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日來南方高溫迅速發展由于前期降水較多
長江中下遊、江南、華南等地進入以濕熱為主的“蒸煮模式”
濕熱天氣下人們的體感溫度更高不僅對健康構成威脅還給日常生活帶來諸多不便那麼如何做好高溫防護、健康度夏?針對濕熱天氣有何防禦措施?
在飲食方面有哪些需要注意的?
炎炎夏日,在陝西延安美源山水遊樂谷水上樂園,家長帶着孩子遊泳戲水。圖/文王春雷
熱浪來襲 謹防“高溫病”
小暑節氣已至,這意味着進入一年中氣溫最高且悶熱潮濕階段。此時,一些高溫病會“乘虛而入”。
“中暑是漸進的。”北京市海澱醫院急診醫學科主任董葉子說,中暑大緻分為先兆中暑、輕度中暑和重症中暑三類,其中,重症中暑又分為熱痙攣、熱衰竭、熱射病。
先兆中暑患者的臨床反應主要表現為在高溫環境下耳鳴、眼花、頭暈、惡心、口渴、無力、四肢發麻、心慌、注意力不集中、動作不協調、低燒等症狀。若已出現這些症狀卻未及時處理,則會發展成輕度中暑,主要表現為面色潮紅或蒼白、出汗量增多、血壓下降、直立性頭暈等。而重度中暑患者的臨床反應分類更細,熱痙攣表現為活動中或結束後發生短暫性、間歇性肌肉痙攣;熱衰竭表現為大汗淋漓、頭痛、極度口渴、惡心嘔吐,體溫高、直立性低血壓或暈厥;而最為嚴重的熱射病症狀表現為高熱、昏迷等意識障礙、多器官系統損傷。
除中暑外,國家疾病預防控制局釋出的《高溫熱浪公衆健康防護指南》提到,敏感人群、慢性基礎性疾病患者、戶外工作者等三類重點人群,也要警惕其他健康問題“亮紅燈”。
6月9日以來,河北省衡水市遭遇今年首輪持續高溫天氣。圖為國網衡水供電公司業務人員檢查維護供電線路 圖/郭傑文/高春雪
高溫高濕天氣,人體為維持體溫的穩定會大量出汗,引起心率增快、心肌耗氧量增加,而大量水分流失會導緻血液黏稠度增加,可能造成心肌缺血缺氧或心髒功能障礙。董葉子提醒,兒童盡量在早晚時分的陰涼處進行戶外活動,孕婦和老年人盡量待在涼爽的室内,及時補充水分、電解質,并保持室内通風;慢性基礎性疾病患者要多次、适量飲水;戶外工作者要合理安排工作時間,預防職業性中暑。
暴雨轉高溫天氣 要防蚊蟲叮咬和食物中毒
暴雨過後,高溫天氣下食物容易快速發生黴變或腐敗,同時野生蘑菇增長迅速,是以要防範食物中毒。
食用食物前,首先要觀察食物是否黴變,不要吃被洪水浸泡過的食物,不吃發黴、腐敗、變質的食物。要将食物煮熟煮透,生熟食物要分開存放。此外,不要随意采食野菜和野生蘑菇。
如果發生疑似中毒,應立即停止食用可疑食品,盡快催吐,排出胃内容物,以減少毒素的吸收和對機體的損傷,并及時送醫院救治,對症治療。
暴雨轉高溫天氣,受災地區蛇、鼠等動物發生遷徙,應盡量少去蛇、鼠出沒的地帶,如草叢、灌木和樹林等。如果不慎被毒蛇咬傷,應盡快就醫。
随着溫濕度升高,蚊蟲也日漸活躍,穿着短袖、短褲,皮膚暴露在外,就容易被“叮”上。除了叮咬處的紅腫、瘙癢、疼痛之外,部分叮咬物也可能傳播蟲媒性疾病。
因生産或救災需要必須進行野外活動時,應穿上長褲和套靴,并塗抹蚊蟲驅避劑,避免皮膚裸露在外面。日常可以通過使用紗窗、蚊帳、滅蚊裝置、殺蟲劑等進行個人防護,也需對環境中的家具、紡織品及寵物進行滅蟲處理。比如臭蟲可能寄生于床縫、牆縫和家具縫隙中,跳蚤可能寄生于紡織品縫隙。噴灑殺蟲劑有助于殺滅家具中的寄生物,70℃以上熱水浸泡可有效燙殺紡織品中的寄生蟲和蟲卵。
如果經常被“叮”上,也可在暴露部位的無破損處皮膚或者反複被叮咬的部位塗抹含有避蚊胺(DEET)或派卡瑞丁等驅避成分的驅蚊劑,含避蚊胺10%的外用産品可安全用于2個月以上的嬰幼兒皮膚,可以有效預防蚊蟲叮咬。
高溫高濕,胃口不佳?這份飲食指南請查收
盛夏來臨,高溫高濕天氣愈加頻繁。暑熱之下,人易疲乏,有時連吃飯都覺得“沒胃口”。那麼,夏天飲食怎樣安排才能既保健又消暑呢?
飲食宜清淡。夏季天氣炎熱,人容易沒精神,胃口變差,這種現象叫“苦夏”。“在高溫環境下,交感神經、腎上腺系統活動增強,以及胃腸道處于相對缺血的狀态,消化腺功能減退,唾液、胃液、膽汁、腸液等消化液分泌減少。”中國氣象局醫院中醫科醫生李媛介紹,中樞神經系統也會對食欲産生影響。當體溫升高時,神經傳導将高溫刺激傳給體溫調節中樞,體溫調節中樞又對攝食中樞産生抑制性影響,進而進食量減少。
是以,夏季飲食宜清淡。“夏季可選擇粥、面條、湯等易消化的食物作為主食,能有效緩解胃腸的不适感,幫助身體更好地适應高溫環境。”李媛說。
但為了保證清淡飲食,有人又陷入“隻喝粥吃菜,不吃肉”的誤區。“這種做法并不正确。”李媛說,清淡飲食指的是在炒菜時少放油鹽,并不是“不吃肉”,如果一點肉都不吃反而不利于身體健康,可選擇瘦肉、魚類和奶類等,保證營養均衡。
喝水有講究。随着氣溫升高,人體出汗量明顯增多,需及時補充水分以維持體内新陳代謝的平衡。是以,科學飲水成為夏季重要的“養生課”。
飲水要适量,喝多喝少都不行。日常飲水量可根據年齡、氣溫、勞動或運動、出汗量等進行适量增減。《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22)》建議,在溫和氣候條件下,低身體活動水準成年男性每天适宜的水攝入量為1700毫升;女性每天适宜的水攝入量為1500毫升。
“夏季人們出汗較多,可根據日常身體活動情況、所處環境,适當增加水的攝入量。”李媛介紹,切記猛灌或過度貪食冰水、冰飲料等,這樣易損傷脾胃,造成積食、腹痛、腹瀉。
及時科學補充維生素。在夏季,由于身體代謝加速、出汗導緻營養流失,人體對維生素的需求量也相應增加。合理搭配食用蔬菜和水果是補充維生素和礦物質的有效途徑。蔬菜富含維生素K、葉酸和膳食纖維,有助于保護心血管、骨骼和維護消化系統健康。柑橘類、漿果類等水果富含維生素C、抗氧化物質和鉀等礦物質,不僅能增強免疫力,還能清熱解暑。“水果雖好但不能替代正餐。”李媛提醒,水果中水分占比較高,糖類占比也高,不宜過多食用。
夏季溫度高、濕度大,病原微生物繁殖速度加快,食物易腐敗變質。攝入腐敗變質或被緻病菌污染的食物易引發食源性疾病。是以,夏天要把好“病從口入”關,不吃腐爛變質的食物,不喝生水,生吃瓜果蔬菜要洗淨。
作者:林禹彤 蔣芷晴
部分來源:北京協和醫院 湖南日報
編輯:楊奧清 刷克 劉倩 丁繼武 李悅
稽核:段昊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