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抗美援朝戰争的硝煙中,湧現出無數英勇的志願軍戰士,他們用生命和熱血譜寫一段段動人的英雄故事。
1951年3月20日,趙寶印和曹新仁這兩名普通的志願軍戰士在北韓戰場上,面對敵機的瘋狂掃射違抗軍令連開十三槍,竟然奇迹般地擊落一架敵機榮立特等功。
這一壯舉不僅震撼全軍,更在戰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既然立功為何又說是“違抗軍令”呢?今天咱們就來聊一聊其中的故事。
抗美援朝中英勇的志願軍戰士
1950年6月25日北韓戰争爆發,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迅速介入,戰争的火焰蔓延至整個北韓半島。
為保衛剛剛成立的新中國,中央人民政府決定派遣志願軍入朝作戰,抗美援朝保家衛國。
很多人都知道這是一次極其艱苦的戰争,進入戰場後才發現比想象中的還要艱苦,但志願軍戰士們在極端困難的條件下,依舊頑強拼搏英勇作戰。
古人雲“三軍未動糧草先行”,志願軍在北韓戰場上的最大困難,就是後勤保障嚴重不足,槍支彈藥、食物軍裝都遠不如美軍。
其實也不是大陸不想保障後勤,主要是從鴨綠江進入北韓開始,美軍的飛機就不斷轟炸我方補給線,使得運輸任務變得異常艱難。
志願軍戰士們毫不畏懼堅決完成每一次任務,戰士趙寶印就是其中之一。趙寶印是東北人,出生在一個貧困的農民家庭,從小養成堅韌不拔的性格。
1949年新中國成立的消息傳遍全國各地,一年後抗美援朝戰争爆發,趙寶印懷揣着對新中國的無限向往毅然決然地報名參軍。
他有一個戰友名叫曹新仁,是南方人、家境稍好,同樣對新中國充滿熱愛,二人在部隊中相識,很快成為生死與共的戰友。
當他們接到要入朝作戰的指令時,趙寶印和曹新仁并沒有絲毫猶豫,知道這不僅僅是保衛國家的任務,更是對每一個志願軍戰士的考驗。
經過簡單的訓練和準備,他們随部隊一起跨過鴨綠江,踏上北韓的土地,隻不過并沒有去前線戰場,而是負責後勤補給線。
北韓的冬天異常寒冷,志願軍戰士們穿着單薄的棉衣,忍受着刺骨的寒風和嚴寒。他們住在簡陋的帳篷裡,夜晚寒風呼嘯,帳篷時常被吹得搖搖晃晃。
盡管條件艱苦,但戰鬥意志卻絲毫未減,每個人都在為保衛和平而努力,是以後勤補給在此時顯得尤為重要。
1951年1月東北汽車暫編第三團作為第二批部隊入朝,在團長的率領下該團來到新溪郡一帶,肩負起前線運輸物資和照顧傷員的重任,趙寶印就是其中之一。
新溪郡一帶地形複雜,山嶺重重河流縱橫,汽車暫編三團每天都要穿越崎岖的山路,行駛在泥濘的道路上。
車輛經常陷入泥濘,需要戰士們合力推車,有時一推就是幾個小時。
除了自然因素外,敵軍的空中力量極為強大,美軍的轟炸機和戰鬥機每天都在空中盤旋,時刻威脅着志願軍的安全,即便如此大家也毫無怨言,隻為能及時将物資送到前線。
當時為避開敵軍的偵查和轟炸,汽車暫編三團通常選擇夜間行駛,白天則将車輛隐藏在樹林和山谷中。戰士們經常是在夜色掩護下前行,借助微弱的燈光小心翼翼地駕駛車輛。
趙寶印和曹新仁的駕駛技術都很出色,常常在最危險的路段擔任領頭車,那一段時間裡每天都在和死神擦肩而過,每一次的出發都意味着可能永遠無法回來。
在多次的任務中,趙寶印和曹新仁積累豐富的經驗,不僅能巧妙避開敵軍的偵查,還能在緊急情況下迅速應對各種突發狀況。
戰火中的堅守與抗争
1951年3月20日,這一天的早晨如同往常一樣,志願軍汽車暫編三團正在緊張有序地準備物資運輸任務。
天空還未完全亮起,戰士們便開始了新一天的忙碌,趙寶印和曹新仁這兩位年輕的志願軍戰士被配置設定到一輛裝滿彈藥的卡車上,這次任務關乎前線的生死存亡必須全力以赴。
二人駕駛着一輛滿載物資的卡車,緊張地行駛在崎岖不平的道路上,前方的路途并不平坦,到處是坑窪和障礙。
車輪壓過碎石發出沉悶的聲音,兩人時刻警惕着四周的動靜,生怕一不留神就遭遇敵機的轟炸。
道路兩旁是茂密的樹林,樹木高大茂盛,枝葉交錯覆寫着天空,給人一種壓迫感,偶爾有幾縷陽光透過樹縫灑在地面上,顯得格外刺眼。
突然之間天空中傳來一陣低沉的轟鳴聲,趙寶印立即意識到這是敵機的聲音,迅速踩下刹車将車停在路邊。
而後和曹新仁一起跳下車,迅速将車輛用樹枝和僞裝網覆寫起來,兩人動作迅速而默契,盡量減少被敵機發現的可能性。
敵機的轟鳴聲越來越近,低空飛行的飛機貼着樹梢掠過,巨大的機身和旋轉的螺旋槳帶起一陣強烈的氣流,樹枝在風中劇烈搖晃。
機槍的掃射聲緊随其後,子彈如雨點般傾瀉而下,打在地面和樹幹上發出“嗒嗒嗒”的聲音。趙寶印和曹新仁趴在地上,身體緊貼着地面,努力躲避着敵人的攻擊。
敵機為阻擊部隊運輸無差别的掃射與轟炸,使得汽車三團的戰士損失慘重,隻剩下他和曹新仁兩人。
而且多多少少都帶一些傷,期間還有一戶平民房舍被炸毀,一家老少八口屍骨無存慘烈犧牲。
機槍的掃射聲漸漸遠去,敵機并沒有離開,而是在空中盤旋似乎在尋找目标,随時可能再次發動攻擊。
趙寶印和曹新仁趁機檢查車輛的僞裝,确認沒有被敵人發現,兩人匍匐前進慢慢向附近的一處躲避的地方移動,可以提供一定的掩護。
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敵機的轟炸聲依舊持續不斷,超低空飛行異常嚣張。時不時就會投下炸藥、開槍掃射,四周火光四濺,爆炸的震動讓整個大地都在顫抖。
終于轟炸漸漸停歇想要離去了,趙寶印和曹新仁稍微松了一口氣,就在他們準備出去檢視情況時,敵機再次出現,機槍的掃射聲響徹整個樹林。
趙寶印再也忍不住了,不顧“不能射擊敵軍的飛機”的軍令,直接沖出防空洞擡起步槍,對準天空中的敵機連開數槍。
曹新仁見狀也沖了出來,拿起手裡的槍又是一梭子彈齊發,舉動看似無望卻依然執着,好似不把飛機打下來誓不罷休。
機槍打飛機好似白日做夢,畢竟飛機的高度那個高,子彈怎麼可能夠得着。就在這時奇迹發生了,其中一架敵機突然發出詭異的聲響,冒着濃煙向遠方飛去,最終在遠處爆炸。
其餘的敵機見狀迅速撤離現場,趙寶印和曹新仁愣在原地,難以置信地看着這一切。要知道,他們用僅有的十三發子彈,就擊落了一架敵機。
盡管違抗軍令,這一刻他們仍舊感受到前所未有的榮耀和滿足,而說到這裡有人就不明白了,為何志願軍禁止向敵人的飛機開槍呢?
獲得特等功
志願軍做出這樣的規定,理由大緻有以下三點:
其一美軍的空軍規模和作戰能力,無論是飛機的先程序度,還是飛機的數量,以及飛行員的作戰經驗和技巧,這些都遠遠不是國民黨空軍能比拟的。
這種情況下我軍很難打下來飛機,反而還容易暴露位置,并引來美軍的作戰機群,那個時候全軍都會淪為活靶子,其造成的結果将是毀滅性的。
其二美軍的飛機品質要比日軍的好,普通的機槍根本就難以穿透防禦,除非使用專門的高射機關炮,肆意開槍無非就是浪費彈藥,而當時志願軍的物資彈藥可是極其珍貴的。
一般而言無論是志願軍行軍,還是後勤補給運輸,最主要的就是為達到作戰目的。物資運輸必須要隐蔽執行,否則就會暴露位置,成為美軍飛機的活靶子。
是以,種種原因使得我方不得不禁止向飛機開槍,因為此事弊遠遠大于利。
言歸正傳,趙寶印和曹新仁用步槍擊落一架敵機,為部隊立下赫赫戰功。兩人凱旋歸來,這一壯舉迅速在全軍傳開,戰士們紛紛感到高興不已。
畢竟步槍對抗敵機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沒有人能想到步槍射擊飛機竟然能取得如此成果,平時也沒人敢觸犯紀律。
其實趙寶印和曹新仁的行動取得巨大的勝利,但大機率是“蒙對了”,而且當時美軍偵察機也十分嚣張超低空飛行,薄弱部位剛好撞到子彈上。
當時,部隊上司在處理他們的賞罰時也陷入兩難境地,是該賞還是該罰。
他們的行為畢竟是違反了軍規,如果輕易對他們的行動予以獎勵,可能會在全軍中樹立一種違抗指令的錯誤示範。
是以,上司決定暫時不對他們進行賞罰處理,而是選擇在合适的時機再做決定。
1951年7月,中國赴北韓慰問團來到志願軍後勤一分部,特别邀請趙寶印和曹新仁參加慶功大會。
會上上司才專門為他們召開了表彰會,授予他們特等功勳章,現場掌聲雷動。
慶功大會結束後,趙寶印和曹新仁的事迹被廣泛宣傳,不僅在志願軍内部傳頌,也通過各種管道傳回國内。
全國人民為他們的壯舉感到驕傲,他們的名字被銘記在曆史的篇章中,成為抗美援朝精神的生動寫照。對于此事,你有什麼不同的看法呢?
參考資料:戰場英雄譜 汽車兵打飛機 - 中國知網 (cnki.net)
用步槍打下飛機 - 中國知網 (cnki.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