日置酒高會,訖無他。入為太府卿,遷戶部侍郎,以寶文閣待制知杭州、永興軍、河南、瀛州。卒,年七十五。琮長于吏治,而所至主于掊克,為士論嗤鄙。

按,《宋史》本傳言李琮為“江甯人”,即江甯府江甯縣(已廢入今南京市)人,此與梅堯臣《宛陵先生集》中諸詩所記相符。

本傳又言李琮“為轉運副使,徙梓州路”,此亦與馮山《安嶽集》詩稱其為“梓漕”者相符。本傳中的“徽宗召對”,當作“神宗召對”。

(未完待續)

作者/鐘振振 編輯/馮 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