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自豆瓣使用者@momo,感謝轉載授權 首發自 『内在力量』研究中心 原文标題: 不列計劃不拉表,日常無痛解決拖延事項小技巧!
經資深p人樓主親身試驗有效,不能讓你立刻變身j人,但解決一點生活中的小問題還是有用的。
這種方法适用于這件事你不得不做,但因為純粹的懶/貪圖享樂/理智上知道該做但沒有動力 (比如期末複習) 一直拖着的事情。 (也就是說,本方法隻能在讓你無痛進入狀态,如果還需要克服畏難心理那是另一個。)
在講這個方法前,請和樓主一起看一下當我們拖延時發生了什麼:
舉個(就拿lz我舉例吧)
早上起來不想動,複習的考試内容按計劃是每天五章但還沒看,一直在玩手機。(其實也沒什麼好玩的,但就是不想學習)
這個時候,我能察覺到,我不是全身心的在玩手機的一個狀态,我内心有一個微弱的聲音在呼喚我去完成計劃,而我并非出于另一種欲望(真的在手機上有我很想看的東西)沒有行動,隻是單純地懶得動,逃避困難(學習的心理能量消耗>玩手機)。
《聞香識女人》劇照
這時候我有兩個選擇,最佳選擇:趁現在沒有其他計劃,先完成任務,再專心做自己想做的事。最差選擇:因為拖延任務而一直刷資訊流,最後焦躁不安一天什麼也沒有做(既沒有完成任務,也沒有在做自己想做的事)。
或者是我現在玩的很開心,但是我知道再這樣拖延下去要複習不完了,是以處于一種一邊快樂一邊焦躁的狀态。
這時候我也有兩種選擇,最佳選擇:先去處理完待辦任務,再回來繼續玩(安心完成任務+快樂玩耍)。最差選擇:一直拖延然後玩到拖無可拖,再緊趕慢趕把任務完成(焦慮玩耍+恐慌地完成任務)。
如果你也有跟我相同的感受,那麼我想,看到這裡,任何“理性人”都能明白,我們應該選擇最佳選擇,因為它會帶來最大的效用。
《輕松自由》劇照
但很不幸,我們都不能完全理性,不能完全掌控我們的情緒,有時候就是會産生抵觸情緒,就是會懶得動。
到此為止,我們可以建立這個共識: 我們在理智上認為這件事有盡快做完的必要性,但我們卻無法說服自己的情緒腦和本能腦,進而無法去行動。
這時,就要拿出我百試百靈的一個方法了
這個方法概括來講就是: 不需要結束上一個狀态,直接向下一個狀态靠近,直到下一個狀态成為慣性。
具體來講,如果你在玩手機,同時心裡想着要開始複習了,卻又放不下手機。好的,沒關系,不需要放下手機,繼續玩。
但是,這個時候,我們可以慢慢向學習桌靠近。比如,你原來在床上玩手機,現在可以坐到椅子上玩。等你在椅子上玩手機的時候,你腦海裡催促去學習的念頭又閃了一下,你可以拿出課本,翻開複習的頁碼。你看的電視劇放到廣告了,你就趁機往書上看兩眼,看看今天要複習什麼。
《輕松自由》劇照
這些動作輕而易舉,不需要任何心理能量,并不改變你現在的狀态,不會産生對慣性的抵抗。 同時你可以在内心承諾自己,如果你遇到了任何困難,随時可以停下來。
拖着拖着,你就不自覺的想多看兩眼書,畢竟你也是真的想複習。好像這個地方也沒有那麼難嘛,多看兩眼,考試就多會一點。當你的眼睛甚至開始為了多看一個知識點而拖延玩手機的時候,抓住這種感覺!讓自己在複習的慣性裡多待一會。這個時候你看手機的慣性已經基本被打破了,迅速關掉手機,拖延結束。
這個過程,就是一個不斷削弱原本正在做的事情的慣性,增強下一件事情的慣性,直到二者的天平倒轉的過程。
在這個過程中,原本隻是模糊的學習的念頭會變得越來越清晰,越來越具體。從一個模糊的,“痛苦”的事情,變成你可以感覺的,能夠做到的事情。它在你的大腦裡逐漸擁有實感。
而玩手機這件事,從唾手可得的多巴胺變成了一件相比之下無足輕重的小事。
你的理智原本就知道這件事,但是它需要花費一點點時間去說服你的情緒腦和本能腦。
請相信自己,鼓勵自己。你原本擁有改變狀态的能力和意願,這是因為你的意識才是身體的主宰。你唯一需要做的,就是采取适當的技巧,去安撫和順應你的情緒腦和本能腦。你并無意要傷害他,隻是你看,現在開始也并不痛苦,現在開始會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