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人民日報:中國最需要教育的不是孩子,而是爸爸!

英國作家切斯特菲爾德說:“一個父親勝過一百個老師”,也強調了父親是家庭教育不可缺失的部分。有父親積極參與育兒的家庭裡,孩子往往成長得更優秀,更出色。

其實,成為一名合格的爸爸,是每位男性都渴望的,但有時候真是不知道怎麼做才好,要麼被嫌棄“老套”,要麼被吐槽“不會帶娃”。

那麼如何才能成為一名合格的父親呢?

人民日報給出了這10條建議,值得每個爸爸反複閱讀。

1.做個會玩的父親

哈佛大學曾做過一項研究,發現小時候有父親陪着的孩子,成年後往往取得更高的成就。這裡的陪着,就是陪孩子玩。

一個會玩、經常陪孩子一起玩的爸爸,會讓孩子更加陽光、自信、樂觀,勇于挑戰,樂于創造!

著名的Facebook創始人盡管很忙,紮克伯格會親自陪女兒盡情玩耍。他堅持每周要給孩子洗三次澡,帶孩子去遊泳,送孩子去幼稚園等等。

是以,當好父親的第一步,就是做孩子童年的玩伴,帶孩子感受生活、創造美好。

人民日報:中國最需要教育的不是孩子,而是爸爸!

2.做個學習型的父親

紀錄片《鏡子》中說到:每個孩子生來都是一張白紙,而父母就是作畫的人,白紙變成什麼樣,關鍵在父母。父母的言傳身教對孩子尤為重要。

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鏡子,你想要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首先自己得成為這樣的人,有時候你責罵孩子看手機,不好好學習,而自身是否一沒事兒的時候就抱着手機玩呢?

當你抱怨孩子沉迷于遊戲時,自己是否有每天看書的習慣呢?

是以,爸爸們隻有不斷學習、提升自己,積極主動參與孩子的成長,才能成為孩子人生的引路人和領航者,為他們塑造一個美好的未來。

人民日報:中國最需要教育的不是孩子,而是爸爸!

3.做個堅忍的父親

父親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根植在孩子的内心中。在孩子的印象中,爸爸永遠都是高大和威猛的,任何時候,都能給孩子滿滿的安全感。

父親角色中通常也具備勇敢、堅強、剛毅、獨立、自信、責任感、果斷等一些特征,是以爸爸在和孩子相處的時候應多展現出自己堅忍,勇敢,自信的一面。

這無形中就會影響着孩子的性格,努力成為孩子心中的“超人爸爸”,做他們最好的榜樣。

人民日報:中國最需要教育的不是孩子,而是爸爸!

4.做個蹲下來的父親

在現代社會中,更多倡導的是朋友型的父子關系。

在朋友型親子關系中,父親會尊重孩子的想法和感受,給予他們足夠的自主權和決策權。這有助于增強孩子的自信心和自尊心,讓他們感到自己被認可和重視。

在這種關系中,沒人是權威,大家是平等的,當孩子說話的時候,蹲下來或坐下來,直視孩子的眼睛,認真聆聽,尊重孩子。

人民日報:中國最需要教育的不是孩子,而是爸爸!

5.做個善解人意的父親

在傳統的家庭教育中,我們面對叛逆的孩子經常沒等孩子說完就劈頭蓋臉一頓罵,經常一副高高在上的态度指責孩子。

一副完全為了孩子好的姿态,沒有給孩子任何辯解的機會,這種方式會讓孩子越來越沉默。

作為父親,一定要耐心溝通,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想問題,解決問題,用平等的态度給孩子提出建議,而不是強迫孩子,壓制孩子,認為孩子都是錯的,唯有如此才能讓孩子願意敞開心扉和父親溝通。

人民日報:中國最需要教育的不是孩子,而是爸爸!

6.做個謙虛的父親

很多爸爸,總是企圖用自己所謂的經驗去控制孩子。

孩子想玩奧特曼打怪獸的遊戲,爸爸來了句這有什麼好玩的。

孩子在認真的畫畫,看着畫得亂七八糟,爸爸就趕緊告訴孩子這樣不對,這樣畫才對。

孩子想要拿着杯子端水喝,爸爸會直接制止,你還小,你不會。

作為父親,不要總覺得孩子的遊戲幼稚,孩子做的事兒危險,可以站在旁邊,起輔助作用,保證孩子安全的前提下,讓孩子大膽嘗試。

最好的父親,都懂得用一顆謙虛的心,去學習如何教育孩子。

人民日報:中國最需要教育的不是孩子,而是爸爸!

7.做個講理的父親

電視劇《小歡喜》黃磊飾演的父親就值得很多爸爸學習。

方圓是一個情緒特别穩定的父親,對兒子方一凡都是貫徹了解、支援和維護的作風,俨然體貼的“好爸爸”形象,是以他教育出來的方一凡雖然調皮搗蛋,但情緒穩定,性格開朗,三觀很正。

然而,在現實生活中,大部分爸爸做不到以理服人,不會和孩子講道理,通常不知道該怎樣跟孩子講道理,甚至覺得講道理沒用。

講道理沒用,可能沒講對,要用孩子能聽得懂的語言、好玩的語言來講,而講的道理也要跟孩子的認知程度、生活經驗相比對。

此外,家長自己也要踐行,或許最好的辦法還不是講,而是去踐行。

人民日報:中國最需要教育的不是孩子,而是爸爸!

8.做個“不缺席”的父親

不缺席的爸爸,給予了孩子生命中最初的安全感,并将伴随和保護孩子一生。

美國耶魯大學一場為期12年的研究發現:父親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參與度越高,孩子的智商會更高,成績更好,走向社會也更成功。

爸爸在孩子的成長中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讓孩子看到爸爸的堅韌、勇敢和責任心,這是他人生中最初的榜樣,這會影響孩子的一生。

父親的意義,遠遠不止賺錢養家這麼簡單。

這個角色對于孩子來說,是爸爸,是偶像,是榜樣,也是心靈導師和人生導師。

有一個不缺席的爸爸,才是孩子一生最大的幸運。

人民日報:中國最需要教育的不是孩子,而是爸爸!

9.爸爸可以陪孩子做的七件事

英國著名學者哈伯特說過,“一個好父親勝過一百個校長”。

爸爸在生活中,可以陪孩子做很多事情,比如下面這些:

1.陪孩子玩耍,積木、遙控車、手工、下棋,在遊戲中開發智力。

2.和孩子一起讀書,睡前故事不隻是媽媽的事。

3.帶孩子一起運動,從小幫他/她培養一項熱愛的體育項目。

4.帶孩子出門活動,逛動物園、看電影、參觀博物館,開拓視野。

5.常帶孩子去探望爺爺奶奶、外公外婆。

6.坐下來與孩子談心。

7.媽媽生日時,和孩子一起準備禮物,教孩子表達愛。

人民日報:中國最需要教育的不是孩子,而是爸爸!

10.爸爸絕不能對孩子說的七句話

《父母的語言》裡有這樣一句話:“語言是一個強而有力的媒介。”

我們通過語言和孩子溝通,通過溝通達到教育目的,但如果語言這個媒介沒有使用好,很容易導緻孩子不了解父母語言背後的用心良苦。

以下這些話不建議爸爸對孩子說。

1.“這麼大的孩子了,怎麼這麼不懂事。”

2.“别問那麼多,你就照我說的去做!”

3.“爸爸正忙呢,有事找你媽去。”

4.“不好好學習,信不信我抽你!”

5.“我再也不管你了,随你的便好了。”

6.“如果你考100分,我就給你買....”

7.“笨蛋,沒用的東西!

人民日報:中國最需要教育的不是孩子,而是爸爸!

父親是一種獨特的存在,對培養孩子有一種特别的力量,是孩子成長過程中任何人、任何角色都替代不了的。

沒有一個爸爸生來就會做“爸爸”,都是在不斷的反思和學習中得到進步,自我成長,願天底下的爸爸都能成為孩子成長中的引路人。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