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港媒:中國深海挖礦車成功完成海試,可覆寫整個南海海底資源

近日,據香港知名國際媒體《南華早報》消息稱,中國成功完成了一種深海采礦車的海試,名為“開拓二号”的原型車由上海交通大學開發,已經進行了五次測試潛水,最深達到了4102.8米,創下了國家記錄。

港媒:中國深海挖礦車成功完成海試,可覆寫整個南海海底資源

該采礦車設計用于最大深度6000米的操作,這将使整個南海的海底采礦成為可能。開拓二号在海試中展示了其在複雜海底地形中的導航能力、多樣化礦物的高效提取能力以及在惡劣海況下安全管理重型裝置的能力。

開拓二号:深海采礦的技術先鋒

開拓二号由上海交通大學開發,旨在最大深度達6000米的海底進行礦産開采。最近,它在西太平洋完成了五次試潛,其中一次達到4102.8米的深度,創造了新的國家記錄。這一深度幾乎涵蓋了整個南海的海底,南海的平均深度為1212米,最深處為5559米。

港媒:中國深海挖礦車成功完成海試,可覆寫整個南海海底資源

開拓二号的外觀類似于一輛坦克,前方配備鑽頭,中部設有礦物收集系統和儲存倉,并通過一條臍帶電纜與水面連接配接。它的尺寸為6米長、3米寬和2.5米高,重約14噸。

項目負責人楊建民教授表示,開發深海采礦車輛面臨三大技術挑戰:導航複雜的海底地形、有效提取多樣化的礦物形态,以及在惡劣海況下安全管理重型裝置。

在試驗中,開拓二号成功地在超過30度的陡峭海底山脈和崎岖地形中導航,采集了豐富的礦物,包括銅、钴、鎳和錳等關鍵資源。這些資源在科技、國防和醫療等領域具有重要應用價值。

此外,開拓二号還具備智能路徑規劃、跟蹤和避障等先進技術,以及環境監測系統,確定其操作的安全性和高效性。

随着深海礦物資源的重要性日益凸顯,全球範圍内的深海采礦活動也在加速。例如,日本在2020年從1600米深的海底采集了649公斤富含钴和鎳的礦物;2021年,比利時和印度的深海采礦車輛分别在4500米和5270米深度進行了測試;2022年,加拿大也在4400米深的海底進行了礦物采集和運輸測試。

中國的深海采礦技術在全球競争中處于領先地位,開拓二号的成功測試無疑為大陸在這一領域的進一步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盡管深海采礦具有巨大的經濟潛力,但其環境影響也引發了廣泛關注。綠色和平組織在今年5月釋出的一份報告中指出,深海采礦可能導緻化學污染、噪音、振動和光線幹擾等問題,對海底生态系統構成威脅。

港媒:中國深海挖礦車成功完成海試,可覆寫整個南海海底資源

報告提到,深海采礦活動會産生大量漂浮物,可能長期遮蔽水體,窒息海洋生物。此外,噪音、振動和光線幹擾可能影響海洋哺乳動物的行為和交流。

面對這些挑戰,中國的科研團隊正在積極研究如何在開發海底資源的同時,保護海洋環境,尋求經濟發展與生态保護的雙赢局面。

開拓二号的成功測試不僅展示了中國在深海采礦技術上的卓越能力,也為全球深海礦産資源的開發提供了重要參考。接下來,讓我們關注這一領域的進一步發展,以及如何在技術進步的同時,保護珍貴的海洋生态環境。

深海礦産開發的經濟前景

深海礦産資源不僅具有豐富的儲量,還蘊含着巨大的經濟潛力。

深海礦産資源包括多金屬結核、富钴結殼和多金屬硫化物等,這些礦物富含銅、钴、鎳、錳和稀土元素等重要金屬。這些金屬在高科技産業、國防工業和新能源領域具有廣泛應用。例如,钴和鎳是電動汽車電池和移動裝置的重要原材料,而稀土元素在風力發電機和電子産品中不可或缺。

港媒:中國深海挖礦車成功完成海試,可覆寫整個南海海底資源

随着陸地礦産資源的逐漸枯竭,深海礦産資源為滿足未來全球經濟的發展需求提供了重要保障。根據聯合國國際海底管理局的資料,全球海底蘊藏的多金屬結核資源量估計高達數十億噸,具有巨大的開發潛力。

盡管深海采礦技術複雜且成本高昂,但随着科技的進步,深海礦産開采的成本正在逐漸下降。例如,中國的開拓二号在深海采礦技術方面取得了顯著突破,通過智能路徑規劃、自動導航和高效礦物收集等技術,極大地提高了采礦效率,降低了作業成本。

此外,全球各國在深海采礦技術上的不斷創新和競争,也促進了技術的進步和成本的降低。未來,随着技術的進一步成熟,深海礦産開發的經濟可行性将顯著提升,為全球經濟帶來新的增長動力。

深海礦産資源不僅具有直接的經濟價值,還将帶動一系列高附加值産業鍊的發展。深海采礦涉及的技術和裝置制造、海洋運輸和礦物加工等環節,将創造大量就業機會,推動相關産業的發展。

港媒:中國深海挖礦車成功完成海試,可覆寫整個南海海底資源

例如,銅、钴和鎳等金屬的開采和加工,将直接推動電子産品、電動汽車和可再生能源産業的發展。而這些産業的興起,又将進一步帶動上下遊産業鍊的發展,形成良性循環。

深海礦産開發是一項具有全球意義的重大工程,各國在這一領域的合作與競争并存。中國在深海采礦技術方面的領先地位,為參與國際合作和開拓全球市場提供了有力支援。

通過與其他國家的合作,中國可以融合國際先進技術,進一步提升自身的深海采礦能力。同時,中國的深海礦産技術和裝置也可以出口到其他國家,開拓國際市場,擷取更多經濟收益。

深海礦産:國家資源競争的新戰場

随着全球資源消耗量的增加,深海礦産開采正逐漸成為國家資源競争的新前沿。世界各國紛紛加快深海采礦技術的研發和測試,旨在争奪這一潛在的巨大資源。

在全球範圍内,深海礦産資源的開發已經成為各國競争的焦點。除了中國的開拓二号,日本、比利時、印度、加拿大等國家也在積極開展深海采礦的研究和試驗。

港媒:中國深海挖礦車成功完成海試,可覆寫整個南海海底資源
  • 日本:2020年,日本從1600米深的海底采集了649公斤富含钴和鎳的礦物,這些礦物對于電子産品和電池制造至關重要。
  • 比利時:2021年,比利時的全球海洋礦物資源公司(Global Sea Mineral Resources)在4500米深的海底進行了礦物采集測試。
  • 印度:同年,印度國家海洋技術研究所(Indian National Institute of Ocean Technology)也在5270米深的海底測試了采礦車輛。
  • 加拿大:2022年,加拿大的金屬公司(The Metals Company)在4400米深的海底進行了礦物采集、運輸和表面系統測試。

此外,庫克群島和日本目前正在其國家管轄範圍内進行深海礦物勘探。今年1月,挪威議會投票允許在挪威海開展深海采礦活動。

深海礦産資源有着巨大的經濟潛力,而這些潛力絕大部分都處于未開發狀态。

海底富含的銅、钴、鎳和錳等礦物是制造高科技産品、國防裝備和醫療器械的關鍵原材料。随着陸地礦産資源的逐漸枯竭,深海礦産開發成為解決資源短缺問題的重要途徑。

港媒:中國深海挖礦車成功完成海試,可覆寫整個南海海底資源

中國的開拓二号成功采集到200多公斤的礦物樣本,這些樣本富含銅、钴、鎳和錳等關鍵礦物。未來,這些礦物将為大陸的高科技産業和國防工業提供重要支援,助力國家經濟的發展。

盡管深海礦産開發具有巨大的經濟價值,但其對環境的影響也引發了廣泛的關注。綠色和平組織的報告指出,深海采礦可能導緻化學污染、噪音、振動和光線幹擾等問題,對海底生态系統構成嚴重威脅。

在這種背景下,中國的科研團隊正積極研究如何在開發海底資源的同時,保護海洋環境。楊建民教授表示,他們的團隊正在開發先進的環境監測系統,旨在實時監測和評估深海采礦活動對海洋生态系統的影響。

稍作小結

随着技術的不斷進步和國際競争的加劇,深海礦産開發的前景廣闊。

然而,要實作這一目标,還需克服一系列技術和環境挑戰。中國的開拓二号在技術創新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果,但未來仍需進一步提高裝置的穩定性和高效性,并尋求更環保的采礦技術。

港媒:中國深海挖礦車成功完成海試,可覆寫整個南海海底資源

面對未來,中國需要繼續加強深海礦産技術的研發,積極參與國際合作,推動深海礦産開發的可持續發展。同時,我們也要高度重視海洋環境保護,確定在開發海洋資源的同時,保護好這一珍貴的生态系統。

總之,深海礦産開發既是機遇也是挑戰。中國的科研團隊在這一領域不斷探索,努力為全球深海礦産開發提供技術支援和環保方案。讓我們共同期待深海礦産開發的新篇章,為國家經濟和科技的發展注入新的動力。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