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關于中國電動汽車對全球氣候轉型至關重要的消息,引發大家的熱議。
7月19日,英國《金融時報》發表了一篇社評文章《中國電動汽車是機遇而非威脅》。
文章指出:發達國家的政府都已誓言,要在未來幾十年内實作經濟脫碳。然而,許多國家卻在采取行動,限制進口中國制造的綠色技術。
在全球前10大經濟體中,對二氧化碳淨零排放的承諾,中國是最保守的,然而在行動上是最積極的。
中國承諾在2060年前,實作二氧化碳淨零排放,為了達成這一目标,中國制定了全面的落實計劃,配套産業也全面跟進。
太陽能、風能、動力電池、電動汽車,中國在各個領域齊頭并進,經過數十年的努力,目前已經成為全球的領頭羊。
對于中國的綠色技術和産品,美國和歐洲國家又愛又恨。
中國的光伏面闆、锂電池和電動汽車,品質過硬,物美價廉,對于推動西方國家的綠色能源轉型,實作淨零排放的目标,具有重要的意義。
隻要從中國進口大量的綠色技術和産品,全球淨零排放計劃,有可能提前達成。
然而,美國害怕中國的綠色技術,它擔心自己的光伏産業和汽車産業會受到沖擊。
這種擔心是有道理的,中國的光伏技術和電動汽車技術,已經大幅領先全球。
不僅如此,他們綠色産品的成本,也是全球最低的。
技術領先,成本最低,美國和歐洲企業,根本無法與中國企業競争。
這讓拜登政府感到異常憤怒,決定對中國綠色産品征收更高的關稅。
其中,電動汽車的關稅,從之前的25%,提高到100%;锂電池的關稅,從7.5%提高到25%;太陽能電池的關稅,從之前的25%,提高到50%:
這種加征關稅的行為,近似歇斯底裡,已經徹底失去了理智。
增加關稅,不僅救不了美國綠能産業,也會大幅延緩美國淨零排放計劃。
作為一個大國,這種行為是讓人失望的。
令人欣慰的是,英國并沒有加入關稅戰。
最近兩年,電動汽車的蓬勃發展表明,低端電動汽車的潛在需求巨大。
西方國家應該歡迎中國進入這些市場,無論是通過進口還是通過在當地建立工廠。
全球化的本質,就是通過比較優勢,讓最有競争力的産品在全球自由流通,達到資源的最佳配置和利用。
在綠色産品領域,中國無疑是全球最有競争力的。
美國在晶片領域和人工智能領域全球領先,為什麼就不能容忍中國在綠色技術領域領先呢?
美國的貿易保護主義,隻會讓美國在綠色技術領域,離中國的差距越來越大。
有一天,等美國醒過來,會發現這種差距根本無法彌補。
基建領域如此,造船領域如此,太空領域亦如此。
那個曾經奔放、自由、樂觀的牛仔不見了,變成了一個脾氣暴躁、動辄得咎、暮氣沉沉的糟老頭。
而這一點,歐洲正學得有模有樣。
西方國家究竟怎麼了?
你們說一套、做一套,對自己用一套标準,對别人用另一套标準。
這種言行不一、雙标的行為,難道不會讓人精神分裂嗎?
那些流淌在約翰·亞當斯、 本傑明·富蘭克林、亞曆山大·漢密爾頓、約翰·傑伊、托馬斯·傑斐遜、詹姆斯·麥迪遜和喬治·華盛頓身上的高貴品質,真的已經失傳了嗎?
還是如前國務卿邁克·蓬佩奧所言?
我曾擔任美國中央情報局的局長,我們撒謊、我們欺騙、我們偷竊,我們還有一門課程專門來教這些,這才是美國不斷探索進取的榮耀。
如果這個世界由一群騙子上司,人類還會有出路嗎?
幸運的是,時間是最好的解藥。
亞伯拉罕·林肯說:你可以暫時欺騙所有的人,你甚至可以永遠欺騙一部分人,但你不能永遠欺騙所有的人。
#微軟藍屏為何沒影響中國公共服務##廈大通報學生辱罵孕婦##《決定》提出300多項重要改革舉措##小米SU7 Ultra亮相##大爺地鐵上吹笛 列車員提示時猶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