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價1200多元,如果告訴我這個價格,我絕對不會買‘一口價’黃金的。”花費1400元購買了一顆黃金串珠配件,卻發現其重量隻有1.1克的消費者林女士的這句話,道出了不少購買“一口價”黃金飾品消費者的心聲。
與林女士的遭遇相似,不少消費者也遭遇了“一口價”黃金飾品帶來的種種困擾。他們發現,自己花費高價購買的“一口價”黃金飾品,不僅重量遠低于預期,而且在換購或退貨時更是困難重重。這一切,都讓消費者大呼“這不是騙人嗎”。
那麼,“一口價”究竟是如何形成的?消費者又該如何避免落入其中呢?
“一口價”讓消費者頻陷窘境
随着國際金價飙升,國内足金飾品市場活躍,不少消費者開始“淘金”。其中,造型獨特、工藝精湛的“一口價”金飾備受追捧。然而,有的消費者反映,在計劃購買克重黃金時,常被誘導購買“一口價”黃金飾品,并引發一系列問題。
準備購買克重黃金飾品,卻在銷售人員的誤導下購買“一口價”黃金飾品;拿着“一口價”黃金飾品換購,卻被金店告知隻能按克數抵扣;店鋪展示櫃内的吊牌隐藏克重,詢問店員時對方卻支支吾吾;更有甚者,在金店以舊料換黃金飾品并支付差價兌換時,被介紹加價換購“一口價”手鍊……不少消費者大呼“真是虧大了”。
“一口價”黃金飾品,這一聽起來簡單明了的銷售模式,實則暗藏玄機。據業内人士介紹,所謂“一口價”黃金飾品,源于商家推出的一種銷售模式。通常“一口價”黃金飾品吊牌一般隻标注價格、含金量、工藝,而不展示克重,其賣點側重于工藝和款式等,卻對消費者最關心的克重問題避而不談。
這種資訊不對稱的銷售方式,自然引起了消費者的強烈不滿。近年來,“一口價”黃金飾品因買賣過程中資訊不透明、置換條件受限等問題引發的消費糾紛屢見不鮮。
“欺騙誘導”“不告知/隐瞞克重”“價格不透明”“過分誇大工藝價值”“不予退款”……在黑貓投訴平台上,搜尋“一口價”黃金飾品時,發現有超過4000條相關投訴,訴說着消費者的無奈與憤怒。
但也有人對于“一口價”黃金飾品有着不同看法,認為關鍵取決于銷售人員的行為是否合規,若提前告知消費者“一口價”特性,尊重消費者知情權和選擇權,則該銷售模式可被接受。
“一口價”克重成謎純度無統一标準
在中消協釋出的《2023年全國消協組織受理投訴情況分析》中,黃金消費成為投訴熱點,“一口價”黃金飾品計價模式不透明,經營者在銷售時故意隐瞞黃金首飾克重或置換限制條件等,存在誘導消費、價格欺詐等問題。
那麼,線下金店是否存在誘導消費者購買“一口價”黃金飾品情況呢?
近日,《法治日報》記者走訪北京多家黃金門店發現,衆多品牌均存在售賣“一口價”黃金飾品情形,“一口價”金飾的标簽上均未标注克重。面對記者的好奇詢問,店員們大多輕描淡寫地一句“按件計價,不問克重”。在記者追問下,才會告知金飾的實際克重。此外,部分店員在銷售過程中會強調,“一口價”金飾折扣力度大、保值性強等優點,以吸引消費者購買。
記者注意到,這些“一口價”金飾每克黃金的單價在800元至1200元,遠超克重計價金飾。而在“超值折扣”“超強保值”背後,還隐藏着純度的迷霧。
記者搜尋發現,目前關于“‘一口價’黃金飾品和按克賣的足金飾品差別是什麼”“‘一口價’的黃金飾品是純金嗎”等問題也困擾不少網友。
北京市律師協會消費者權益法律專業委員會主任蘆雲介紹,通常所說的黃金飾品,包括“一口價”黃金飾品,與國際金價,包括一些投資金條,并非同一概念,價格相差比較大。黃金飾品的價格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黃金本身的價格;還有一部分是根據不同的工藝而産生所謂的工藝費或加工費。此外,蘆雲表示,目前對于“一口價”黃金産品的純度沒有統一标準和要求。
理性購買黃金飾品留好憑證
對于“一口價”金飾存在的合理性,中國法學會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研究會副秘書長陳音江一語道破玄機:“不管是以‘一口價’還是以克重銷售,都不違反法律規定,關鍵在于銷售時不應誤導消費者。”
陳音江指出,大陸消費者權益保護法明确規定,消費者對商品的真實情況有知悉的權利,經營者提供商品的有關資訊要真實、全面,不得作出虛假或者引人誤導的宣傳。即使是‘一口價’的黃金飾品,它的成分、重量等資訊也會對消費者的購買選擇起到關鍵作用,經營者應把成分和重量都标注出來,讓消費者在充分知情的情況下作出選擇。
大陸價格法明确規定,經營者不得利用虛假的或者使人誤解的價格手段,誘騙消費者或者其他經營者與其進行交易。在2022年4月,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釋出的《明碼标價和禁止價格欺詐規定》規定:“經營者不得實施下列價格欺詐行為……不标示或者顯著弱化标示對消費者或者其他經營者不利的價格條件,誘騙消費者或者其他經營者與其進行交易”。
面對“一口價”黃金飾品引發的消費風波,多地市場監管局或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表示,針對購買時店員沒有清楚告知黃金飾品的具體資訊及相關調換規則的,他們将幫助調解,讓商家回歸誠信之路,同意退貨退款。
上海市浦東新區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建議消費者,在購買黃金産品時,務必保留好相關憑證,如發票、鑒定證書等。收到黃金産品後應及時進行檢查,確定産品符合宣傳标準和品質要求。如發現問題,應盡快與商家聯系解決,與商家協商無果的,可以向市場監管部門、消費者權益保護組織等尋求幫助,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為避免黃金消費糾紛的發生,消費者在購買黃金産品時,應選擇信譽良好的商家,了解市場行情和價格走勢,并理性評估自己的購買需求和風險承受能力。
(來源:法治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