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1937年,吉星文在盧溝橋打響全民族抗戰的第一槍,後來怎麼樣了?

在1937年那個動蕩的年代,一場震驚世界的戰役拉開了序幕。一支來自河南的軍隊,在盧溝橋英勇抵禦日軍的進攻,打響了全民族抗戰的第一槍。這支軍隊的統帥吉星文,一夜之間成為了家喻戶曉的抗日英雄。然而命運往往諷刺無情,二十年後的1958年,這位曾經的英雄殉難在了金門戰役中。他的一生經曆坎坷曲折,究竟是怎樣一段傳奇故事?讓我們一起來揭開吉星文這個抗日英雄後來的神秘命運。

1937年,吉星文在盧溝橋打響全民族抗戰的第一槍,後來怎麼樣了?

1908年,吉星文出生于河南省的一個普通農家。他從小就酷愛國術,個子又高大偉岸,自有一副将才的形象。但成就了他投軍夢想的,卻是他的族叔吉鴻昌。

1937年,吉星文在盧溝橋打響全民族抗戰的第一槍,後來怎麼樣了?

吉鴻昌可謂是個傳奇人物,一生幾經滄桑。1913年加入馮玉祥的軍隊後,逐漸成為了重要将領。雖然身居高位,但他從未忘記自己的家鄉和百姓。每次回鄉,都會修建水利工程,辦學校育才,深受鄉親們的愛戴。

1922年,當時年僅14歲的吉星文,目睹了族叔吉鴻昌凱旋般回鄉的盛況,内心油然而生了投身軍旅的壯志。從此,吉鴻昌就成了吉星文心中的偶像和榜樣。好不容易在族叔的引薦下,1926年吉星文如願以償地參軍了。

1937年,吉星文在盧溝橋打響全民族抗戰的第一槍,後來怎麼樣了?

吉星文為人謙遜好學,作風民主,待士卒如親人般關愛有加。他事必躬親,無論多苦多累,從不擺長官的架子。這讓他在部隊中備受愛戴。随着一次次實戰的曆練,吉星文漸露頭角,屢立戰功,年僅25歲就晉升為團長。

1937年7月7日,這位年輕的抗日英雄迎來了人生的轉折點。駐防宛平城的他,在盧溝橋英勇抗擊了日軍的進攻。身先士卒的吉星文,統率部隊與日軍血戰數十天,打響了全民族抗戰的第一槍。

1937年,吉星文在盧溝橋打響全民族抗戰的第一槍,後來怎麼樣了?

盧溝橋戰役讓吉星文一舉成名,人送外号"抗日英雄"。國内外新聞媒體對此事向予高度關注,更有文化名人撰寫話劇歌頌他的功績。一時間,吉星文的名字家喻戶曉,成為民族英雄的象征。

然而好景不長,蔣介石為了息事甯人,很快就下令撤離宛平城。眼看城池失而複失,吉星文含淚作别守土有責的軍民,隻得勉為其難地執行指令。就這樣,他被迫退出了戰場,多少有些英雄遲暮的味道。

1937年,吉星文在盧溝橋打響全民族抗戰的第一槍,後來怎麼樣了?

其後的幾年裡,吉星文一路征戰,立下不少功勳。但他與蔣介石并不親近,也非黃埔系出身。再加上族叔吉鴻昌與蔣介石有過龃龉,是以一直未被重用。直至1949年,随蔣介石敗退台灣,吉星文才被任命為金門防衛副司令。

1958年,人民解放軍炮擊金門。那天淩晨,炮火突然落在國民黨司令部,正在值班的吉星文遭炮彈擊中,數日後不治身亡,就這樣慷慨赴死在半個多世紀前曾經親率軍隊力戰的地方。

1937年,吉星文在盧溝橋打響全民族抗戰的第一槍,後來怎麼樣了?

這位曾經的抗日英雄最終成為了蔣介石軍閥的犧牲品,安葬于台灣,離故鄉已是萬裡之遙。一代人終将老去,但是他在盧溝橋上的壯舉和人民英雄的稱号卻永垂不朽。

1937年,吉星文在盧溝橋打響全民族抗戰的第一槍,後來怎麼樣了?

吉星文的一生坎坷跌宕,從一介武夫一路打拼,成就了讓全中國震驚世界的抗日英勇。但遺憾的是,他後來因緣際會被卷入了内戰漩渦,最終背離了人民而殉難異鄉。但曆史終将給予公正的評價,吉星文在盧溝橋上的英勇不怕誰,永遠镌刻在祖國和人民的心中!英雄雖已作古,精神永垂不朽,期望國家的富強能讓這些抗日先烈安息。我們也要以他們為榜樣,發揚愛國主義精神,為祖國的繁榮富強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頭條首發大賽#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