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正三品官,屬絕頂級大佬,那正一品和二品又是什麼樣的存在?
在唐朝這個燦爛的帝國中,官員的品級就像一座金字塔,層層疊疊,錯綜複雜。正三品官已經是呼風喚雨的大佬,那麼,站在這座金字塔頂端的正一品和二品官員,又是怎樣的存在呢?
各位看官,咱們先來聊聊正三品官這個"絕頂級大佬"。在唐朝,這幫人可不是一般的厲害。想想看,他們坐在三省六部的核心位置上,掌控着朝廷的大權。
中書省、門下省、尚書省,這三個部門就像是現代政府的決策層、監察部和執行部門。正三品官在這裡面可都是說一不二的主兒。比如說,中書令負責起草诏書,門下侍中負責稽核把關,尚書令則負責具體執行。這仨人湊一塊,那可不就是咱們現在說的"内閣"嘛!
别看正三品官已經這麼牛了,可人家還不滿足呢。唐太宗在位的時候,搞了個"同中書門下三品"的職位。這是啥意思呢?就是說,雖然你可能不是正兒八經的中書令或者侍中,但是你也能參與決策,跟他們平起平坐。這一招可高明了,既擴大了決策圈,又避免了權力過于集中。
《新唐書·百官志》裡有這麼一段話:"凡百司之事,中書、門下商量,然後奏聞。"意思就是說,朝廷的大事小情,都得經過這幫正三品官商量着來。你說他們厲害不厲害?
說完了正三品官,咱們再來瞧瞧那更高一級的正一品和二品官。這幫人可就有意思了。
這些官兒大多是虛職。啥意思呢?就是有名無實,看着威風,其實沒啥實權。比如太子太傅、太子太師這些,聽着挺唬人,實際上就是給太子當老師的。《舊唐書·職官志》裡說:"太子三師,掌太子之教。"就是這麼回事。
那你可能要問了,既然沒實權,為啥還要設這些官兒呢?聰明!這裡頭大有學問。這些高品級的虛職,其實是皇帝用來安撫功臣和皇室成員的。給你個高官當當,讓你有面子,但又不給你實權,免得你做大了威脅到皇位。高,實在是高啊!
再說說皇室成員。親王、郡王這些,也都是一品二品的官兒。但是你别以為他們就真能管事,人家主要是享受待遇。《唐六典》裡就規定了:"親王、郡王,皆正一品。"這是規格,不是實權。
當然了,也有些一品二品官是實打實的大佬。比如李世民當年的"天策上将",那可是實權加榮譽,文武雙全。《資治通鑒》裡說:"封秦王為天策上将,位在諸王上。"這位置,可不就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嘛。
還有些武将,比如輔國大将軍、骠騎大将軍,那也是實權在手的主。秦叔寶就是個典型,既有上柱國的榮譽,又掌握着軍權。《舊唐書·秦叔寶傳》裡說:"授上柱國,位在諸将之右。"這位置,可不是一般人能坐的。
總的來說,正一品和二品官,有的是虛銜,有的是實權,但不管哪種,在當時都是了不得的存在。皇帝用這種方式,既籠絡了人心,又控制了權力,可謂是高明至極。
說到底,唐朝這套官制可不是随便定的。這裡頭有大智慧啊!
咱們看看這個權力分散的招數。實權官員基本都在三品以下,一二品大多是虛職。這麼做有啥好處?簡單!就是防止哪個大臣權力太大,威脅到皇帝的地位。聰明吧?
再說說這個晉升制度。三品以下的官員,看到上面還有更高的官職,自然會努力工作,想往上爬。但是呢,到了三品就基本到頭了。這樣一來,既激勵了下面的人,又不至于讓上面的人太過強大。高,實在是高啊!
咱們得說說這套制度對後世的影響。宋朝、明朝、清朝,多多少少都借鑒了唐朝的官制。可以說,唐朝的這套玩法,為中國古代官僚體系定下了一個标準。
總之,唐朝這套官制,看似複雜,其實處處都有講究。既能讓朝廷運轉順暢,又能保住皇帝的地位。不得不說,老祖宗的智慧,真是讓人佩服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