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總是有客戶問我交換機産品的關鍵參數如線速轉發、背闆帶寬等等什麼意思,我尋思一般都拿去投标用不會太管具體所謂,而有些廠商裝置會标注有些則不會。但想想我也有點忘了,重新複習一下順便也發一期内容共享并記錄~
線速轉發
交換機有足夠的能力以全速處理最小資料包的轉發,意指交換裝置單端口機關時間内(每秒)傳輸2進制數的個數,即1秒内可以傳輸多少個0和1,機關為bps(bit per second),常見端口如下:
- 百兆網口為100Mbps,即1秒能能轉發10^8個二進制數;
- 千兆網口為1000Mbps,即1秒内轉發10^9個二進制數。
包轉發率
- 衡量标準是機關時間(1秒)内發送64Bytes的資料包的個數(pps) ;
- 以太網幀與幀之間至少要有一定的幀間隙以便區分兩個資料包。配置以太網幀之間的幀間隙,可以改變包轉發率,調整裝置接口上的資料包轉發能力;
- 說明:華為交換機預設幀間隙配置最大為12位元組,建議使用者使用預設配置。如果使用者修改接口的幀間隙為較小值,則接收端在接收一個資料幀以後,就會沒有充足的時間接收下一幀,導緻無法及時處理轉發封包而出現丢包現象。
- 不同類型的網口包轉發率如下:
- 百兆網口:148.8Kpps,
- 千兆網口:1.488Mpps
- 萬兆網口:14.88Mpps
怎麼算的嘞?很簡單,比如千兆網口(1000Mbps)每秒能轉發多少個64Bytes的資料包,計算的時候一定要把8bytes的前導碼和12bytes的幀間隙加上,也就是說沒轉發一個資料包需傳輸64+8+12=84bytes。其中1個bytes為8個bit,為了友善換算結果為84*8=672bit。
是以1000Mbps線速端口包轉發率為:
同理,百兆、萬兆和其他兆的包轉發率也是這麼計算。
背闆帶寬
有的交換機廠家又叫“交換容量”,一個意思。機關是Gbps,表示交換機接口處理器或接口卡和資料總線間所能吞吐的最大資料量。背闆帶寬越高,處理資料的能力就越強。
計算公式:
總帶寬=端口數×相應端口速率×2(全雙工模式)
若總帶寬 ≤ 标稱背闆帶寬,那麼在背闆帶寬符合線速。以H3C S5130S-54S-HI-G為例:
48個千兆電口+6個萬兆光口,其交換容量理論值計算為:
(48×1G+6×10G)×2=216Gbps≤ 672Gbps
是以其交換容量符合線速(标稱不是瞎标的,交換機轉發不僅限于外部接口,内部同樣需要交換,是以隻要理論值小于标稱,接口轉發就能達到線速狀态)。
吞吐量
也叫“整機包轉發率”,即為所有端口的包轉發速率。
整機包轉發率=千兆端口數量×1.488Mpps+百兆端口數量×0.1488Mpps+其餘類型端口數×相應計算方法
若整機包轉發率≤标稱二層包轉發速率,那麼交換機做二層交換的時候可以做到線速。以H3C S5130S-54S-HI-G為例:
48個千兆電口+6個萬兆光口,其标稱的最大包轉發率為207Mpps,其吞吐量為理論值:
48×1.488+6×14.88=160.7Mpps≤207Mpps
是以吞吐量符合線速(标稱不是瞎标的,交換機轉發不僅限于外部接口,内部同樣需要交換,是以隻要理論值小于标稱,接口轉發就能達到線速狀态)。
位址表深度
- 位址表可記錄的MAC位址條目的數量,反映交換機可以學習到的最大MAC位址數。
- 交換機根據MAC位址進行資料轉發,若位址表滿,交換機将采取向所有端口廣播的政策。
下方收藏、在看、點贊三連我,謝謝大家~話題讨論請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