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王朝的皇權繼承,向來都是一件頗為棘手的問題。上位的那一代皇帝,必須在有生之年就明确指定儲位繼承人,以確定王朝的延續以及政權的平穩交接。
這一切的起因,還要追溯至康熙十四年。那一年,康熙帝陷入了人生最痛苦的一個時期——他年紀尚輕的皇後赫舍裡氏因難産而香消玉殒,留下了襁褓中的兒子胤礽。康熙帝深深地愛着這位美麗賢惠的皇後,赫舍裡氏的逝世給他帶來了沉重的打擊。面對既已失去母親的胤礽,康熙心懷愧疚,疼愛有加。于是在次年,他就立剛滿周歲的胤礽為皇太子,期望這個兒子能夠繼承皇位,延續自己的事業。
從此,胤礽就成為了康熙最為鐘愛的嫡長子。十六年後的三藩之亂,是康熙一生中最黑暗的一段時期。當時,他的親弟弟黨同勳閥兵變,直逼紫禁城。幼小的胤礽就跟随着康熙,一起在北京城内流離失所。後來,康熙遠征邊陲時,又是胤礽坐鎮京師執掌軍國機務。可以說,胤礽從小就和康熙朝夕相處,父子倆的感情自是無比深厚。
然而,皇權的傳承卻是一件複雜的事情。為了維護皇權,康熙不得不防範太子權力過大。他在朝堂上大舉重用皇後娘家的索額圖、嚴嵩等人,使他們成為朝野顯貴,可以制衡太子一黨。與此同時,康熙還将大阿哥和八阿哥這兩個兒子也重用起來,讓他們的勢力與太子的勢力相抗衡。康熙明白,隻有如此,才能最大限度地維護住自己的皇權,避免被太子一黨架空。
不過,康熙顯然也沒有料到,自己這一做法,竟成了一場兄弟相殘的導火索。大阿哥和八阿哥本就心高氣傲,加之康熙對他們的重視,兩人便開始妄自尊大,産生了奪取儲位的野心...
康熙對大阿哥和八阿哥的重用,本是為了制衡胤礽太子一黨的勢力,但這無疑也給了兩人極大的機會和動力。大阿哥和八阿哥漸漸對儲位虎視眈眈,并各自制定了奪嫡的政策。
首先是大阿哥。作為嫡長子,他最先打出了"立長"的口号,試圖借助儒家"重嫡長"的傳統思想,為自己奪取儲位掃清障礙。康熙早年冊立胤礽為太子時,大阿哥就曾表達過不滿,認為皇太子的位置理應由長子繼承。如今,大阿哥更是蓄謀已久,鉚足了幹勁要造反奪嫡。
他首先采取的是巫蠱之術。大阿哥暗中找來術士,對太子胤礽施以魇勝之法,意圖摧垮太子的身心。當時朝野嘩然,太子屢遭噩夢,精神幾乎崩潰。康熙知道後大怒,嚴令查辦,大阿哥便暫時噤聲。但他并未就此罷休,而是把目光轉向了八阿哥。
八阿哥自小就被康熙疼愛有加,更是習武備至,頗有些骁勇善戰的氣質。大阿哥看準了這一點,認為八阿哥最有可能成為儲位的有力競争者,遂開始大力扶植八阿哥,在朝野上為其拉幫結派。
與此同時,八阿哥自己也蠢蠢欲動了。不同于大阿哥的"立長"論,他則提出了"立賢"的主張,試圖以自己的武勇才能獲得皇儲之位。八阿哥的母親辛福晉雖然隻是庶出,但卻極受康熙寵愛。八阿哥便以此為資本,大肆宣揚自己文武雙全、深得皇帝賞識的事迹,妄圖博取朝野支援。
更有甚者,八阿哥竟一度直接向康熙求儲。康熙當時正在西山狩獵,八阿哥不遠千裡地帶領軍隊前來"遠涉"。康熙見狀大怒,認為八阿哥是欲行兵變,将其拒之門外。但八阿哥依舊不知收斂,仍在朝野間活動,到處拉攏人心。
大阿哥和八阿哥的這些奪儲陰謀,無疑是對太子胤礽的直接威脅和挑戰。兩人借助不同的口号和手段,都在暗中圖謀着皇儲之位,企圖推翻胤礽,代之而立。一時間,各方勢力在朝野上洶洶交鋒,皇室内部也暗流洶湧,一場曠世的儲位之争就此拉開序幕。
大阿哥和八阿哥的奪儲陰謀,令朝野上下一派緊張景象。康熙對此自然是有所覺察,他設下了一個局,試圖從中制衡這些兄弟們的勢力。
康熙首先在朝堂上大舉提拔索額圖、納蘭明珠等人,讓他們位高權重,成為朝野顯貴。索額圖是康熙寵妃年氏的弟弟,素來是太子胤礽一黨的人馬;納蘭明珠則是惠妃的親戚,長期與大阿哥、八阿哥一系人馬勾連。康熙的用意是讓這兩股力量在朝堂上制衡,避免一家獨大。
與此同時,康熙還采取了一些特殊的措施。他一方面對太子胤礽頻頻加以恩寵,如賜給儀仗冠服等,以示寵愛;另一方面卻又不時斥責大阿哥、八阿哥等人的所作所為,防其乘機竄擾朝政。一時間,朝堂上便出現了一種微妙的平衡局面。
然而,平衡畢竟是暫時的。随着時間的推移,兄弟們的沖突越來越尖銳,朝野上下也為之裂痕越來越大。大阿哥與八阿哥雖然一度勾結在一起對付太子,但私下裡也是勾心鬥角、互相猜忌。兩人各自在朝野上拉攏人心,都在暗中謀劃着如何趁機取而代之。
更有甚者,當時社會上還盛行一些附會之說,如"八阿哥名叫胤祥,和皇太子胤礽諧音,就是要取而代之"之類。這無疑更是火上加油,令朝野上下的嗷嗷之聲愈演愈烈。僧人、道士甚至妄加預言,說胤礽難享太子之位,更有附會之說被廣為流傳。一些愛好競猜的達官貴人,也紛紛搖旗呐喊,指點江山,引發了一陣陣朝堂風雲。
當時,京師上下一片躁動不安的景象。就連宗室王公、權臣重要以及一些文人墨士,也被兄弟們的黨争所裹挾,紛紛表态、拉幫結派。一場空前絕後的權力之争,就此在紫禁城內肆虐蔓延。康熙雖極力想要遏止這股肆虐的狂潮,但形勢已漸漸失控,一發不可收拾了。
就在朝野上下一片紊亂之際,一件更加驚世駭俗的事情發生了——大阿哥策動了一場針對太子胤礽的謀殺行動。
此事要從康熙六十一年說起。那一年,康熙正在熱河狩獵。大阿哥借此機會,暗中策動了一支親信軍隊,準備趁康熙不在時對太子胤礽發動襲擊。這支軍隊由大阿哥的心腹馬佐統領,暗地裡已集結完畢,就等康熙離開後實施行動了。
然而,這場陰謀還是被太子胤礽的人馬發現了。當時,太子在京師坐鎮,手下有一支馬隊由親信率領。這支馬隊正巧撞見了大阿哥的親兵集結之狀,于是立刻報告給了太子。胤礽得知這一動向後,大驚失色,連忙派人前去檢視究竟。
經過徹查,太子方面很快掌握了确鑿的證據——這支親兵就是大阿哥的人馬,而且他們确實是準備對胤礽行刺。胤礽聞訊後自然惶恐萬分,當即傳奏康熙,請求禦駕早還,并派人逮捕了馬佐等人。
康熙得知此事後,怒不可遏,立刻停止了狩獵活動,急馬加鞭傳回京師。回到京城後,他當即傳令将大阿哥及其黨羽革職查辦。幾經審訊,大阿哥的罪行确鑿無疑,于是遭到了極為嚴厲的處分——就地正法,夷其九族。
大阿哥的遭遇為當時朝野震驚,令衆人虎踞龍盤。然而就在這股驚濤駭浪之際,另一股浪潮又興起了——八阿哥趁勢而起,公開向康熙求儲。當時,康熙已生當奪了大阿哥的命,而太子胤礽也因遭遇暗殺而懷恨在心。在這種情況下,八阿哥認為機會來了,于是公開向康熙提出了"立賢"之說。
八阿哥認為,自己是康熙最寵愛的兒子,又勇武過人,比那個陰柔無能的胤礽更應當做儲君。于是他竟親自率領軍隊前往康熙遊獵之處,意欲行軍威脅,逼宮求儲。當時有言曰:"既圍弒兄,又逼主上"。
面對八阿哥的無理威脅,康熙自然也是怒火中燒。他當即下令将八阿哥拘捕,并親自傳召八阿哥母親辛福晉。
辛福晉乃是康熙最寵愛的一位妃子,平日裡格外受寵。然而在這一事件中,康熙卻毫不留情地訓斥了她。康熙直指她縱容了兒子的驕橫霸道,導緻了如此大禍。辛福晉在康熙的怒斥之下,隻能低頭認錯,請求寬恕。
處置完辛福晉後,康熙接着傳旨,将八阿哥革去了原有的一切職務和爵位,并将其囚禁在宮中。不僅如此,八阿哥的黨羽也遭到了嚴厲的懲治,有的被降職,有的被革職查辦,有的甚至被處以極刑。一時間,八阿哥的黨羽四散潰逃,望風披靡。
就在八阿哥的黨羽藍野覆沒之時,康熙又一次傳召了八阿哥的母親辛福晉。這一次,康熙并沒有如先前那般懷恨在心,而是恩威并施,希望通過辛福晉的力量來遏制八阿哥的狂傲。
康熙對辛福晉說,八阿哥心高氣傲,驕橫跋扈,簡直無法無天了。若是再放任其野心膨脹下去,定将釀成大禍。是以,康熙希望辛福晉能夠善加管教,讓八阿哥收斂銳氣,不再胡作非為。
同時,康熙也向辛福晉描述了自己的良苦用心。他說,自己雖然是當朝君王,但也隻不過是一介兒郎,也曾為後嗣之事而憂心忡忡。如今皇儲之位已經基本确定了,卻還要遭此橫禍,實在是萬分痛心。康熙希望辛福晉能夠明白自己的苦衷,勸阻兒子不要再作癫狂之舉。
面對康熙的谕旨,辛福晉自然是萬分恐懼和忐忑。她隻得拜伏在地,連聲保證一定會盡力而為。從此,辛福晉便嚴加管教,時刻警戒八阿哥,生怕他再次得罪了康熙。
而八阿哥在這種環境下,也隻能暫時收斂了鋒芒。不過他的野心并未就此熄滅,隻是時候未到,還需蓄謀靜待而已。一場曠世兄弟阋牆的大戲仍将持續上演,更多的權力角逐與陰謀詭計也将陸續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