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2019年教師節那天,一代網際網路巨頭阿裡巴巴創始人“馬雲”光榮退休,那般潇灑與豪氣仿佛驗證了“他對錢不感興趣”的清高人設。
從一個普通的英語教師,到馬雲時代的締造者,馬雲建立的阿裡巴巴不僅改變了電子商務的格局,也為中國經濟注入了新的活力。
然而,就是這樣一個傳奇人物,卻被國家監管部門多次點名,而如今籠罩在馬雲頭上的三大“罪狀”,更是撕開他的“僞善”面具,讓這位曾經的“神話”人物徹底跌落神壇。
那到底是什麼讓馬雲陷入了如此困境?他還有機會重拾往日的光芒嗎?
“聖人”形象下的金錢密碼
馬雲,這個曾經被衆人稱為“商業聖人”的企業家,如今卻陷入了前所未有的麻煩之中。
回顧馬雲的創業曆程,他最初給人的印象,就是一位對金錢并不太感興趣的“文人才子”。
在接受采訪時,他總是會強調自己“不在乎錢”、“隻想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情”,這種富有理想主義色彩的言論,頓時讓馬雲在公衆眼中擁有了一種“聖人”般的形象。
然而,細細觀察不難發現,馬雲創辦的阿裡巴巴,從來都離不開金錢和資本運作。
從最初的網上小店,到後來逐漸擴充到電子商務、金融、物流等多個領域,阿裡巴巴無一不需要大量的資金支援。
尤其是在 2020 年,馬雲旗下的螞蟻金服即将登陸資本市場時,更是轟動了整個金融界,高達數萬億的融資規模,彰顯了馬雲對金錢的野心和追求。
然而,就在這關鍵時刻,國家監管部門卻突然叫停了螞蟻集團的上市計劃,這無疑給馬雲當頭一棒,引發了巨大的震動。
螞蟻金服上市被叫停的背後,還隐藏着一些鮮為人知的秘密。
有消息稱,這背後可能還牽扯到了某些外部勢力的介入,試圖從中擷取利益。
的确,作為中國的網際網路企業,最大的股東卻是日本軟銀,而這家企業又與美國資本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系。
在聯想到目前複雜的國際形勢,這樣的資本結構無異于是将命脈傳遞于他人之手,令人坐立難安。
除此之外,我們不難發現,表面上螞蟻金服是一家科技公司,但實際上卻是一個打着金融旗号的借貸機構,并且僅僅隻用200億的資金,就撬動了超過兩萬億的貸款規模。
這種方式與2008年導緻美國貸款危機發生的金融機構的操作非常相似,一旦這個金融泡沫破裂,那當年的經濟危機很有可能會再次上演。
這種種不為人知的秘密無不彰顯螞蟻金服的龐大野心,而作為它的創始人,馬雲那“聖人”的光環也蒙上了陰影。
有人說,馬雲隻是想利用自己的影響力,來壯大自己的商業帝國,但對于普通百姓來說,這種行為無疑是對自身利益的侵犯,畢竟誰也不願意自己的“錢袋子”被别人随意染指。
“壟斷”
曾幾何時,馬雲創辦的阿裡巴巴被視為國内電子商務領域的佼佼者,其“天下無憂”的口号更是深入人心。
然而,随着這家網際網路巨頭的不斷擴張,它在追求利潤的同時,卻也引發了一些不可忽視的社會問題。
最為突出的便是,阿裡巴巴在推動社群團購和新零售業務時,對于中小商戶權益卻是一種漠視。
作為一家擁有強大資本和技術實力的網際網路企業,阿裡自然有着得天獨厚的優勢,但遺憾的是,它在擴張的過程中,卻常常會無意中侵犯到一些原有的商業利益。
比如在社群團購領域,阿裡旗下的 Taobao Deals 憑借着龐大的資金和使用者流量優勢,迅速搶占了市場佔有率。
但與此同時,它也給一些原有的小型社群商鋪帶來了巨大沖擊,使得不少中小店鋪難以維持生存。
對于這些受影響的商戶來說,他們不僅面臨着生計的威脅,還不得不面臨着來自大平台的種種壓榨。
再比如在新零售領域,阿裡巴巴通過打造 Hema 等線上線下融合的新零售業态。
雖然大幅提升了購物體驗,但這些擁有強大資金優勢的新零售門店的出現,卻也意味着傳統小超市和便利店的幾乎滅亡,不少老字号的小商鋪,在未經準備的情況下,面臨着無法抗衡的競争壓力。
除此之外,阿裡巴巴還在電商平台實行“二選一”的“霸王條款”,這個條款就要求商家隻能在阿裡巴巴平台上營運,在其他平台就是違約。
對于那些選擇附和的商家,阿裡巴巴會用大資料和算法,給予商家更大的曝光率和優惠政策;
可對于那些不願附和的商家,阿裡巴巴就會用同樣的手段對其進行打壓,而這種種行為也突出了阿裡想要“壟斷市場”的野心。
在2020年12月,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對阿裡巴巴啟動了反壟斷調查,而結果證明,阿裡巴巴的确存在濫用市場支配地位,是以阿裡巴巴也創下了中國反壟斷最高罰單182.28億元。
在2021年12月,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約談阿裡巴巴、騰訊、京東等網際網路平台,并明确要求他們規範經營行為。
從“神壇”回歸平凡
一個企業的成功,不僅僅在于它自身的業務增長,更在于它如何在發展的過程中,兼顧到社會各方面的利益,而對于像阿裡這樣的行業巨頭來說,它所承擔的社會責任自然也應該更加重大和深遠。
但遺憾的是,在現實中我們卻很難看到阿裡巴巴在這方面有什麼實質性的舉措。
相比之前那位頻繁在各種場合亮相的商業奇才馬雲,如今的他更多地選擇了隐居,遠離媒體的聚焦。
當我們學會以更加理性的态度,去看待這些企業家的生活狀态時,他們也或許才能夠真正地從"神壇"上走下來重新回歸平凡,而這無疑需要我們每個人都能夠反思自己,重新思考我們對于企業家的種種刻闆印象和期待。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