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資治通鑒》:生活沒有同花順,人生的底牌,永遠是自己

《資治通鑒》:生活沒有同花順,人生的底牌,永遠是自己

作家劉同有句話,讓人印象深刻:

“做任何事情都不要把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不管是感情還是工作,否則唯一的結果就是措手不及。”

是啊,年輕的時候以為,五湖四海都是朋友,遇到困難了才發現:

别人的傘再大,也擋不了我們頭上的雨。

與其指望别人,不如提升自己。

下面史料中的武臣,就很明白這個道理。

(一)史料故事

《資治通鑒》秦紀

二世皇帝元年(壬辰,公元前209年)

陳勝派周文向西進攻秦國。

周文一路招兵,到函谷關前,已經有了千輛戰車和數十萬步卒。

聽到這個消息,秦二世終于醒了,急忙向群臣詢問應對政策。

少府章邯建議道:“反賊的軍隊已經逼近,且人數衆多,現在從周邊郡縣征兵已經來不及了。

不過,骊山有很多正在服刑的囚犯,建議陛下赦免他們,發放兵器,讓他們去迎頭痛擊叛軍。”

其他人沒有說話,秦二世隻有這一個方案。

于是,大赦天下,指令章邯帶着囚犯大軍去對抗楚軍。

張楚軍大敗。

此時,張耳和陳馀剛剛抵達邯鄲,聽說周文敗退,同時又聽說很多為陳勝攻城掠地的将領在傳回陳縣後,因讒言而被誅殺。

于是,兩人勸武臣自立為王。

八月,武臣自立為趙王,任命陳馀為大将軍,張耳為左丞相,并派人向陳勝報告。

陳勝得知後大為震怒,打算誅殺武臣的家人,并發兵攻打趙國。

上柱國房君勸阻說:“在秦國尚未被滅亡的當下,誅殺武臣等人隻會樹立另一個敵人,這與樹立一個秦國無異。

我們不如順水推舟,向他表示祝賀,并催促他盡快發兵攻打秦國。”

陳勝覺得很有道理,于是将武臣等人的家屬接入宮中,另封張耳的兒子張敖為成都君,并派使者去祝賀新任趙王,催促他出兵攻秦。

張耳和陳馀對趙王說:“您成為趙王并不是陳勝的本意,現在向您道賀隻是計策。

一旦張楚消滅了秦國,他們肯定會把矛頭指向趙國。

是以,我們希望大王不要向西進軍,而是向北占領燕國和代國的土地,再向南攻占河内,擴大我們的領地。

這樣,趙國南有黃河為屏障,北據燕、代兩國,即使張楚滅了秦國,也不敢輕易對趙國動手。

如果張楚滅不了秦國,那陳勝就更需要依賴我們了。”

武臣深感為然,于是暫停進攻秦國,派韓廣去攻打燕國,李良去攻打常山,張黡去攻打上黨。

《資治通鑒》:生活沒有同花順,人生的底牌,永遠是自己

(二)解析

武臣的決策,相當明智。

靠人不如靠己,更何況,陳勝已經實際行動告訴他,自己靠不住。

前期幹掉忠臣葛嬰,以及聽信讒言誅殺的更多不知名部下。

陳勝的舉動,早已讓人寒了心。

武臣這個時候選擇單幹,是無奈之舉,也是最好的出路。

張耳、陳馀方案的思路,其實跟上篇孔鲋的思路一樣。

“不恃敵之不我攻,恃吾不可以攻。”

孔鲋的建議,是告訴陳勝,不能認為秦國不會攻我,而是我做好萬全之策,不怕他來。

到了張耳、陳馀這裡,換了個主語。

不能認為陳勝不會攻我,而是我做好萬全之策,不怕他來。

陳勝沒聽進去,武臣倒是聽懂了。

于是,停止攻秦,主力放在北方,開始攻略燕地。

由此可見,武臣這人,還是有分辨力的。

他聽懂了這個道理:不要把選擇權交到别人手上,靠人不如靠己。

《資治通鑒》:生活沒有同花順,人生的底牌,永遠是自己

在這個世界上,誰都不會對你的人生負責,除了你自己。

窮一點沒關系,但人窮不能志短。

尼采有句話,說的很好:“不能聽命于自己者,就要受命于他人”。

這話聽起來有點刺耳,但細想之下,不無道理。

依附他人,就意味着要看他人臉色行事。

是以,如果你不努力,就别怪别人投來輕視的目光。

畢竟,生活不會偏愛任何一個不努力的人。

人這一輩子,永遠不要指望依靠别人。

别人幫你一把,那就有了人情債,以後很難還。

不少人過于看重人脈。

其實,當你還沒有達到更高層次的時候,人脈是不值錢的

所謂的人脈,絕不是靠追求得來的,而是用自己的才華吸引而來的。

這就像磁鐵一樣,你有足夠的魅力,别人才會願意靠近你。

真正的人脈,是多少人想認識你,而不是你認識多少人。

如果你不夠優秀,别人又怎麼會願意多看你一眼呢?

是以說,人脈不在别人的身上,而藏在自己身上。

唯有讓自己變得強大,才能獲得真正的人脈。

人這一輩子,能陪我們走到底的隻有自己。

是以最好的投資對象,就是自己。

寫在最後:

魯迅在《小雜感》裡寫道:

樓下一個男人病得要死,那間隔壁的一家唱着留聲機;對面是弄孩子。樓上有兩人狂笑;還有打牌聲。河中的船上有女人哭着她死去的母親。人類的悲歡并不相通,我隻覺得他們吵鬧。

是啊,沒有真正的感同身受,其他人再好,跟我們也沒關系。

能靠得住的,隻有自己。

願我們:

任何時候都能自己努力發光,而不是被照亮。

關于作者:

周亦見,微信公衆号“周亦見圈子”,歡迎各位關注,送你一本價值500元的《資治通鑒解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