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從典藏印玺看山莊風雲

【閱讀提示】

7月5日,由承德市文物局、承德避暑山莊博物院、故宮博物院等機關聯合策劃的“京津冀協同發展十周年展覽季”在承德避暑山莊松鶴齋開啟。在其中的“習武崇文—避暑山莊寶玺展”上,故宮博物院首次展示了珍藏的四方“避暑山莊”印玺。

帝王之印稱為玺。

避暑山莊,始建于清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曆史上,避暑山莊曾是清朝第二個政治中心。

“避暑山莊”印玺什麼樣?和避暑山莊有什麼關系?避暑山莊收藏着哪些重要印玺和印文?記者帶您一探究竟。

從典藏印玺看山莊風雲

7月6日,在承德避暑山莊舉辦的“習武崇文—避暑山莊寶玺展”上展出的碧玉交龍紐“避暑山莊”寶。

從典藏印玺看山莊風雲

7月6日,在承德避暑山莊舉辦的“習武崇文—避暑山莊寶玺展”上展出的碧玉交龍紐“避暑山莊之寶”。

1

清代印章中的“頂配”

7月6日,“習武崇文—避暑山莊寶玺展”在避暑山莊松鶴齋十五間照房舉行。

一米多高的展櫃裡,陳列着不同玉石材質的印玺。

此次展出的四方“避暑山莊”印玺,均屬故宮博物院所藏。這也是故宮博物院首次将這四方印玺集中對外展示。

“原本隻是來參觀避暑山莊的,沒想到還能一飽眼福,看到傳說中神秘的皇家玉玺。”從北京來承德遊玩的王女士很驚喜,每一方印玺她都要先拍照,然後放大照片仔細欣賞。

“玉制的印玺有多重?”“玉玺上雕刻的小動物是什麼?為什麼叫印紐?”“乾隆皇帝為什麼喜歡到處蓋章?”……參觀展覽的遊客們好奇地對講解員提出各種問題。

承德避暑山莊博物院文博研究館員李建紅,關注避暑山莊的印玺已有多年。

“在封建社會,印章的使用從規格尺寸、紐式形制、字型、印材,到穿系在印紐上的绶帶顔色,都有明确的等級規定。”李建紅說。

最高等級的印章,是皇帝專用印信,稱為“寶”或“玺”。

《明清帝後寶玺》中有這樣一句話:“寶玺者何?天子所佩,是以為信也。”意思是說,寶玺,就像是皇帝的“身份證”或“公章”一樣,代表權威和誠信。

知名的“大清二十五寶”,就是乾隆皇帝欽定的代表國家政權的二十五方禦用國寶的總稱。

除了“大清二十五寶”這樣的“公章”,皇帝還有私用專屬印章,分為宮殿玺、鑒藏玺等多種類型。

這次展出的四方印玺,都是宮殿玺,是乾隆皇帝專門為避暑山莊制作的。它們和康熙皇帝親筆題寫的“避暑山莊”匾額齊名,共同見證了避暑山莊與紫禁城的曆史淵源。

“四方印玺從用材到做工,處處展現着皇家的威嚴,可謂清代印章中的‘頂配’。”李建紅說。

從尺寸和印文上看,四方印玺印面為正方形,最小的一方邊長5.7厘米,最大的一方12.8厘米,另外兩方分别為10.7厘米和11.8厘米。每一方印玺都有專門定制的紫檀木寶匣。其中三方印文是“避暑山莊”,一方是“避暑山莊之寶”,都是陽文篆體,字形嚴謹規範,展現出宮廷禦用印文的顯著特點。

從材質和造型上看,四方印玺有三方碧玉、一方青玉,都是上等玉料,琢工精緻。其中三方為正統的雙頭交龍紐,一方為帝王制印常用的雙螭紐。紐中有孔,系着一條明黃色绶帶,襯托印玺的貴重。

四方印玺中,有一方印台明顯比其他三方要高,印台側面有刻字,刻的是乾隆皇帝的《避暑山莊百韻詩》。存放印玺的紫檀木匣四周還刻有乾隆皇帝的《〈避暑山莊百韻詩〉有序》,序文說明了康熙皇帝建造避暑山莊的緣由——“非為一己之豫遊,蓋贻萬世之締構也”,并告誡兒孫和臣子們“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由于史料不全,大部厘清代印玺很難考證準确的制作年代,隻能通過帝王印譜,判斷大緻的時期。

清代皇帝的印玺都有印譜,稱“寶薮”。後人在判定四方“避暑山莊”印玺何時所制時,參考了《乾隆寶薮》,其中記載了“避暑山莊”四方印玺的印譜,而清代其他皇帝的印譜中并沒有相關記載。

這四方印玺用在何處呢?

今天,在故宮博物院所藏的《弘曆再仿倪瓒獅子林圖卷》和《弘曆避暑山莊煙雨樓圖卷》等書畫作品中,我們能看到“避暑山莊”的印文。

這些印玺和印文,記錄着紫禁城與避暑山莊,一座“冬宮”和一座“夏宮”,在曆史長河中的深厚淵源。

從典藏印玺看山莊風雲

7月6日,在承德避暑山莊舉辦的“習武崇文—避暑山莊寶玺展”上展出的碧玉交龍紐“避暑山莊”寶。

2

遍布山莊的帝王“痕迹”

除了這四方來自故宮博物院的印玺,避暑山莊博物院也收藏有五方印玺,分别是“四知書屋”印、“煙波緻爽”印、“文津閣寶”印、“延薰山館之寶”印和“避暑山莊勤政殿寶”印。

這五方印玺,原藏于避暑山莊内五座重要殿堂。

避暑山莊現存的印玺雖然隻有五方,但如果算上衆多匾額、碑刻、楹聯、書畫上的印文會發現,清代帝王在避暑山莊留下的“痕迹”無處不在。

20世紀80年代,避暑山莊印玺研究者馮春江根據《乾隆寶薮》等清代史料,編輯了《清帝避暑山莊印文注釋》一書。書中記載的部分印玺沒有傳世,這本書就成了今天了解避暑山莊印玺的重要資料。

據《清帝避暑山莊印文注釋》記載,避暑山莊留下了四位清代皇帝的印文,分别是康熙、乾隆、嘉慶和鹹豐。

其中,乾隆皇帝在避暑山莊題寫的碑石、匾額、楹聯最多。他一生刻制了1800餘方印,在避暑山莊儲存至今的相關印文就有120餘處,其中“乾隆禦筆”有30多處。

梳理這些帝王在避暑山莊的印文,會找到一些形制、功能獨特的印玺。

康熙皇帝與避暑山莊相關的印玺一共五方,其中一方“體元主人”印玺,是印玺中少見的圓形形制,非常特别。“體元主人”是康熙皇帝的名号,這一印文出現在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書寫的《聖祖禦制避暑山莊記》中。

“體元主人”四字篆文上方有八卦圖案的“乾”,下方是八卦圖案的“坤”,兩側各有一個龍紋圖案,龍頭朝向一上一下。印文從内容到圖案設計,都有很深内涵,康熙皇帝借此表明自己的志向,要做順應天意、施行德政的明君。

乾隆皇帝也有一方印玺比較獨特,準确說是兩方印玺。在《清帝避暑山莊印文注釋》中,記錄了這兩方印玺的印文。

圓形印,為八卦中“乾”的符号,代表天,也正好是乾隆的“乾”字。兩側為兩條龍,篆刻線條流暢,二龍顯得生動活潑。

方形印,為篆體“隆”字。“隆”,有興盛、盛大之意。“隆”字兩側也有兩條龍,不像前者那樣奔放,更加規整嚴肅。

兩方印玺合起來,正是“乾隆”二字。

這款“乾隆”印文,在避暑山莊和外八廟共存有6處,包括避暑山莊澹泊敬誠殿紫檀立櫃、普甯寺大乘之閣和大雄寶殿的楹聯、普陀宗乘之廟《土爾扈特全部歸順記》石碑等。

避暑山莊現存的印玺,除了一些形制獨特的,還有一些功能獨特的,比如“文津閣寶”印玺。

“文津閣寶”印玺材質為青玉,印紐為雙頭交龍紐,紐上有一條明黃色绶帶裝飾。

文津閣,是避暑山莊的藏書閣。乾隆皇帝為收藏《四庫全書》,曾先後修建了七處藏書樓,文津閣是其中之一。

文津閣所收藏的《四庫全書》每冊書上,都印有“文津閣寶”。從這個角度來講,“文津閣寶”印玺類似圖書館的“藏書章”。

從典藏印玺看山莊風雲

7月6日,在承德避暑山莊舉辦的“習武崇文—避暑山莊寶玺展”上展出的青玉雙螭紐“避暑山莊”玺。

3

“帶有感情”的曆史見證

除了“頂配”的制作工藝,避暑山莊的很多印玺還“帶有感情”,它們集中反映了清帝的性格、思想。還有一些印玺成為許多重要曆史事件的見證。

7月6日,避暑山莊宮殿區常設展覽“挂屏”文物展展廳,玉雕的對聯挂屏“清乾隆紫檀邊嵌玉字對挂屏”前,參觀遊客絡繹不絕。

這副對聯的上聯是“藩厘延岱嶽”,下聯是“長養贊神臯”。對聯上共有三枚玉章,迎首位置一枚橢圓形的迎首章,為“德日新”。落款位置兩枚方形的押角章,分别為“猶日孜孜”“古稀天子之寶”。

“德日新”和“猶日孜孜”,是年過古稀的乾隆皇帝在勉勵自己,要日日增進美好的品德,勤于政務,孜孜不倦,奮發向上。

“這樣的印文,更像是帝王的‘座右銘’,通常是勉勵自己、寄托希望等含蓄的表達。”李建紅說。

乾隆皇帝禦制的類似印玺還有“敬勝怠”“自強不息”“所寶惟賢”等,都是他在提醒自己,要戰勝懶惰,自強不息,珍惜賢能之士。

還有一方印玺,記錄下了乾隆皇帝五世同堂的快樂——“五福五代堂古稀天子寶”印玺。

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74歲的乾隆皇帝喜得玄孫,五世同堂。三年後,77歲的乾隆皇帝在避暑山莊禦題“五福五代堂”匾額,懸挂在避暑山莊東宮卷阿勝境殿,同時刻制了“五福五代堂古稀天子寶”印玺。

如今,我們還能在避暑山莊四知書屋的匾額之上,找到僅存的一處“五福五代堂古稀天子寶”印文。

印玺記錄下的,不隻有自勉和家庭生活,還有激烈的宮廷鬥争。

在避暑山莊去世的鹹豐皇帝留下的兩方印玺,見證了晚清宮廷的權力争奪。

鹹豐十一年(1861年)夏,在避暑山莊煙波緻爽殿,鹹豐皇帝臨終前留下三道遺诏:一是立六歲的載淳為皇太子;二是任命載垣等八人為贊襄政務八大臣;三是賜給皇後慈安“禦賞”印玺,賜給皇太子載淳“同道堂”印玺,并規定凡以後下發谕旨必須使用此二玺為憑。

載淳繼位後,由于年幼,“同道堂”印玺由其生母慈禧掌管,代其用印。但經過一系列的宮廷鬥争,最終慈禧控制了“同道堂”“禦賞”兩方印玺使用權。

“同道堂”和“禦賞”兩方印玺,在此後的曆史中,還見證了多項喪權辱國條約的簽訂。

為什麼和避暑山莊有關的印玺,有的存放在避暑山莊,有的存放在故宮博物院呢?

1913年,一些有識之士呼籲,把清宮珍寶集中保護管理并予以展示。北洋政府決定在故宮西華門内修建寶蘊樓,用來儲存承德避暑山莊和沈陽故宮的文物。此後,包括避暑山莊的印玺在内的大量文物被運往北京。1925年,故宮博物院成立,這些文物入藏其中。

兩百餘年時光飛逝,今天我們看到這幾方印玺,依然能穿過曆史雲煙,感受到那些隐于其後的生動故事。(河北日報記者 李冬雲)

相 關

避暑山莊所藏五方印玺“長”啥樣

從典藏印玺看山莊風雲

7月6日,在承德避暑山莊舉辦的“習武崇文—避暑山莊寶玺展”上,幾名遊客被“避暑山莊”印玺吸引。 本報記者李冬雲攝

承德避暑山莊博物院收藏有五方印玺,分别是“四知書屋”印、“煙波緻爽”印、“避暑山莊勤政殿寶”印、“延薰山館之寶”印、“文津閣寶”印。由于目前并未對外展出,許多遊客都很好奇它們“長”啥樣。

“四知書屋”印,通高7厘米,印面邊長9.5厘米,印台厚3厘米。

四知書屋是避暑山莊宮殿區的重要建築,康熙皇帝曾題名“依清曠”,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又增題“四知書屋”。這裡是清帝更衣小憩、接見重要官員的場所。

“四知書屋”印,是乾隆皇帝題“四知書屋”匾額後刻制的一方白玉印玺,琢工精緻,印紐為雙頭交龍紐,印文為陽文篆體。

“四知”,源于《易經·系詞》裡的“君子知微、知彰、知柔、知剛”。

除了現存的這方印玺,專家通過印譜推斷,還有幾方印玺與“四知書屋”有關。一方為長方形,印面比這一方小,印文也是“四知書屋”;另有一組共兩方小型印玺,印文分别為“知微知彰”“知柔知剛”。

“煙波緻爽”印,通高10厘米,印面邊長12.7厘米,印台厚4.7厘米。

該印玺質地為碧玉,雙頭交龍紐,系着明黃色绶帶,印文為陽文篆體,為乾隆時期刻印。

煙波緻爽殿是清帝在避暑山莊的寝宮,這裡還是辛酉政變的發生地。清代康熙、乾隆、嘉慶、鹹豐四位皇帝都曾在煙波緻爽殿居住過。

“避暑山莊勤政殿寶”印,通高10.5厘米,印面邊長13厘米。這枚印玺青玉材質,雙頭交龍紐,印文為陽文篆體,為乾隆時期刻印。

勤政殿是避暑山莊德彙門内的一處建築組群,由于北京多處皇家園林建有勤政殿,如靜宜園、清漪園、圓明園等,是以印文在“勤政殿”之前加“避暑山莊”四字,以示差別。

“延薰山館之寶”印,通高10厘米,印面邊長12.6厘米,印台厚5厘米,是一方青玉印玺,印紐為雙頭交龍紐,印文為陽文篆書“延薰山館之寶”,為乾隆時期刻印。

延薰山館,曾是皇帝批閱奏章、接見王公大臣的辦公場所。“延薰”,指花草的香氣連續不斷地吹來。“山館”,指這處殿堂不加雕飾,有山野書屋别館的野趣。

“文津閣寶”印,通高9.5厘米,印面邊長9.6厘米,印台厚4.7厘米,青玉材質,雙頭交龍紐,印文為陽文篆體。

文津閣,是避暑山莊内貯藏《四庫全書》的藏書閣,始建于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乾隆四十年(1775年)竣工。

文/河北日報記者 李冬雲

關注河北新聞網,了解河北最新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