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聞記者 姚瑞鵬
今年以來,包括華遠地産和美的置業在内的多家上市房地産企業宣布退出房地産行業。7月7日晚,格力地産也公告退出房地産開發業務。在房地産市場的角逐中,已有企業選擇了離場。
2024年已經過半,伴随各項房産政策的調整,房産企業也在這個盛夏交出了半年成績單。總體來看百強房企銷售總額仍在下降,但同比降幅已連續4個月收窄,政策效應逐漸顯現。資料顯示,2024年上半年,TOP100房企銷售總額為20834.7億元,同比下降41.6%。且千億房企僅剩6家,較去年同期減少1家。
專業人士表示,随着5.17新政的作用輻射加深,國企收舊換新等模式逐漸落地等,房産企業抓緊機會推動銷售增長,下半年樓市複蘇仍有空間。
2024年上半年百強房企銷售額排行榜前20名
百強房企銷售總額為20834.7億元
銷售額超千億的房企僅剩6家
眨眼間,2024年已經過半,各行業近期陸續發出半年成績單,其中百強房企上半年銷售排行榜單已經釋出。據中指研究院統計,今年上半年百強房企銷售總額為20834.7億元,同比下降41.6%;銷售目标完成率方面,2024年上半年,典型房企目标完成率均值為41.5%,而去年同期是63.2%。克而瑞地産研究中心公布的資料顯示,上半年百強房企實作銷售操盤金額18518.3億元,同比降低39.5%,降幅收窄4.7個百分點。
值得注意的是,企業銷售額整體下降,千億房企數量也随之減少。上半年,銷售額超千億的房企僅剩6家,較去年同期減少1家。具體來看,保利上半年錄得銷售額1733億元,穩居第一;中海實作銷售金額1483億元排第二;萬科銷售額1267.2億元排名第三。此外,綠城中國、華潤置地、招商蛇口、建發房産、濱江集團、龍湖集團和越秀地産也在前十之列。
盡管上半年整體狀況欠佳,但從單月銷售情況來看,房企6月單月的銷售情況較5月已有所好轉。6月,TOP100房企單月銷售額環比增長26.05%,近六成百強房企實作業績環比增長,近三成房企實作業績同比增長。
保利發展、綠城中國、華潤置地、濱江集團、中國金茂、越秀地産、中國鐵建、保利置業等企業也實作了單月業績同比提升。其中華潤、濱江、越秀、金茂、保利置業6月份業績環比增長50%以上,保利、招商、綠城、龍湖也實作20%左右的增長。
房企拿地保持謹慎
央企、國企仍是主力
中指研究院資料顯示,2024年上半年,TOP100企業拿地總額3801億元,同比下降35.8%,相較1—5月降幅繼續擴大。今年上半年,房企拿地保持謹慎之姿。
其中,2024年1—6月,建發房産拿地金額279億元,位列行業第一;中建壹品位列第二,拿地金額213億元;綠城中國位列第三,上半年耗資190億元拿地。從新增貨值來看,建發憑借608億元的貨值位列行業第一;華潤置地以481億元排名第二,中建壹品以470億元排名第三。
從重點城市拿地金額TOP10房企來看,央企、國企仍是主力,重點城市拿地金額TOP10房企中有半數以上為央企、國企。中指研究院認為,這與穩健型央國企的資金狀況相對較好有直接關系。
不過,據克而瑞統計,已拿地的百強房企中,有70%企業上半年投資額較去年同期下滑,銷售TOP10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即便是央國企在2024年投資節奏大幅放緩。其中,超過三成企業同比降幅超過50%。上半年,多數民營房企已停止拿地,龍湖集團、濱江集團是行業為數不多還在積極土儲的民營房企之一。
5.17新政提振市場情緒
下半年樓市複蘇仍有空間
今年年初,監管層即明确穩市場、防風險、促轉型政策方向。4月30日,政治局會議進一步定調樓市,政策着力“穩市場”“去庫存”。5月17日,央行等各部委發出重磅的信貸新政,将全國層面的購房信貸政策帶到“曆史最寬松時代”。之後多個城市積極跟進落實相關政策,降低首付比例、取消商貸利率下限、降低公積金貸款利率等。
從市場表現來看,政策效果逐漸顯效,核心城市市場情緒回升,以中指研究院釋出的資料看,在房企年中業績沖刺帶動下,6月重點城市新房成交規模環比5月有所回升,同時在基數回落的影響下,6月同比降幅明顯收窄。二手房市場活躍度保持在高位,并在同期低基數下同比轉增,成交表現整體好于新房,上海、深圳、杭州等城市政策效果明顯,其中上海6月以來二手房多日網簽量超千套。
“整體來看,“517”一攬子房地産政策的落地,對市場信心有較好的提振作用,短期一、二線城市活躍度提升,但從底層邏輯上,居民收入才是房産市場恢複的關鍵,目前全國新房市場短期或仍處于築底階段。”西南财經大學教授劉璐表示,政策還有走深空間,供需兩側同時優化,房地産市場活躍度提升,下半年房企銷售仍有較大空間。
“從房企來看,加快去庫存是下半年的關鍵。”封面房産智庫首席研究員、四川産和城企業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林森表示,在政策方面,政府收儲未售新房、國企收舊換新等模式逐漸落地,随着配套資金的落地落實,預計将對房企去化庫存起到積極作用。但對房企來說,外部環境進一步改善下房企應加快促銷力度,抓緊機會推動銷售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