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李輝烈士簡介

天地英雄氣,千秋尚凜然。在曆史的天空中,英雄烈士燦若群星,是中華民族閃亮的精神坐标。

在平津戰役紀念館的英烈業績廳裡,陳列着一組英烈照片,他們是在平津戰役中犧牲的16名團級以上幹部。他們中有犧牲時職級最高的師政委李輝,有被譽為縱隊首長“千裡眼”的偵查科科長範魯,有犧牲時年齡最小的團長杜存典,有深入敵陣不幸中彈殉職的團參謀長李惠民。就是他們用生命踐行了前線指揮員身先士卒的大無畏精神,用鮮血将革命英雄主義诠釋得淋漓盡緻,使莊嚴的黨旗更加鮮豔。

1949年,兩位師級幹部南下參加平津戰役,卻不幸車禍犧牲,他們是誰?在平津戰役前夕,曾發生了一件轟動全軍的事件,當時解放軍第42軍124師師政委李輝和政治部主任胡寅在喜峰口一帶遭遇了車禍,不幸壯烈犧牲,事故發生後,42軍軍長吳瑞林深為悲痛,他連夜趕赴現場,處理兩位烈士的遺體。此後,李輝和胡寅烈士的遺體被安葬在了三屯營,建國後又被遷至華北烈士陵園。今天,我便為大家介紹一下李輝烈士。

李輝,又名長連,1913年11月出生于江西省宜春市慈化鄉冷水村的一個貧苦農民家庭。13歲入村國小讀書,16歲考入江西省萬載縣大橋鎮東洲中學,因家庭貧寒,僅讀一學期就辍學。

在國小讀書的時候,李輝就參加了兒童團。1930年2月,他擔任鄉紅色兒童國小的老師,5月加入了共青團,接着,任鄉團支部書記兼鄉赤衛隊文書、少共慈化區委書記。1931年10月加入中國共産黨。

在黨的培育下,李輝成長很快,不久,擔任少共宜萍縣委書記。這時,國民黨反動派加緊對蘇區“圍剿”,蘇區的形勢不斷惡化。中共宜萍縣委、縣蘇維埃等上司機關,已沒有固定地點,到處轉移。1933年10月,宜萍蘇區僅剩曾坊等一小塊根據地。湘鄂贛省委号召組織“少共國際團”,由各縣提供兵員。宜萍縣委指定李輝負責這一工作。他不負重托,帶領幾個幹部,深入到被敵人占領的蘇區,宣傳群衆,發動群衆。很快,便動員、組織起四五十個青年,沖破敵人的封鎖,走上了保衛紅色政權的前線。次年2月,宜萍縣委又派李輝帶領工作團,回宜萍蘇區開展工作。他根據當時蘇區被敵占領,隻能隐蔽、分散遊擊的具體情況,把人員分成萍北、水江、金瑞、慈化四個武裝工作隊,在敵人的刀光劍影、血雨腥風中,開展了廣泛的革命活動。經過五六個月的工作,燒掉敵人的碉堡四座,把武裝工作隊擴大到100多人,有槍80餘支;重建了金(瑞)、慈(化)、桐(木)三個區委和十幾個支部;打通了南到安福、西至株洲的交通線。

1935年3月,李輝調紅十六師任政治部宣傳科長。

次年3月,李輝任紅十六師組織科長。他在紅十六師工作期間,是湘鄂贛邊區三年遊擊戰争最艱苦的時期。他随軍轉戰南北,不悲觀,不叫苦,對未來充滿信心。

抗日戰争爆發後,湘鄂贛省委派李輝回到宜春擔任中共萬載中心縣委書記,負責上司萍鄉、宜春、萬載、上高、分宜等縣的抗日救亡工作。1939年1月,李輝調任中共贛西北特委書記兼新四軍駐宜春通訊處主任,上司贛西北地區的抗日活動。

7月,李輝調任中共江西省委組織部長兼社會部長。此時,南昌已淪陷,他和省委一起在吉安、泰和一帶繼續上司抗日民主鬥争。這年年底,江西省出席中共七大的代表,與南方各省的代表組成為南方代表團,李輝是代表團的成員之一,共赴延安。他們經過一年長途跋涉,曆盡艱難險阻,終于到達延安。在這裡,他一邊休息,一邊學習。後來進中央黨校,使他有機會攻讀政治理論和讀到很多過去沒有見過的中外史書、文學名著等,理論水準和文化素養都有所提高。1945年4月,他出席了黨的七大。

抗戰勝利後,黨組織派李輝到東北開辟新區工作。1945年冬,他奔赴東北南滿,擔任中人岫岩中心縣委書記。次年1月改為中共莊(河)岫(岩)地委書記兼第五分區政治委員,負責上司岫岩、複縣、莊河、新金、蓋平、青城等縣的工作。

1946年5月,為應付遼南地區可能被國民黨分割的嚴峻形勢,以原遼南軍分區和安東軍區合并組成遼南軍區兼遼南獨立師。李輝任中共遼南省委委員、常委、遼南軍區副政治委員兼獨立師副政治委員。一上任,就遇到國民黨調動三萬多兵力重點進攻南滿,以實作其“南攻北守、先南後北”的戰略計劃。為保衛南滿,遏制敵人,李輝和軍區上司一起指揮部隊,在排路屯和大雪山首先殲敵兩個加強連,阻止了敵人的進攻。不久,敵又以五倍于我的兵力,分數路向析木城圍攻,妄圖一舉殲滅遼南軍區和獨立師。李輝同遼南軍區前線指揮所的上司一起,不畏強敵,奮起抵抗,掩護機關和主力部隊轉移,分兵突出重圍,開展以摩天嶺和步雲山為依托的敵後遊擊戰,與敵周旋,抓住戰機,積小勝為大勝,重創敵軍。由于敵衆我寡,戰鬥頻繁,根據地逐漸縮小,兵員和物資、彈藥補給遇到了困難。在這種情況下,李輝充分利用戰鬥間隙對幹部戰士進行堅持鬥争,必然勝利的教育。他經常出現在戰鬥的第一線,把政治說服做到最前沿的陣地上,做到幹部戰士的心坎裡,使部隊上下團結戰鬥,把國民黨10餘萬兵力緊緊拖在遼南,無法自拔,配合其他部隊一起為東北戰場的勝利作出貢獻。遼南軍區和獨立師受到南滿軍區的嘉獎。當時任南滿分局書記的陳雲,對李輝的工作很滿意,曾贊譽他“如同遼南的一盞明燈,照亮了方圓數百裡的大地。”

他在東北三年多的戎馬生涯中,參與組織指揮過的大小戰鬥數百次,主要的有解放鞍山、遼陽、遼南營口以及三次攻打大石橋等戰役戰鬥。不少戰鬥是他親自指揮的。1947年5月9日夏季攻勢開始,遼南軍區部隊兵分三路,李輝率中路縱隊,與司令員吳瑞林等率領的其他兩路縱隊,同時向國民黨占領的遼南地區出擊,經過近四個月的戰鬥,殲敵上萬人,繳獲各種武器8800餘件,攻克敵大小據點110餘處,解放了被國民黨占領的土地一萬八千平方公裡,收複了普蘭店、瓦房店、蓋平、複縣、萬福、莊河、新金、岫岩等縣城,解放人口230萬,收複鐵路300公裡,使戰局發生根本變化。這就是受到中央軍委、東北軍區、南滿軍區通令嘉獎的“遼南大捷”。

同年10月的秋季攻勢中,在通化的作戰會議上,李輝和吳瑞林提出再打大石橋的作戰方案,南滿軍區司令員蕭勁光、政治委員陳雲指定李輝和師參謀長金振鐘組織指揮這次戰鬥。戰前他與往常一樣,深入各團、營和擔任主攻任務的連隊作動員。他指着作戰沙盤對指戰員們說:“攻下大石橋、海城,切斷了敵人長春至四平的交通運輸線,對我軍進一步掌握東北戰場主動權,全殲蔣介石軍隊于東北境内的戰略意義十分重大”。在第四縱隊第十一師的配合下,他率獨立師向遼陽至大石橋間攻擊。在連續兩天一夜的行軍作戰中,由于李輝指揮果斷,在牛莊、海城之間,首先殲敵五十二軍一個團。接着集中六倍于敵人的兵力,以神速、猛攻、圍逼等戰術,攻占大石橋、海城,一舉全殲敵交警第一縱隊。此警是國民黨東北的特務縱隊,由特務頭子戴笠親手組建送到美國訓練過的,是一支武裝到牙齒的法西斯部隊。此戰役,斃敵縱隊長以下1100餘人,俘敵副縱隊長和參謀長以下2100餘人,繳獲一大批武器裝備和糧食、現金。打下大石橋、海城,威逼鞍山、遼陽,為我軍進一步全殲東北境内蔣軍,創造了新的戰機。

1948年3月,我軍冬季攻勢結束後,敵我力量對比發生了根本變化。遼南軍區獨立第一師改編為東北野戰軍第五縱隊第十三師,李輝任該師政治委員、黨委書記。同年9月,他和師長徐國夫,率部參加了遼沈戰役,擔負阻擊、圍殲敵廖耀湘兵團的任務。10月26日淩晨,第十三師和兄弟部隊一起,在濃霧下進至二道境子、鄭家窩棚一線,截斷了敵人向新民、沈陽的去路,将敵團團包圍在魏家窩棚以北約120平方公裡地域以内,分割圍殲,僅在無梁殿以南就殲敵5000餘人,俘敵近萬人。為戰役全勝起了重大作用。

1948年11月,第五縱隊第十三師改稱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十二軍第一二四師,徐國夫、李輝繼任一二四師師長、政治委員。第一二四師作為四十二軍的先頭師,經義縣、建昌、喜峰口火速入關,參加平津戰役。李輝等率全師夜行曉宿,趕往平津前線。

12月3日夜,正當部隊浩浩蕩蕩通過喜峰口,快踏進關内時,卻不幸發生車禍,徐國夫負重傷,李輝和政治部主任胡寅光榮殉職。李輝為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獻出了年僅35歲的生命。翌日清晨,副軍長吳瑞林赴現場處理善後事宜。将李輝、胡寅的忠骨安葬于河北省三屯營,解放後移葬于石家莊——華北烈士陵園。

1949年4月的一天,第四十二軍在河北涿縣為李輝等烈士召開了有一萬多軍民參加的追悼大會。軍長吳瑞林在悼詞中說:“是土地革命的烈火,抗日戰争的烽火,解放戰争的硝煙,使李輝成長為上下稱贊的優秀的指揮員,深受戰士愛戴的政治委員,人民将永遠懷念的好幹部、好黨員。”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