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2024年7月10日 /美通社/ -- 近日,在一場直播中,創世夥伴資本創始主管合夥人周炜指出,智能化和全球化這兩大方向是中國創業者最好的機會,将為創業者帶來新的機遇。與此同時,他也強調,過去的"虧損換規模"模式已經不再适用,現在創業者必須注重盈利和生存,需要更加注重産品的核心競争力和技術創新。
與此同時,在各種原因造成全球化逆轉的情況下,周炜提出了【全球化2.0】的思路:中國創業者和企業找到聰明的辦法實作全球化2.0的關鍵是放棄經驗思維和熟悉路徑,從創業的第一天開始就考慮分布式全球化布局,實作全球本地化,找到local合作夥伴,共享中國帶來的生态平台優勢,實作被當作本地企業對待的新模式。
核心觀點:
- 智能化是未來的大趨勢,無論是電動汽車、工業機器人還是服務機器人,面對人口老齡化和勞動力短缺問題,中國企業需通過機器人技術來降本增效。
- 中國品牌有走向全球的機會,例如在電動汽車和全無人智能物流體系等領域。未來,在國際市場上占據主導地位的産品可能會有越來越多的中文辨別和中國商标。
- 中國擁有完整的多門類軟硬體結合的制造生态環境,這是其他國家無法比拟的優勢。這個生态環境使中國能夠在全球市場上創造出高科技的終端産品。
- AI技術的發展,特别是在To B領域,将為中國企業帶來巨大的機會。提供AI解決方案,并與客戶的工作流深度綁定,能夠徹底改變其營運和成本結構,使中國公司在這一波AI浪潮中脫穎而出。
- 過去的"虧損換規模"模式已經不再适用,現在創業者必須注重盈利和生存,需要更加注重産品的核心競争力和技術創新。
- 創業環境不斷變化,創業者必須具備靈活應對能力,随時調整政策以适應新的市場條件。創業者應清晰了解自己的優缺點,不應盲目追求不切實際的目标。在決策時應忽略小機率事件,不要被極少數的成功案例誤導。
以下為對話實錄:
李志剛:你如何看待目前中國創業環境的變化?
周炜:首先是國際形勢的變化導緻資金來源,尤其是美元資金來源嚴重減少。中國過去20多年創業投資的大公司主要還是靠美元基金支援,尤其是需要長期投入的部分。其次,國内創業方向也向硬科技轉移,這是一大明确的方向轉變。從創業者角度看,有兩個方向選擇:一是走向硬科技,這部分會獲得人民币基金的很大支援;二是走向全球,利用中國資源,同時擴大中國的軟實力。創業者要利用好中國資源,進行産品和應用場景的創新,而不是重複低質低成本的産品。即使是做國産替代,也必須具備國際競争力,否則隻能在國内市場競争 。
李志剛:今天的創業者與五年、十年前的創業者相比,他們最需要的幕後支有哪些變化?
周炜:今天這個時代已經過去了。過去的"虧損換規模"模式已經不再适用,現在創業者必須注重盈利和生存,需要更加注重産品的核心競争力和技術創新,而不是僅僅依靠資本的力量去占領市場。創業者需要清晰了解自己的優缺點,不應盲目追求不切實際的目标。在決策時應忽略小機率事件,不要被極少數的成功案例誤導。同時,創業環境不斷變化,創業者必須具備靈活應對能力,随時調整政策以适應新的市場條件。
李志剛:我非常看好基于中國本土優勢的全球化。周總的重點投資方向是智能化,另一個方向是全球化,你如何看待這兩個方向?
周炜:我們首先是看到這個大趨勢,大趨勢就是智能化,我們定義叫未來是萬物智能的時代,從電動汽車到工業機器人到服務機器人。中國進入老齡化時代後,面臨人口問題,唯一的解決方案是用機器人,更好地服務人的機器人。從企業端來說,使用機器人降本增效是重要要素,大量中低端制造必然從中國轉移到東南亞國家,我們會保留的是更高端、更精密的制造業,而這類制造業對人的依賴會越來越小。
很多人也會問我們說,機器人或者說自動機械、AI把人類替代了,人怎麼辦?其實并不是 說用這些自動機械替代人,人就沒有工作了,而是說随着中國的大量的生活情況環境的變好,很多特定環 境裡的 工作必然要由人工去替代,而高端的工作除了人以外還需要更多的精密機械的支援。
同時,中國品牌有機會走向全球,電動汽車大家看到了,事實上我們投資的全無人物流體系公司,現在中東、東南亞推進得非常快。
90年代我們看到科幻卡通片和電影裡面出現的自動機械機器人,未來科幻裡面,都是上面标的是日文,因為當時大家都認為日本應該是未來為全世界貢獻這些産品的國家。到了2000年以後你會看到大量韓文,那個時候大家認為南韓是最有希望的,再之後大家看到很多中文。我相信未來最大的機率,在各個地方你去一個外國的機場,你看到的所有的自動營運的這種特種車輛、服務機器人,醫院裡的服務機器人應該大量的都是中文辨別的、中國的商标,這是我們認為的一個大的願景。
李志剛:能結合你投資的案例來講一下,中國智能化、全球化的優勢所在?
周炜:在中國快速發展了三十多年,産業必定有部分外遷的情景下,我們需要考慮創業者做什麼才是最有希望的。我們發現,中國過去40年來積累出的最大優勢是,完整的多門類、軟硬體結合的生産制造生态環境,能夠創造出高科技的終端産品。你無法想象馬來西亞或者印尼突然能夠系統性出現這樣一個生态環境。
我們投資的全無人智能的物流系統公司,包括了幾十種機器人,以及對應的管理軟體系統。這些需要非常複雜的各種技術的結合。
我們不太擔心産業局部外流,你可以讓它成為我們外部的生産加工基地。可能有的人會投資一些元件、部件,但我們更看重的是誰有能力做出最終的産品來。
中國的競争非常激烈,帶來的結果是每個創業者都非常努力在别人提供更好服務之前,我先把客戶服務得更好。這種逼着自己不停疊代的意識,讓大家對産品如何滿足使用者需求有很強的定義能力。
中國在技術、生産積累的優勢,與企業家強大的産品定義能力和疊代能力結合在一起,中國有機會在全球獲得極大的市場佔有率。
李志剛:對于中國的創業者而言,你覺得智能化和全球化會為他們帶來哪些機遇?
周炜:從全球智能化整個方方面面的産品,産品類型太多了,真正有能力把大部分的産品做到商業化營運,非常有效的營運,在10年内,我覺得唯一有能力的就是中國。首先,我們堅持認定不依靠中國的整個供應鍊和科技完整生态,要實作大量的産品的智能化是不現實的。
我們認為在很多産業上可能會有點像在手機和電動汽車的世界格局,美國會出現像蘋果和特斯拉這樣的一個全球最領先的公司,因為我們必須要承認美國的創新還是走在前面。但是就像我講的,他們實作了以後會出現一個可能是全球最領先的企業,但是從第二名到第十名的公司可能全都來自中國,是以你會看到大量的行業都會出現這種局面。
另一種可能,一些行業會出現什麼?像大疆、像比亞迪,像甯德電池,全球第一名的公司就是中國公司,後面又跟了一串全是中國公司,從第二名到第十名,這是另一種格局。
是以在這種格局下,中國的創業者要走向全球。首先必須充分利用好中國的優勢。我在海外我也經常碰到一些年輕的華人創業者,甚至于很多ABC可能中文都不會講,我還是告訴他們,你們要創業,還是要盡可能地想好你怎麼利用好你華人這個族裔的機會,而不是把它給抛棄掉。
李志剛:您說的中國的企業走向全球,是所有行業還是智能化行業?
周炜:我覺得中國的企業下一步應該絕大多數的行業都要努力走向全球。因為現在國内的各行各業的競争已經十分激烈了 ,但這另一方面也是中國企業特有的優勢:中國的競争這麼激烈,帶來的結果就是每一個創業者,他都非常努力地想要在别人提供服務更好之前,我先把我的客戶服務得更好,我提供更多的更好的服務。這種自己逼着自己不停地疊代的這種能力,讓大家對産品的這個怎麼樣才能滿足使用者的甚至于潛意識的需求有很強的能力。是以結合到第一部分,我們積累了這麼多年的各種技術和生産的優勢。第二個結合到我們的企業家的這種非常強的産品定義的能力和意識、和疊代的能力,這兩個結合在一起,我覺得咱們走向全球應該是有很大機會可以獲得極大的市場佔有率的。
《三體》的黑暗宇宙是怎麼産生的?是因為沒有另外一個宇宙讓你去擴張,對嗎?是以你隻能在内部去變成一個黑暗森林的狀态。現在我們并不是這個局面,雖然現在國際上有些摩擦,但中國的企業甚至于消費,你看像奶茶,現在全世界都是,美國的奶茶店也非常多對吧?消費也基本上走出去了。像中國的一些品牌,像運動品牌安踏,在海外賣得也不錯,是以我覺得這是各行各業都可能擁有的機會,但是對我們來說我們最關注的是科技企業,最關注就是科技企業,和綠色就雙碳相關的一些企業,這是我們比較關注的方向,這也是我們發力的方向。
李志剛:面對國際市場的競争,您對中國創業者有什麼建議?
周炜:在國際市場上,創業者必須具備國際視野和競争力。即使是做國産替代,也必須具備國際競争力,否則隻能在國内市場競争 。要在國際市場上站穩腳跟,就需要在技術和産品上具有顯著的競争優勢。我們不能僅僅依靠低價競争,而是要在技術、品質和品牌上與國際對手競争。中國有很強的科技産品制造能力,創業者應充分利用這些優勢,創新高科技産品,打造出具有全球競争力的品牌。同時,國際形勢的不确定性要求創業者具備更強的風險意識和應對能力,善于在變化中尋找機會。
李志剛:在目前複雜的國際形勢下,創業者如何應對挑戰?
周炜:國際形勢的變化對創業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創業者需要具備強大的應變能力和靈活性,能夠迅速調整政策以應對外部環境的變化。其次,創業者應充分利用中國的資源和優勢,在技術創新和産品開發上取得突破。同時,在與國際市場的競争中,要注重合作共赢,不能以"搞死對方"為目的,否則自己也會受到損害。最終,創業者要有長遠的眼光,不能隻看眼前的利益,而是要有戰略性的規劃和布局。創業不僅是商業行為,更是對社會責任的承擔,要在發展過程中考慮可持續性和社會價值。
李志剛:您認為中國企業在未來的競争中最大的優勢是什麼?
周炜:中國企業在未來的競争中最大的優勢在于制造能力和供應鍊的完整性。中國有全球最完整的制造産業鍊,這使得我們在産品制造和供應鍊管理上具有顯著的優勢。創業者應充分利用這些優勢,進行産品和應用場景的創新,提升産品的附加值和技術含量。同時,中國龐大的市場規模也是一個巨大的優勢,可以為企業提供足夠的市場需求和增長空間。我們需要在現有優勢的基礎上,不斷提升自己的技術和創新能力,打造具有全球競争力的産品和品牌。此外,中國政府在政策支援和基礎設施建設方面也給予了很大的支援,這為企業的發展創造了良好的環境。
李志剛:你如何看待當下的AI技術發展,中國公司有可能在哪些場景上實作AI的商業化落地?
周炜:生成式AI能生成娛樂内容,是其價值鍊中最不重要的一部分。我看到的時候就意識到,自動駕駛要突破了。特斯拉堅持使用視覺自動駕駛技術,此前沒取得大大突破的原因,在于不能模仿人腦進行推理、判斷。sora的出現證明了它有推理能力,意味着自動駕駛技術可以做到像人一樣思考。
具體到中國創業者來說,毫無疑問,中國一定會有自己的大模型。現在的商業應用主要集中在TOC方向,做内容建立的比較多。我的觀點是,生産圖檔、視訊未來将成為标配,沒有誰能用這個技術做成一個超級公司。
誰能真正在這一波AI浪潮中做出大公司來?我認為還是TO B的方向。提供AI解決方案,跟客戶的工作流深度捆綁,能徹底改變它的營運和成本結構。是以,我們傾向于看與産業深入結合的AI公司,擁有獨特資料的創業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