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記:
黃金疊創新高,究竟是何驅動力?已經曆史新高的黃金,是否還有上漲空間?
想要了解這些問題的答案,就要深入了解黃金的前世今生、根本特點、以及在未來可能承擔的時代使命。其實,黃金對于投資者來,既熟悉又非常陌生。大多數投資者都可以描述黃金的些許特點,如稀缺、曾經是貨币、具有保值屬性等。然而,黃金的真相卻又十分隐晦、複雜,甚至一般投資人從未意識到的謎團。如:黃金到底有多稀缺,人均資源量是多少;現在的金價到底是一種怎樣的定價模式,是高估了還是低估了;曆史上的黃金牛市,給投資人帶來了多少回報;黃金還有無再貨币化的可能性?從本篇開始的系列報道,Wind将向讀者系統的介紹黃金的根本屬性,過往曆史,以及新國際金融秩序下的時代使命。以還原黃金的真相,揭示黃金在未來的趨勢。
7月16日,國際現貨黃金收盤再創新高,報2468.5美元/盎司;COMEX期金主力合約收報2473.6美元/盎司,也已經超越了5月20日的曆史最高價。
貨币天然是金銀,而對紙币習以為常的人們,卻對黃金缺乏基本了解。黃金自古以來,就因為稀缺性,最終在不同的國家文明史中,充當了一般等價物功能,幾千年以來,黃金作為财富的“符号”深入人心。// 人均擁有量20克 //大多數人對黃金的稀缺,隻有朦胧的一緻性共識,但卻不知道,到底有多稀缺。從采集第一顆金沙到2023年底,人類共開采出了約20萬噸黃金,如果對應到全球80億人口來衡量,人均資源量是20克,不足一盎司金(31.103克),這還不足一個中國女性金手镯的常見克重(至少30克)。考慮到人類在幾千年使用黃金的過程中,有相當多黃金被消耗,或者丢失(沉船、陪葬等因素)。現實中,人均資源量比20克更少。中國一個三口之家擁有大約50克黃金(金三樣的總克重),似乎是很平常的事情,大家并沒有太多的感覺,不過這種現象僅僅是1990年代末期才開始出現的事情,其時,中國居民逐漸富裕起來,金價适逢低位,金飾品消費開始逐漸走入中國的尋常百姓家。一個被忽略的事實是:在中國漫長的5000年文明史中,大多數老百姓終極一生,可能看都沒看過一眼黃金。在古代,主要的貨币是銅;在近現代,主要的貨币是銅錢,白銀,富裕家庭的結婚飾品主要則用白銀,加工飾品的地方叫銀樓;現在中國的主要存貸款金融機構叫“銀行”,為什麼不叫金行?因為,它沿襲了曆史習慣,中國最早出現銀行一詞在唐朝,廣泛流行則是在清末,1897年民族資本成立中國通商銀行,1905年清政府成立大清戶部銀行。在全球範圍内來看,人均擁有20克黃金,也是很奢侈的事情。除了中國、印度之外,其他國家的居民,第一,并不擅于儲蓄,疫情期間80%的美國人拿不出400美元存款,何況黃金;第二并不鐘情于儲存黃金,也很少使用金首飾,西方國家的居民更鐘情于鑽石、寶石等。據世界黃金協會資料,目前已查明的黃金礦藏5.5萬噸。按照最近全球每年大約3000噸的生産速度,在未來不到20年的時間裡,全世界所有可開采的黃金礦藏都應該耗盡。雖然據科學家推算,地球上的黃金資源大約有60萬億噸,但金元素90%都是在地核當中,而地殼上的黃金不到1%。憑人類目前的科技,地核黃金是無法開采的。也就是說,黃金的稀缺在現有的科技、生産力之下,無法解決。
// 現代金賤的主要原因是什麼 //在人類文明的曆史中看,古代金“貴”,近現代相對來說金“賤”。這一方面有黃金脫離貨币屬性的原因,另一方面,近現代是黃金開采技術進步,極大的增加了産量。數百萬年前,強烈的火山噴發将溶液狀的黃金帶到地表中,冷卻凝固後,這些黃金和石英礦脈夾雜在一起,形成母體脈礦床。含有金礦的母體脈礦床斷裂破碎後,經風化和侵蝕作用後,剝離出許多小塊的含金礦石,這些小塊的含金礦石經過各種自然搬運作用,被帶入到河流系統,在長期的水流搬運、侵蝕作用下,一些含金礦石的表面的其他礦物被剝離,殘留下來小金礦粒,和泥沙混在一起,沉積在河床或者河灘或海灘中。人類采集到的第一顆金就是來源于此。在1850年以前,世界黃金生産幾乎全部來自砂金礦。中國的金沙江,古稱麗水,因産金沙,而在宋代被稱之為金沙江。中國漢語中的“淘金”一詞,也是基于沙金的提煉而來。1848年8月19日《紐約先驅報》報道加利福尼亞發現黃金。消息傳開後,引發了席卷整個美國乃至世界的淘金熱。也揭開了美國“遠西部”開發的序幕。分布在地表的沙金是很少的,在19世紀以前的5000多年時間裡,人類大約開了不到1.2萬噸黃金。相比于,整個人類至今開采黃金的總量20萬噸,長達幾千年的人類開采活動,隻開采了現有總量的6%。進入到20世紀,随着工業革命的來臨,金礦探勘、開采技術也發生重大突破,促使黃金開采量進一步大幅提高。整個20世紀百年裡,世界總産金量為12.15萬噸,是十九世紀百年1.15萬噸的10.57倍。五大金礦儲藏國(俄、美、澳、南非、加)在整個20世紀是主要的産金國。其中,南非在1898年時金年産量已達120噸,取代美國成世界第一大産金國,并一直保持到2007年,成為百年之冠,南非還在上世紀70年代創造過年産1000噸黃金的神話。但進入21世紀,勘探、開采技術帶來的紅利基本耗盡,黃金勘探、開采難度成倍提升,開采成本也在不斷攀升,目前黃金的平均開采成本在1000-1500美元/盎司。加之儲存、運輸、包裝、銷售成本等。國際金價成本至少應在1200美元/盎司以上。基本長達百年的爆發式供給提升,人類擁有的黃金總量迅速提升,但由于黃金已經脫離貨币屬性,開采出來的黃金,除了金飾以及少量的工業應用以外,并沒有太多需求,金價在現代的價值遠遠低于在古代的價值。
// 中國是黃金産銷第一大國 //說到黃金開采以及消費,不能不說中國,因為我們是絕對的老大。在2007年的時候,大陸黃金産量超過南非達到270.491噸,成為全球黃金産量最多的國家,目前中國已經連續17年穩坐産金大國榜首之位,目前産量穩定在每年300噸以上,同時,中國也是多年全球最大的黃金消費國。2023年全國黃金消費量1089.69噸。按理,中國即是最大生産國,又是消費國,理應擁有一定的黃金定價權。但是,中國卻隻是全球第三大黃金交易市場,排在中國之前的是英國和美國,全球擁有國際黃金定價權的也隻有倫敦黃金交易所和紐約黃金交易所兩家。這是由于中國在全球黃金金融交易市場中發展起步較晚、金融交易程度不高,以及現有的國際金融秩序以美元為核心等因素導緻的。另外,各大洲采金量占比已出現分化:歐洲采金量比重已占全球不足1%;非洲年采金量雖仍在增長,但其占全球比重已下降至20%(至2023年),在20世紀時,非洲的産金量占全球60%以上。亞洲(包括獨聯體)産金量快速上升,其占全球比重已上升至34%,中國和俄羅斯聯邦采金增幅貢獻最大。
// 貨币功能喪失 //黃金的價值究竟是什麼?國際金價是否已經到了天花闆。要回答這個問題之前,必須要知道黃金在古代,為什麼價值量那麼高。馬克思說,金銀天然不是貨币,但貨币天然是金銀。社會分工的誕生,催生了交易需求,牲畜、貝殼、布匹、金屬等都曾充當過交易媒介。最終,金屬由于其優良的自然屬性成為所有國家都決定使用的媒介。至于選擇哪種金屬,各國也有所差異。古斯巴達人用鐵,古羅馬人用銅,而所有富裕的商業國卻選擇了金銀。歐洲從拜占庭帝國滅亡(15世紀中葉)開始直至19世紀,都是使用銀本位制度。16世紀銀礦的發現使得銀币成為這四百年間國際貿易通用的貨币。之後,黃金開始成為通用貨币。也就是說,在古代,黃金之是以價值高,那是因為它代表了财富——極小的資源量,對應全球人類社會财富,其價值量當然高。但是,黃金的貨币屬性,如今已經不複存在。這也是,現在黃金價值大大低于古代的一個主要原因。在世界貨币體系發展中,主要經曆了金銀複本位制、金本位制、虛拟金本位制、布雷頓森林體系、牙買加協定與黃金非貨币化等階段。需要值得注意的是,美元的貨币霸主地位,正是通過挂鈎黃金而來。1949年,美國的黃金儲備為246億美元,占當時整個資本主義世界黃金儲備總額的73.4%,這是戰後的最高數字。布雷頓體系如何将美元推到全球可以接受的紙币——美元直接與黃金挂鈎,各國貨币則與美元挂鈎,并可按35美元一盎司的官價向美國兌換黃金。布雷頓體系建立以美元為中心的國際貨币金融體系,抵押物是黃金,但實際流通的是紙币,這一時期,不是純粹的金本位,但黃金仍然具有貨币屬性。在1976年的的國際貨币基金組織牙買加會議上,布雷頓體系内容被終結,黃金也失去了貨币屬性。從此以後,美元的發行不再受黃金儲備制約。基于當時美國強大的經濟、科技、軍事實力,花花綠綠的美鈔,流落到全球,黃金作為人類曾經最信任的貨币,從此被封印。// 黃金貨币光芒重制? //被封印貨币屬性的黃金,永無翻身之日?不!美國的貪婪,讓封印已經搖搖欲墜。随着全球金融局勢動蕩,以及美元信用的逐漸虧蝕,近十幾年,黃金貨币光芒重制。黃金非貨币化後,黃金的“貨币地位”依然存在, 其貨币功能主要表現為儲備功能和支付功能。各國央行仍儲備大量黃金。國際清算銀行至今仍将黃金列入可接受的國際清算工具;在實際經濟交往中,用黃金作抵押,用黃金償還債務的事例依舊屢見不鮮。2008國際金融危機期間,美聯儲采取三輪量化寬松,“直升機撒錢”。濫發的美鈔,讓其實際購買力迅速下降,危機後,各國央行尤其是新興經濟國家更是顯著增持黃金。全球新冠疫情期間,美國再次開啟貨币濫發狂潮,這令其信用再次嚴重受損。全球央行開始重新重視黃金的價值。2022年11月至2024年4月,中國人民銀行已連續18個月增持黃金;近兩年,波蘭、土耳其、新加坡、印度和卡達多次跻身單季購金量最大的全球央行行列。全球多家央行為何不約而同選擇增持黃金,作為外匯存底?究其本身,還是因為黃金的稀缺性帶來的價值穩定特點。2020年疫情期間,美國銀行釋出報告,将黃金18個月價格目标提高至3000美元/盎司,并指出:“美聯儲可以無限印鈔,但是沒辦法無限印黃金”。目前,黃金作為避險資産存在,在法律上,并不是貨币,但在人們心中,其仍然是最耀眼的“貨币”。(關于黃金再貨币化的可能性,請關注Wind後續的深度連續報道。)
曆史文章回顧
《見證曆史》《美聯儲這次最不同尋常》《樓市又有大消息》《黃金爆了!全球市場狂歡要降息》
IBR(投行業務排行榜)
縱觀股票、債券一級承銷風雲
過去十年投行承銷排名一應俱全
分行業、分地域多元度呈現市場融資規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