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從戰鬥群到打擊群,我航母編隊官方稱謂變化,或在釋放某些信号?

最近,很多網友發現,央視有關“遼甯艦”航母編隊的報道中,官方不再将其稱之為“航母戰鬥群”,而是使用了“航母打擊群”一詞。

結果,不少網友感歎,這難道是真要幹大事了?

感覺自己要見證曆史了,好激動!

從戰鬥群到打擊群,我航母編隊官方稱謂變化,或在釋放某些信号?

聽到風了下雨還遠嗎

不過,你再看看2016年的軍改,咱們七大軍區還調為了五大戰區呢。

換成“戰”字,也不一定就意味着近期就要直接拉出去打仗。

實際上,有關航母編隊表述的變化,最直覺目的,還是旨在加強解放軍航母編隊的實戰意義。

畢竟,航母屬于一種戰略性進攻武器,而非防禦性武器。

就看現代航母力量最龐大,作戰體系最成熟的美軍,其早在2003年釋出的《海軍作戰指令C3501.65D》中,就将航母戰鬥群“Carrier Battle Group”(CVBG)改為了航母打擊群(Carrier Strike Group),簡稱CSG。

從戰鬥群到打擊群,我航母編隊官方稱謂變化,或在釋放某些信号?

滿負荷蹒跚前行的美航母編隊

這兩者的主要差別在于,傳統的戰鬥群,強調的是對海作戰;而打擊群,則更強調對岸作戰。

在曾經冷戰時代,美國航母編隊的假想敵主要是實力相差不遠的海上力量,比如跟蘇聯紅海軍争奪制海權。

是以,在那段歲月中,美國的航母戰鬥群配置都很龐大,通常是兩艘航母一起行動。同時,外圍的護衛艦和前面負責開路的攻擊型核潛艇也比現在的數量要多一些,以盡一切可能延伸防禦圈。

然而,這樣龐大的航母戰鬥群,自然不可避免的會加大協調和指揮的難度,每次行動帶來的軍費消耗,更是一筆天文數字。

蘇聯還“健在”的時候,對于美軍而言,這筆錢确實是必須要花的。但随着冷戰結束,曾經能夠威脅到自己的蘇聯紅海軍分崩離析,美國發現,眼下竟然沒有了可堪一戰的對手。

在這之後,美軍的航母編隊大部分任務都是在進行地區威懾武力和火力投送,開始由“驚天動地”的海戰,向局部戰争中的對陸打擊轉變。

是以,美軍精簡并更新了手上的航母編隊,改“戰鬥群”為“打擊群”,更強調靈活性和對岸火力投送能力。

從戰鬥群到打擊群,我航母編隊官方稱謂變化,或在釋放某些信号?

擁擠不堪的美航母甲闆

目前,美海軍以現役11艘航母為核心,組成了9個航母打擊群。其基本組成如下:

一般航母戰鬥群核心是一艘或者兩艘航母;緊貼着航母的是護衛艦;外圍是驅逐艦、巡洋艦,前方水下是攻擊型核潛艇(帶着大量魚雷)。

空中有為航母的伴行的預警機、巡航的戰鬥機。

軍艦之間有直升機進行人員輸送,全程使用衛星提供的通訊和導航服務。

最後是至少一艘補給艦,以保證遠洋持續作戰能力。

從戰鬥群到打擊群,我航母編隊官方稱謂變化,或在釋放某些信号?

美版航母編隊

說到這兒,大家應該就捋順清楚了,咱們的“遼甯”号航母編隊也用上了航母“打擊群”這個名字,顯然也就意味着,中國海軍的對陸作戰,已經成為了極為重要的一環。東海和南海的某些“不安分”的家夥們,都得注意了。

而且,目前全球擁有航母的國家裡,隻有中美存在航母“打擊群”。

不過,可能有人還會問,除了教訓那些“不安分”的家夥,咱們對美軍的海上力量,是不是也要保持一定的威懾力呢?除了對岸,對海也很重要啊。

這方面,中國海軍應該還是比較有把握的。

從戰鬥群到打擊群,我航母編隊官方稱謂變化,或在釋放某些信号?

中國海軍航母編隊

比如,去年055大驅護航山東艦訓練期間,就曾追着美國的“羅斯福”号航母打擊群跑了好幾天,把美軍給吓壞了。

咱們之是以能有這麼大膽子,主要就是因為,055能夠把攻擊距離定位在美國航母的防禦半徑之外。

保守估計,055和“羅斯福”号航母打擊群之間,至少有500公裡的距離。這500公裡,是美方純挨打的範圍。

從戰鬥群到打擊群,我航母編隊官方稱謂變化,或在釋放某些信号?

衛星雲圖

咱們的055配備了鷹擊-21反艦飛彈,有效攻擊距離在1000公裡以上,屬于全程高超音速反艦飛彈。打擊力度大,打擊距離遠,突防性能高,難求對手。

而“羅斯福”号上的标準防空飛彈打擊距離僅為120-240公裡;魚叉反艦飛彈不到300公裡;

艦載機的作戰半徑倒是足有740公裡。但是,055上配有先進的有源相控陣雷達,美軍那邊戰機一起飛,咱們就給瞄準了,發現即幹擾。

對此,當時的台灣省媒體中天新聞有過專門分析,推測說,解放軍的兩條055,就能對美國航母戰鬥群發起多輪飽和式打擊。

從戰鬥群到打擊群,我航母編隊官方稱謂變化,或在釋放某些信号?

南昌艦

再看美國,最近這30多年,美利堅的造船能力一直在持續下滑。

盛極必衰是事物的發展規律,當年的美國為了追求最大利益,走上了“去工業化”的不歸路。

目前,全美隻有倆船廠能勉強造航母。傳遞時限,更是從原先的5年到了後來的“不确定”。

去工業化,正在侵蝕着美國霸權的最大根基。

據很多分析評估顯示,如今中國的造船能力,約為美國的63-200倍不等。

從戰鬥群到打擊群,我航母編隊官方稱謂變化,或在釋放某些信号?

達利安船廠

而且,同期的其他國家航母的狀态,也普遍都比較尴尬。

比如,俄羅斯碩果僅存的那個“庫茲涅佐夫”号,人們聽到跟它有關的新聞,一般不是“笑料”,就是“悲慘的事故”。

“庫茲涅佐夫”号最後一次出鏡執行任務,還要追溯到7年多前。

這是2016年10月,俄海軍派出以“庫茲涅佐夫”号航空母艦為核心的航母戰鬥群,從北方艦隊的摩爾曼斯克港出發,浩浩蕩蕩的奔向東地中海的叙利亞,經過英吉利海峽時的場面。

從戰鬥群到打擊群,我航母編隊官方稱謂變化,或在釋放某些信号?

俄羅斯航母

以至于有網友戲稱——這俄羅斯的大航母,别是燒劈柴的吧?

執行完作戰任務後,抱病出征的“庫茲涅佐夫”号又吐着黑煙一路踉踉跄跄地成功開了回來,“咣當”一下,停到了造船廠,宣布開始大修。接下來的一段時間,俄軍再次陷入了無航母可用的窘境。

最近的一次有關“庫茲涅佐夫”号的新聞,還是2022年12月12日,正在維修中的“庫茲涅佐夫”号突發火災事故,導緻3人死亡、12人受傷,事故中航母過火面積達600平方米,甚至把船塢都給燒廢了。

後來,似乎都沒有再聽到有關“庫茲涅佐夫”号的消息了。那是因為,至今,它還在大修中呢。

從戰鬥群到打擊群,我航母編隊官方稱謂變化,或在釋放某些信号?

還有以制海權起家的大英帝國。雖然手頭上有三艘航母,但卻造不了自己的艦載機,全靠從美國人手裡買。

特别是剛下水沒幾年的“伊麗莎白女王”号航母,經常在關鍵時刻掉鍊子。

從戰鬥群到打擊群,我航母編隊官方稱謂變化,或在釋放某些信号?

像今年初,美國打算拉着北約搞“堅定捍衛者2024”軍演的時候,英國就把“伊麗莎白女王”号給派了出去。

沒成想,英國本來想漲個大臉,結果卻丢人現眼。航母剛出港直接就趴窩了,不得不折返港口維護。

而且,這可不是它第一“趴窩”了。

有分析說,從“伊麗莎白女王”号每次“趴窩”的表現來看,這個英國的大航母可能是設計的時候,負責整個軍艦傳動的軸系統給搞歪了。要想徹底修好,得拆龍骨,超級麻煩。

英國現在的航母可算是要技術沒技術,要配套設施沒配套設施。

從戰鬥群到打擊群,我航母編隊官方稱謂變化,或在釋放某些信号?

再看法國,倒是有航母,也能自己造艦載機,還是除了美國以外,全球唯二的擁有核動力航母的國家。但是,法國航母“戴高樂”号的彈射系統卻無法自産,深度依賴美國。

從戰鬥群到打擊群,我航母編隊官方稱謂變化,或在釋放某些信号?

可以說,在當下,中國是除了美國以外,全球第二個能從航母平台、艦載機,到彈射系統(福建艦電磁彈射)、阻攔索都能實作自産的國家。

再加上兩國造船能力的懸殊對比,中美航母的數量的差距,将會越來越小。

從戰鬥群到打擊群,我航母編隊官方稱謂變化,或在釋放某些信号?

不過,相對于美國航母,咱們确實也存在着一些薄弱環節。

目前中國海軍隻有兩艘現役航母和一艘正在海試的航母,數量少,還沒形成系列。

相比之下,美國航母的“小鷹級”(已退役)、“尼米茲級”、“福特級”,作為三種不同設計的航母模式,早已經在生産上做到了系列化。

美國航母的一個級别,就是一個設計。這種設計的命名,通常會用按照此設計下水的第一條船的名字來命名。

其實,美國海軍還有個“企業号”航母,既不屬于“小鷹級”,也不屬于“尼米茲級”和“福特級”,它是美國最早的,也是全球第一艘核動力航母。但因為造價太貴和其他原因,最終沒形成序列。

從戰鬥群到打擊群,我航母編隊官方稱謂變化,或在釋放某些信号?

總之,這個世界上,沒有任何人、任何國家能随随便便成功,軍隊也一樣,海軍更是如此。

以至于有這麼一種說法:

對于一個國家而言,

建立一支成熟的陸軍,是一個現實要求;

建立一支成熟的空軍,是一個需要實作的奮鬥目标;

建立一支成熟的海軍,進行海陸空系統化作戰,則屬于這個世界上90%的國家想都不敢想的夢。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