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綠色覆荒垣 清流出深澗

綠色覆荒垣 清流出深澗

保德縣沿黃河玻璃棧道。本報實習記者劉迎春攝

山西,作為黃河中遊省份,肩負着黃河流域生态保護和高品質發展的艱巨使命。山西不僅是全國“三屏四區”生态安全格局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還是京津冀地區的生态屏障,對維護黃河流域乃至更大範圍的生态安全意義重大。

近年來,省委、省政府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黃河流域生态保護和高品質發展的重要訓示精神,以前所未有的決心和力度,全面推動黃河流域的生态保護與高品質發展,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為黃河永續造福中華民族作出山西貢獻,為譜寫中國式現代化山西篇章築就更加有力的生态保障。

綠水青山築牢根基

黃河流域生态保護全面加強

今年是黃河流域生态保護和高品質發展戰略實施5周年。有關資料顯示,大陸已在黃河流域生态保護方面取得了推動區域綠色發展、生态修複、經濟轉型等一系列階段性成果。

晉中,地處汾河中遊,汾河幹流在該市境内全長124公裡,占汾河總長的17.8%。

為了守護汾河中遊的生态環境,晉中市以“一泓清水入黃河”工程為牽引,系統開展黃河流域全方位、全地域、全過程綜合治理,全力做好生态保護工作。

“看,那麼多水鳥在水面嬉戲,有天鵝、黑鹳……”6月30日,在介休汾河國家濕地公園,中國水利報社記者鄭賢難掩激動之情。他指向之處,上百隻水鳥或列隊岸畔悠然小憩,或水中歡騰嬉戲,構成了一幅生動和諧的自然畫卷。

望着眼前黑鹳、灰鶴、雀鷹等國家重點保護鳥類在水面自由覓食、歡快翺翔的景象,介休市“一泓清水入黃河”工作專班辦公室主任楊松自豪地說:“等到秋天的時候,這裡将吸引更多水鳥前來栖息。”

據了解,介休汾河國家濕地公園作為我省保護汾河生态、提升水質的典範,憑借其卓越的生态環境與發達的水系網絡,吸引了332種植物與155種野生動物來此“安家落戶”。資料顯示,今年1至4月,我省黃河流域優良水體比例提升到91.5%,同比提升12.2個百分點。

為了守護綠水青山,我省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嚴格生态環境分區管控,確定每一寸土地都得到精心呵護。

在生态修複方面,我省統籌布局國土綠化、水土保持、小流域治理和礦山生态修複等項目,全力提升黃河流域可持續發展的生态承載力。前不久,我省申報的“山西省忻州市黃河‘幾字彎’重點生态攻堅區曆史遺留廢棄礦山生态修複示範工程”和“山西省朔州市國家‘三北’工程重點地區曆史遺留廢棄礦山生态修複示範工程”在國家級競争性評審中成功入選。

此外,我省還建立了嚴格的生态環境監測體系,對各類污染源進行實時監控和治理,加大對違法行為的打擊力度,對破壞生态環境的行為進行嚴厲懲處。

逐綠向新推動發展

黃河流域産業實作高品質發展

在發展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興綠,就是要注重品質效益,拓展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的路徑,推動森林‘水庫、錢庫、糧庫、碳庫’更好關聯,實作生态效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相統一。”

我省在加強生态保護的同時,積極推動産業創新更新,走綠色發展之路,實作高品質發展。

在農業領域,推廣先進的農業技術和管理模式,提高農産品的品質和附加值,確定農業生産與生态環境相協調。“在改善生态環境品質的同時,我們探索把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一方面,吸收農民參與造林、管護以及羊肚菌等林下經濟創收;另一方面,大力推進草種産業發展,建成全省最大的扁穗冰草、無芒雀麥千畝标準化草種繁育基地。”楊樹林局局長王曉林介紹。

據了解,我省“三北”工程是全國“兩屏三帶”生态安全格局中“黃土高原—川滇生态屏障”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三北”工程推進過程中,我省堅持把工程與生态扶貧、鄉村振興緊密結合起來,逐漸探索出适宜本土生長的特色經濟林産品和林下經濟産業,将其作為調整農村産業結構、促進農民增收的重要途徑,湧現出一批經濟林發展大縣,形成了晉南以紅棗、蘋果為主,黃河沿岸以紅棗為主,北部以仁用杏、沙棘為主,核桃遍布工程區的經濟林基地,累計帶動100多萬農民實作增收。

此外,在工業領域,我省加快淘汰落後産能和過剩産能,推動傳統産業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方向發展。同時,大力發展文化旅遊、健康養老等新興産業,依托豐富的曆史文化和自然資源優勢,打造了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旅遊品牌。

文化傳承與創新融合

山西黃河流域譜寫新篇章

挖掘黃河文化的時代價值,講好新時代的“黃河故事”。

在推動黃河流域生态保護和高品質發展的同時,我省還注重文化傳承與創新融合,深入挖掘黃河文化的内涵和價值,推動黃河文化與旅遊、教育等領域深度融合。

2021年,我省印發《山西省黃河流域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傳承弘揚專項規劃(2021—2035年)》;2022年印發《山西省黃河文化保護傳承弘揚規劃》。按照“施工圖”,山西全力叫響“黃河之魂在山西”文化旅遊品牌,朝着建成國際知名文化旅遊目的地的目标闊步邁進。

我省還圍繞黃河文化,創作精品文藝活動以飨群衆,舞蹈史詩《黃河》、交響組曲《黃河壁畫》等有口皆碑;通過舉辦“山西旅遊發展大會”“大河文明旅遊論壇”等文化旅遊節慶品牌活動,不斷塑牢三晉兒女的根脈和魂脈。

此外,我省還積極推動黃河文化與旅遊産業融合發展,依托黃河的自然風光和人文景觀優勢,打造了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旅遊線路和旅遊産品。這些旅遊産品不僅吸引了衆多遊客前來觀光旅遊,還帶動了當地經濟的發展和就業的增加。

“站在風陵渡口,俯瞰腳下的滾滾黃河,太壯觀了。”剛剛參加完聯考的徐浩楠興奮地告訴記者。

綠色覆荒垣,清流出深澗。三晉兒女正在認真答好生态答卷,讓母親河永續造福美麗三晉,為中國式現代化建設彙聚精神力量。

本報實習記者劉迎春

(責編:溫文、劉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