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羅克這個名字,可能很多人都沒聽說過,他曾是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焦點人物,是一個有深度的思考者,也是一個勇敢的作家。但他的人生卻隻有短暫的28年,直到今天他的死因仍然成謎,到底他經曆了什麼樣的人生,為何結局會如此悲慘呢?
遇羅克出生于1942年,父母都是知識分子,家裡還經營着一些生意,讓他享受着較好的物質條件。但這樣優渥的生活在他十歲那年戛然而止,當時國内掀起了一場反右運動,他的父親也被劃到了右派,遭受了劇烈的打擊,之後他們的資産都被沒收,家庭條件一落千丈。從此之後,遇羅克的人生開始扭轉,他再也不是人人羨慕的貴公子,而是成了人人喊打的右派家的兒子。
盡管同學和老師都對他十分排斥,但遇羅克并不在意,他一心撲在學習上,取得了優異的成績。當時,他天真的以為隻要自己足夠努力,就可以改變家庭和自己現狀,但在接二連三地被大學拒收之後,他才明白,不是自己足夠努力就行,出身不好就是他的原罪,即使他成績優異也沒有大學肯錄取。
無奈之下,遇羅克隻能到農村去當知青,也正是在那時,他開始接觸寫作,用文字來抒發自己内心的不甘與惆怅。在那段時期,他完成了十幾篇作品,但大多數投稿都被拒絕,隻有少數幾篇文章得以發表,究其原因還是出身問題。
1964年,遇羅克回到北京,成為了一名勞工,當時他以為隻要自己表現好,國家仍舊會給他機會。殊不知,他的出身就像是烙印,讓他始終處在被批鬥的漩渦之中,即使他認真工作、才華出衆,仍然避免不了别人的诋毀和謾罵,經常需要出席一些批鬥會議,時不時還會遭受毒打。但沒人會為他出頭,隻因他的身份敏感,接近他的人都會受到牽連。
在這樣的日子裡,遇羅克飽受着身心的折磨,内心對這樣的待遇,他的心裡充滿了強烈的不滿和反抗。為此,他寫出了一篇名為《出身論》的文章,裡面的主要内容就是批判“出身論”,他對此表達了強烈的批駁,認為不應該用出身來評判一個人,同時也提出了希望有些人可以實事求是地看待問題,不能以偏概全,以此來迫害那些對黨和國家無比忠誠的人。
在當時的環境下,不少人都有同樣的遭遇,是以這篇文章一經發表就引起了極大的轟動,許多人都開始為遇羅克說話,希望中央可以對他網開一面。卻不想戚本禹并不買賬,還大肆污蔑遇羅克妖言惑衆,讓他遭受了更加嚴重的批判。
1968年的一天,遇羅克在回家路上遭到了逮捕,在連個罪名都沒有的情況之下,他被關押了兩年,期間他曾為自己辯解,還曾寫信到中央上訴,但都石沉大海。直到1970年的一天,遇羅克突然被帶到了北京工體館,當時的他戴着腳鐐和手铐,渾身髒污,可見他受到了多大的折磨。而讓人震驚的是,他當場就被宣判了死刑,并立即進行了槍決,一條鮮活的生命就此倒下。
之後,曾有學生組織遊行為遇羅克申冤,但當時反革命集團當道,那些反對的聲音很快就被壓了下去。直到動蕩結束之後,遇羅克的父母在媒體的幫助之下争取到了重審的機會,最終法庭判決遇羅克無罪,為其恢複了名譽。
遇羅克因為出身的問題飽受歧視,但他并沒有放棄生活,反而積極地探索馬克思主義,希望通過文字融入社會,進而得到别人應有的尊重。但他低估了政治風波的影響力,讓他連辯駁的機會都沒有,僅僅因為一篇文章,就送掉了自己的生命,實在令人感到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