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目和别人比較,帶來的就隻是情緒産物而已。
要說中國人的一大特點,就是喜歡“比”,相信沒什麼人有異議;
年輕時,我還以為,愛比這個“毛病”,是少部分人所有的;
随着年齡的增長,閱曆的增多,我發現愛比較這個習慣,絕大多數人身上都有;
如果隻是單純地比較一下,發現自己居于人後,就見賢思齊,奮起直追,或者友好合作,我也就不說什麼了,因為這是好現象;
問題是我發現,很多人比較的邏輯讓人哭笑不得,而比較過後帶來的隻有負面情緒産物,除了折磨自己,基本沒有帶來任何積極的改變。
例如,看見别人升職加薪,買了大房子,落戶大城市,積蓄增加,就特别焦慮嫉妒;
發現人家貌美身材好,老公疼愛,家庭和睦,孩子有出息,就氣不順,心不平。
看到人家倒黴了,登高跌重了,創業失敗,中年失業了,就心裡舒暢,并恨恨地認為,這是風水輪流轉;
可是實際上自己的生活并沒有什麼起色,隻是因為别人遭殃了,才顯得自己過得不怎麼悲慘;
我覺得經常抱有這種心态的人,真的很讓人無語。
總想和别人一較高下,别人比自己慘,就安心開心,别人比自己強,就鬧心煩心,真是不嫌累啊!
你和别人比較,問題是,你要怎樣比較呢?
大家手裡的牌,本身就不一樣,從小的原生家庭和長大後的經曆遭遇都不同,你怎麼确定,你是前進還是落後呢?
你要怎麼樣了解一個人的全部呢?
一個衣着光鮮,和上層人士打交道的白領,可能正遭受抑郁症的折磨;
一個業績突出,能力出衆的員工,也許正經曆着職場霸淩;
一個在名校讀書的朋友或同學,可能正走在錯誤的方向上;
一個指望出國鍍金的人,也許有一個非常糟糕的原生家庭;
任何你看到的,别人身上的閃閃發光的東西,可能都是暫時的,或者是假的,甚至可能是催命符;
而任何你以為的别人的落魄、失戀、負債、低谷,都可能是讓他們變好變強的一次提醒和契機。
正所謂,無常是人生的常态。
今天窮困潦倒的人,可能一兩年就飛黃騰達,昨天日進鬥金的人,也許一夜間就破産。
你總是關注别人的動态,把目光聚焦在别人身上,然後讓自己内耗和有情緒,你這是在跟自己過不去啊。
而且,生活在于主觀的感受,而非别人的眼光;
我們能比較的,隻有能具體量化的東西,而真正影響一個人幸福度的,往往是看不見摸不着的非量化,或者不能量化的東西;
例如,你每天工作12個小時,月薪3萬;
你和每天工作8小時,月薪1萬的人比,你們誰更強,誰更厲害呢?
如果大家都雙休,其他福利差不多,你的時薪是114元,别人的時薪是57元;
看起來你是遙遙領先的;
但是你長期加班,導緻你的頸椎很不好,視力很不好,沒多少時間發展自己的副業,或者業餘愛好;
而不加班的人,雖然比你少賺了,卻身體更好,内耗更少,更自由;
你說你們誰更優秀?
怎麼比?
如果再加上人家從事的是自己喜歡又适合的工作,具備發展前景,團隊氛圍好,企業文化積極向上,人家有時間陪伴家人;
而你的職場環境勾心鬥角嚴重,需要更多的情緒勞動,行業已經開始出現下行的苗頭,那麼人家的幸福度,是你根本沒辦法比的。
其實,每個人都各有所長,各有所短;
你拿自己的長處,去比較别人的短處,會越來越驕傲;
你拿自己的短處,去比較别人的長處,會越來越焦慮;
實際上,我們能比較的,隻有結果,但是這些結果,都是有原因的,而原因各不相同,比來比去,真的沒啥意義。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