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貨币基金組織(IMF)16日釋出《世界經濟展望報告》更新内容,預計2024年,中國經濟增長5%。
更新内容指出,今年年初,全球經濟活動和世界貿易有所鞏固。亞洲地區出口增長,特别是這一地區在技術領域的強勁表現,為貿易增長提供了動力。
根據IMF最新預計,2024年全球經濟增長預期維持3.2%不變。報告上調了今年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的經濟增速至4.3%。不過,發達經濟體中,日本和美國今年的經濟增長預期被下調,其中美國今年的經濟增速被下調至2.6%,反映出其經濟增速慢于預期,以及國内消費放緩的現狀。IMF首席經濟學家皮埃爾-奧利維耶·古蘭沙表示,中國等亞洲新興經濟體仍是全球經濟主要引擎。此外,古蘭沙表示,美國債務占國内生産總值(GDP)比例持續上升,無疑對其自身乃至全球經濟,構成潛在風險。
大國工程彰顯“向新力”
今年上半年一系列大國重器紛紛亮相,多項超級工程铿锵推進,彰顯了大陸制造業的硬核實力。
17日,由大陸自主設計建造的總重約3萬噸海洋油氣平台,在珠江口盆地的西江油田安裝就位,标志着大陸海洋油氣裝備自主化建造能力取得重要突破。據了解,西江油田距深圳東南150公裡至175公裡,投産30年來,累計生産原油超過1億立方米。西江30-2B平台正式投用後,将推動油田年産量突破300萬噸,為粵港澳大灣區能源供應注入新動力。
此外,今年以來,海上風電産業成功進軍大兆瓦時代;全球最大“人造太陽”核心裝備安裝;國産第二艘大型郵輪傳遞時間确定;全球首個集“橋、島、隧、水下互通”為一體的跨海叢集工程深中通道正式通車。正是這一個個超級工程,彰顯了大陸制造業的大國實力,也推動着大型裝備制造企業不斷研發、不斷突破。其中,運輸這些大國重器建設中所必需的體積龐大、動辄就成千上萬噸的超大部件,離不開能夠扛起萬噸級貨物的特種運輸車。
湖北三江航天萬山特種車輛有限公司副總設計師 王志國:可以拼接幾十組車,可以達到幾千噸到上萬噸的運輸。
這款特種運輸車不僅體積大,輪胎也特别多,而且還很靈活。它身上的各個單元子產品,可以随着運載貨物的重量和長度變化,前後左右組合拼接,最高可運載5萬噸貨物,已經在裝備制造、石油化工、船舶建造等工程領域廣泛應用。
總台央視記者 宋菀:這輛就是企業生産的第一代自行式子產品運輸車,它的寬度是三米。旁邊就是最新研發的第四代自行式子產品車,寬度是2.43米。雖然體積變小了,但是它承擔的重量卻更新了。
城市改造彰顯“煥新力”
目前,大陸城市發展已經進入城市更新的重要時期。各地紛紛因地制宜,探索富有城市特色的實施方案。更新後的城市如何帶來更新的生活?
老廠區變身網紅打卡地,舊街區成為消費聚集地,口袋公園、共享綠地随處可見。這些轉變,都離不開一個詞兒——“城市更新”。
記者17日從住房城鄉建設部了解到,全國目前已實施城市更新項目超過6.6萬個,完成投資2.6萬億元。其中,圍繞既有建築改造利用,目前已改造了78億平方米建築,進一步提升了建築安全和節能水準。圍繞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去年,新開工改造城鎮老舊小區5.37萬個,加裝電梯3.6萬部。
今年前五個月,全國新開工改造城鎮老舊小區已達2.26萬個。此外,全國已實施完整社群建設項目2900多個,精準補齊“一老一幼”設施3500多個,更新改造老廠區、老商業街區等2600多個,建設和改造醫療、體育、教育、文化設施近1.5萬個。
住房城鄉建設部建築節能與科技司副司長 汪科:下一步,我們将加快頂層設計,從國家層面完善城市更新的目标任務、制度創新的舉措和相關的保障措施。突出抓好建立城市體檢、完善城市更新規劃、創新城市設計等相關的制度機制,通過城市體檢,來查擺人民群衆在城市生活中的急難愁盼問題,将這些問題作為城市更新的任務重點。
曆史文化街區和建築“留皮換膽”
上海黃浦的這片區域,是中心城區最大的石庫門裡弄片區之一,緊鄰黨的“一大”會址,區域内有巴金故居、上海美術專科學校舊址等共13處文物。如何讓老建築在城市更新過程中,煥發新活力,當地想出了很多辦法。
這兩天,這片區域的部分建築正在進行牆面修補工作,所采用的技術理念,被形象地稱作“留皮換膽”。簡單來說,就是将建築外立面完整地保留下來,然後再結合恰當的保護修繕措施,重制曆史建築的風采。與此同時,還對内部空間結構予以靈活調整,讓其能夠滿足現代人的生活需求。
上海建國東路曆史風貌保護及城市更新項目總指揮 劉慧明:為了保留老街區肌理,我們不但3D掃描了現狀建築,還從城建檔案館調取了百年前的原始圖紙,對街區進行複原,最 程度還原風貌。
目前,“曆史風貌魅力重塑行動”已經被列入上海城市更新行動方案。到明年,上海計劃完成3個以上的曆史風貌保護區、風貌保護街坊、風貌保護道路項目,推進3個以上曆史古鎮保護修繕和更新利用示範項目,打造15個以上曆史建築保護修繕和活化利用示範項目。不隻是上海,北京、南京、福州、濟南、成都、蘇州等不少城市,如今都在通過“功能更新、設施提升”等手段,激發曆史文化遺存的内在活力與時代風采。
暑期文旅超有“吸引力”
暑假的到來,為消費市場帶來多重利好。電影、文化演出市場火熱,畢業遊、親子遊、休閑避暑遊等也不斷升溫,夏日經濟活力持續釋放。
國鐵集團資料顯示,7月1日至15日,全國鐵路累計發送旅客2.11億人次,同比增長6.5%,日均發送旅客1403.4萬人次。
旅遊市場火熱
科技賦能活力十足
今年暑假,越來越多的博物館、藝術館打破傳統的實物加圖檔展示的方式,運用多種最新數字技術,帶給觀衆全新的觀展體驗。在四川博物院的“重返三星堆——古蜀王國奇幻之旅VR沉浸式體驗展”,觀衆隻需戴上VR頭顯裝置,就能瞬間穿越回3000多年前的三星堆古國。
觀衆 畢先生:感覺我置身在三星堆古國場景當中,非常震撼。
此外,記者從中國演出行業協會了解到,民情風俗、非遺技藝、戲曲表演等内容的演藝項目,在這個暑期也深受遊客的喜愛。2024年上半年,全國大中型旅遊演藝項目演出場次,同比增長26.37%。“沉浸式”“行進式”的實景演出輪番上演,在暑期迎來了觀演高峰。
遊客 丁玲:《琵琶行》的表演震撼到我了,尤其是音樂響起的時候,我馬上就代入了。
免簽"朋友圈"不斷擴大
入境遊持續升溫
随着中國免簽“朋友圈”的不斷擴大,以及出入境政策措施的不斷優化,國内熱門景點迎來大批外國旅客。
今年上半年,廈門口岸出入境旅客數量不斷攀升。累計查驗出入境旅客232萬餘人次,同比增長近90%。跨境遊學團、親子旅遊、探親訪友、畢業旅行等多股客流疊加,逐漸成為暑期出入境客流的增長點。自今年以來,共有超20萬人次外國人經廈門口岸入境,超1.7萬餘名旅客辦理“外國人144/24小時過境免簽”手續,同比分别增長3倍和1.6倍。
海南省是唯一一個全省享有59國人員入境免簽政策的省份。政策實施6年來,免簽入境海南的外國旅客已超102萬人次,占入境外國旅客總數的82%以上。
俄羅斯旅客:這是我第一次來三亞,最重要的是來感受海邊的濕潤,想在中國好好旅遊一下,免簽政策讓我們來旅遊非常便利。
今年上半年,海南共接待入境遊客達53.8萬人次,同比增長5.1倍;其中免簽入境外國旅客15.4餘萬人次,同比增長12.3倍,外國人赴瓊熱情被進一步激發。
來源:央視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