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擅長文字”“我不懂人事政策”……在部分機關,一些幹部習慣連連擺手。技術性的工作,他說“不會”;協調性的難題,他說“不懂”;專業性的任務,他說“不幹”,隻願意做些面上的事兒,諸如送送檔案、整整材料,或者發個通知、打打下手等。可,越是這樣的幹部,反倒越清閑,擔子越輕巧。
常說“不懂”的幹部果真不懂,常言“不會”的幹部果真不會嗎?未必。有的幹部确實能力較弱,隻能做一些手面活。而有的幹部卻是信奉甯當“不會幹部”,也不出力受累,主動選擇的“才不露白”。分明能卻說不能,本身會做卻說不會,他們的“不懂”“不會”,讓組織不放心傳遞任務,上司不願意安排重活,久而久之,盡管失去了成長機會,卻可以少幹甚至不幹,直至“屍位素餐”。
有才不展現,真人不露相,歸根到底是“躺平”思想作祟。“為官不為平生恥”,幹部幹部就得幹字當頭。譬如《閱微草堂筆記》裡的那位“公堂木偶”,職業生涯庸庸碌碌,即便“無過”但亦“無功”,如此“無功也是過”。尤其今天的社會,正是需要幹部展現能力擔當,勇挑重擔敢于闖蕩的時候,倘若把才能束之高閣,你不擔當我不負責,誰去破除難題,哪個推動發展呢?
為政之要,惟在得人。當然也要看到,一些幹部隐藏才能,攻堅不盡全力,幹事總留一手,并非與生俱來。有的是自身經曆或親眼目睹,工作上的行家裡手、機關裡的“老黃牛”勤勤懇懇、埋頭苦幹、深研業務,卻原地踏步或不被看到,故而有些洩氣,于是開始偷閑。有的機關“能者多勞”,有的上司“鞭打快牛”。然而正所謂“洗碗效應”,幹得多往往出錯機率大,如若是以頻頻受到懲處,做事難免畏手畏腳,不敢“放才一搏”。
人盡其才,才盡其用,首當唯才是舉。在評優時、在選拔時,多關注那些“懂的”“會的”“做的”幹部,營造實幹出實績、實績定功績的幹事氛圍。這樣的指揮棒越清晰,幹部想作為、願作為、多做事的動力才越足。在此基礎上,對幹事過程多一些包容,對工作中的幹将猛将,要有容錯之量。公平公正對待盡心幹事者,還愁“真人不露相”?
稿件來源 | 《北京日報》
本文作者 | 江竹軒
微信編輯 | 一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