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的梅雨一過,炎炎的夏日來了,又可以開啟“燒烤+啤酒”的夏夜生活。
“今天吃頭孢了,不能喝酒。”在大多數人的生活常識中,“吃頭孢不能喝酒”已經成為共識。
大部分常喝酒的朋友也都有所了解,它會導緻“雙硫侖樣反應”影響生命安全。但大部分朋友也都是聽說,并不了解其中的緣由。
奉城醫院急診科主任張軍來具體聊一聊雙硫侖樣反應。
先從兩個急診的病例說起:
01
56歲的“老酒鬼”陳先生,在家庭聚餐時喝了二兩白酒就面紅耳赤、頭暈心慌、滿頭虛汗、嘔吐不止,甚至有些語無倫次了。
這不是老革命碰到新問題了嗎?平時一斤不在話下的陳先生,如今二兩卻已是爛醉如泥了。
經驗豐富的裴潔醫生接診了陳先生,詳細詢問了病史,原來因為牙齒痛,陳先生連續三天自行服用了甲硝唑,但在一天前停藥了。
裴醫生迅速做出診斷:雙硫侖樣反應。并予以吸氧、納洛酮解酒以及補液利尿等處理。陳先生在搶救室治療一小時後好轉。
02
李小姐和男朋友約會,喝了一瓶啤酒,臉紅、頭暈、惡心嘔吐,在男朋友的陪同下沖進搶救室。
李小姐因為喝酒前感冒自服了一粒頭孢克肟,聽說“頭孢配酒,說走就走”,就吵着要洗胃。
黃國蘭醫生接診了李小姐,經檢查體溫37.6℃,血正常:WBC 1.2*10^9/L,考慮上呼吸道感染,急性胃炎,予以抗感染、護胃、補液治療。李小姐補液後好轉。
那麼問題又來了,不是說“頭孢配酒,說走就走”嗎?怎麼甲硝唑也會有雙硫侖樣反應,而頭孢克肟卻不考慮呢?怎麼陳先生已經停藥24小時以上還會有雙硫侖樣反應?
為什麼會産生雙硫侖樣反應?
酒精代謝的過程,酒精又叫作乙醇,飲酒後,體内檢測到乙醇成分後,肝髒對乙醇進行分解代謝,主要通過乙醇脫氫酶的作用後,生成乙醛,而乙醛對人體具有一定危害作用,對神經具有刺激作用,導緻一系列惡心嘔吐的醉酒情況。
但體内的乙醛脫氫酶對乙醛産生作用,将乙醛轉化成為乙酸,乙酸在體内再次被分解成為水以及二氧化碳,最後被排出體内。
天選打勞工
在此過程我們可以發現乙醇脫氫酶以及乙醛脫氫酶發揮主要作用,一般情況下我們體内乙醇脫氫酶含量基本相同,酒精代謝能力主要受乙醛脫氫酶決定,由于每個人體内乙醛脫氫酶含量具有一定差異性,是以有些人酒量好,而有些人喝一點就出現醉酒狀态。
主要就是由于能喝的朋友體内乙醛脫氫酶含量較多,能快速分解乙醛,代謝出體内。
雙硫侖
雙硫侖是指戒酒硫類藥物,是用于治療乙醇中毒導緻的精神病類藥物,是臨床上常用的戒酒藥物。雙硫侖藥物具有抑制肝髒内的乙醛脫氫酶作用,對酒精代謝産生一定的阻礙作用。使乙醇經乙醇脫氫酶作用後形成的乙醛無法代謝出體内。
藥物讓我擺爛
是以即使朋友們隻是喝一點酒,在藥物的作用下,抑制肝髒内的乙醛脫氫酶,并且會促使乙醇在體内氧化成為乙醛,導緻體内乙醛蓄積,進而導緻乙醛中毒,出現一系列全身無力、潮紅、頭痛、嘔吐、血壓下降、幻覺、眩暈、嗜睡等不良反應,甚至引起休克、死亡。
而這一系列反應便被稱作雙硫侖樣反應,也叫做戒酒硫樣反應,雙硫侖樣反應發生迅速,最早會在5分鐘即出現症狀,一般多在30分鐘,少數在一小時内,極少數會在一小時後出現症狀。
哪些藥物可引起雙硫侖樣反應
并不是隻有頭孢才會導緻雙硫侖樣反應,也并不是所有的頭孢會有雙硫侖樣反應,隻是在所有的藥物中頭孢菌素類出現雙硫侖樣反應的機率相對比較大。
可引起雙硫侖樣反應的藥物
除了酒,還有哪些“隐形殺手”?
服用雙硫侖樣藥物後不喝酒我們都已經了解。但是我們卻不知道,不僅是直接喝酒,一些含有酒精的藥物以及飲品我們也需要注意,例如:啤酒、醉蝦、酒釀丸子、酒心巧克力等這些常見的食品和零食,以及藿香正氣水、十滴水、細辛腦注射液、尼莫地平注射液、複方甘草液、氫化可的松注射液、血栓通注射液等含有乙醇類的藥物也需要避免與該類藥同時使用,即使酒精擦拭身體都需謹慎,是以為保險起見,在此期間避免使用含酒精類的化妝品,以免出現雙硫侖樣反應。
⏱️
雙硫侖樣反應的兩個主角到底
多久不碰面才是安全的?
喝酒後多長時間可以吃頭孢,主要是看酒精多久能從體内代謝出去,因為酒精與頭孢類藥物會産生雙硫侖樣反應,出現胸悶、氣短甚至危及生命。酒精在體内的代謝主要與飲酒量及代謝能力有關。一般少量飲酒、機體代謝能力較強的人群24小時後可以代謝出去了,對于飲酒量多,代謝能力差的患者,需要的時間就很長了。是以,喝了酒之後,最好一周以後再吃頭孢類藥物才安全。
同樣,酒精在體内的代謝也是需要一定的時間的。一般情況下需要48小時至72小時,酒精可以在體内完全代謝。但是有肝腎功能不全的人群,代謝的時間可能需要更長。是以為了安全起見需要在喝酒後72小時以上,服用頭孢類抗生素。在沒有飲酒的情況下,根據病情需要使用頭孢類抗生素是很安全的,一般醫生使用之前都會咨詢相應的過敏病史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