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第一次報道,最後一次告别

今天這篇稿件,來自一位剛入職江西省景德鎮市融媒體中心的“00後”記者。在她第一次參與重大突發事件報道前兩天,她的父親永遠離開了她。她為中國記協微信公衆号“我在現場”欄目來稿,講述了她與父親、與突發事件現場的故事。這篇文章,她希望天上的父親能夠看到。本欄目長期征稿,征稿資訊附文末。

我在現場|第一次報道,最後一次告别

本文作者‍:楊宇欣

“你這個坐不住的丫頭,以後要開開心心地做一名記者。”

6月16日,病床前,爸爸的生命已進入倒計時。他拉着我的手,微微顫抖,和我回憶起大學畢業後成功考錄記者崗工作時的情景。

轉過頭,我哭成了淚人。

(一)

6月18日下午,爸爸走了。

6月20日起,景德鎮全域遭遇持續性強降水。

一時間,雨情急、汛情猛、災情重,我所在的景德鎮市融媒體中心采訪部全體記者都申請前往防汛一線,作為跑口記者,現場需要我。

“家裡出了那麼大的事,你别去了!”考慮到我家裡的重大變故,機關上司多次要我請假回家。

悲痛中我鎮靜下來,反複思考爸爸的話。——他希望我快樂,也希望我能履職盡責,做一個好記者。

我回複上司:“作為記者堅守在一線,是我爸爸希望看到的。”

“一定要保證自身安全。”

“收到,謝謝上司。”

(二)

我首先前往市防汛抗旱指揮部。

市防汛抗旱指揮部是全市防汛工作的核心樞紐。全天24小時,不間斷的天氣監測、降水預報、水情狀況、洪水預警、氣候預測等第一手防汛資訊從四面八方彙集到這裡。

第一次報道,最後一次告别

在市防指即時跟進采訪最新汛情資訊。

來到這裡後,我在海量的雨情、水情資訊中挖掘應該向公衆傳遞的資訊,第一時間在媒體平台上釋出相關預報,最大程度保障防汛資訊的及時透明。

6月25日,我們接到消息:受暴雨影響,皖贛鐵路景德鎮站至景德鎮南站區間發生局部路基溜坍險情。

縱貫皖南和贛東北地區的皖贛鐵路,是華東地區重要的貨運通道。路基溜坍導緻的線路中斷,将給景德鎮、上饒、鷹潭等地的大宗物流周轉造成不小壓力。

我和攝像老師立刻驅車趕往現場。

臨近險情地段,公路被封,車輛無法前進。情況緊急,我們沒穿雨靴,扛起攝像裝置踏上了泥濘的公路。

第一次報道,最後一次告别

皖贛鐵路路基溜坍搶險現場。

現場情況不容樂觀——從外圍我們看到,發生溜坍險情的路段,一側是被雨水泡得松軟的山腳,另一側是因洪澇而更顯湍急的河流。整個坡體的含水量已接近飽和,就像一鍋煮開的粥,渾濁的泥水汩汩往外湧。

現場從業人員告訴我們,首先要把整個邊坡固定住,才能避免出現更大範圍的溜坍。

暴雨不停,溜坍還在持續,渾濁的泥水不斷翻湧着,山腳大有傾倒之勢,讓人不禁心頭一緊。

“堅持堅守,不能退縮。”我又想起爸爸的囑托,留在現場,靜待事情轉機——

很快,一輛輛載着鋼管、片石的大型貨車陸續抵達,挖掘機前臂來回揮舞,一塊塊幾十、上百公斤重的石頭被精準抛在指定位置;在人工輔助下,一根根長達6米的鋼管陸續樁入邊坡底部……

7月1日12時,經過148小時不間斷搶修,皖贛鐵路景德鎮站至景德鎮南站區間的局部路基溜坍險情得到有效控制,皖贛鐵路全線恢複運作。

(三)

進入7月,天氣轉晴、洪水退卻,防汛壓力也随之減輕,這場重大災情報道也接近尾聲。

作為一名“00後”記者,這是我第一次參與重大突發事件報道。在現場,我看見了堅強樂觀的受災群衆、沖鋒在前的搶險隊員、忘我付出的基層工作者……他們的身影在腦海中久久揮之不去。

第一次報道,最後一次告别

救援人員正在轉移被困群衆。

緊張的報道後,我一個人靜靜坐在辦公室,一種莫名的情緒忽然間湧上心頭。

我想起爸爸還在時,每次出完現場回家,自己總會和爸爸分享,今天又遇到了什麼新鮮事、采訪到了什麼有趣的人……

獨自消化着這份情緒,耳邊不由得響起病床前爸爸對我說的話。

“爸爸當時認為,你一個小姑娘家家的,何必選擇記者這份披星戴月、日曬雨淋的工作?但後來看着你開心的樣子,我也放心了。你從小就是一個東奔西跑、特别有主意的孩子。能從事一份讓自己獲得快樂和成就感的工作,是一件難得的事。”

“以後,爸爸可能再也聽不見你講采訪中的故事了,但記者這份工作,要認真對待,堅定并開心地走下去。”

……

親人的離去不是一時的暴雨,而是一生的潮濕。在這場漫長的潮濕裡,曾經您給我的無盡底氣,化作了我昂首闊步的勇氣。采訪的故事,您聽不見,但這篇文章,希望您在天上可以看到。

放心,記者這條路,我一定會堅定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