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大宋“肉送到嘴邊”的戰略機遇,是怎樣被宋太宗吐出來的?

在北宋開國之初,一個千載難逢的戰略機會出現在宋太宗趙光義面前。面對遼國的懈怠,他手握強大的兵力,一舉可以奪回幽雲十六州,恢複長城防線,重制漢唐的輝煌。然而,最終這個"肉送到嘴邊"的機會被趙光義親手浪費掉了。到底是什麼原因,讓如此難得的機會白白溜走?命運之神是否在與趙光義開了一個殘酷的玩笑?

大宋“肉送到嘴邊”的戰略機遇,是怎樣被宋太宗吐出來的?

"肉送到嘴邊"的戰略機遇

幽雲十六州的重要性,可以追溯到秦漢時期。這片橫跨太行山脈與燕山山脈的廣闊區域,是中原内陸腹地的天然屏障,塞北邊疆的重鎮。自古以來,中原王朝無不在此地設防戍邊,構築長城,嚴加防守,以防患于未然。這片區域的失守,無疑意味着中原内地将直接暴露在遊牧民族的威脅之下。

然而,在北宋開國之初,前朝石敬瑭為了登基當皇帝,竟然割讓了幽雲十六州予契丹族建立的遼國。從此,中原腹地再無堅實的防線,一馬平川的華北平原在騎馬民族面前敞開了大門。契丹人當然乘勝追擊,不但在幽州一帶經營屯田,發展農牧業,還在此地紮根文字,奠定了遼國這個遊牧民族超越先輩創造的新文明的基礎。

對于宋朝來說,收複幽雲十六州早已成為執念。開國君主趙匡胤和他的長兄柴榮雖然有過這一意圖,但均因生命的短暫而作古。時至趙匡胤之子趙光義繼承帝位,這一夢想仍未實作。而就在這時,遼國竟然疏于防守,無暇顧及幽雲十六州,為宋軍留下了一個千載難逢的戰略機會。

趙光義自然抓住了這難能可貴的時機。軍隊早已悉數調集,糧草亦已儲備充分。于是,在979年五月,他親自督戰,發動了史稱"突襲幽州"的遠征大軍十幾萬人。可謂是勢如破竹,這支龐大的宋軍在突襲之初便輕松占領了幽州邊境的數座城鎮,直指幽州城下。連遼國君主耶律賢一時都做好了放棄幽州、遷都避難的打算。

盡管面臨臨時拼湊的遼軍反撲,但趙光義手下的宋軍在城下之戰中始終占據上風,一度讓勝利的曙光近在咫尺。眼看着幽州城便是一頓"肉送到嘴邊",趙光義幾可就此實作千古一帝的夢想,重制漢唐輝煌。

趙光義的短視決策

大宋“肉送到嘴邊”的戰略機遇,是怎樣被宋太宗吐出來的?

眼看勝利近在咫尺,趙光義卻在這緊要關頭做出了一連串令人歎為觀止的錯誤決策。首先,他下令徹底包圍幽州城,四面受敵,切斷了所有退路。按照傳統軍事智慧,圍城理應留有一線生機,給守城者一線希望,如此才有可能誘敵投降。然而趙光義這一決定,不啻是将對手逼上了絕路,注定要拼個你死我活。

更加瘋狂的是,趙光義的大軍幾乎是輕裝前來,遠征路途遙遠,補給艱難。而幽州城本是燕趙古城,城垣堅固無比。想要攻克如此城池,除了人海戰術外根本無計可施。可惜趙光義顯然低估了這一難題,他的大軍骁勇善戰,卻缺乏艱難圍攻的經驗與準備。

就在宋軍群龍無首之際,趙光義又做出了令人匪夷所思的決定——在士氣振奮的情況下,他竟然親自插手,将主力部隊開赴幽州西北,和遼軍阻擊部隊交戰。這等于是将這支精銳之師遠離幽州城池,令圍城部隊陷入被動。更讓人不解的是,趙光義居然帶着精銳部隊,徒勞地在遼軍阻擊部隊面前浪費時日。

大宋“肉送到嘴邊”的戰略機遇,是怎樣被宋太宗吐出來的?

趙光義的決策,無疑暴露了其軍事智慧的短闆,也給宋軍的總體戰局帶來了緻命一擊。從戰術層面看,他四面包圍堅城的做法,注定了攻城戰役将會浪費大量時日兵力;将主力開赴遼軍阻擊部隊,又讓包圍戰力大為削弱,稍有閃失便會前功盡棄。從戰略高度看,趙光義的決策完全否定了突襲戰役的快速性,也失去了出其不意的優勢,更讓遼軍有了喘息之機。

遼國奮起的反擊

趙光義一連串的軍事失誤,無疑讓遼國獲得了喘息之機。最先鎮守幽州城的遼軍統帥耶律休哥,一開始便做好了堅守城池、等待增援的打算。果不其然,遼軍在西北地區的遊擊隊伍很快得到軍閥們的響應,紛紛集結調撥兵力,組成了一支龐大的援軍。

大宋“肉送到嘴邊”的戰略機遇,是怎樣被宋太宗吐出來的?

耶律休哥親自統帥這支大軍,發起了對宋軍的強力反擊。他首先采取的,便是切斷宋軍在幽州城下的補給線路。遼軍縱橫馳騁于宋軍側翼,一面切斷糧草,一面伺機襲擾宋軍車隊。很快,宋軍的軍饷便成了耶律休哥的掌中物,無數軍夫被殺,遼軍更是将大批宋軍俘虜。

随着軍閥軍增援的不斷到位,遼軍的戰鬥力越發強大。他們乘勝追擊,發動了一場場猛烈的沖擊宋軍的戰役。盡管雙方在高粱河等處進行了一場場血戰,但遼軍始終占據了主動權。一時間,宋軍便處于被動挨打的境地。

最為關鍵的是,在高粱河之戰中,遼軍使出了十餘萬騎兵的陣仗,對宋軍步兵發動了前所未有的大規模沖鋒。面對如此雄厚兵力,宋軍無力回天,其精銳部隊幾乎被完全擊潰。此戰,無疑是趙光義遠征幽州的最後一根稻草。

大宋“肉送到嘴邊”的戰略機遇,是怎樣被宋太宗吐出來的?

大敗之後,趙光義幾乎丢盔棄甲,頃刻間便宣布撤軍。這意味着他幾乎是在遼軍反擊的最後階段才作出妥協,等到損失慘重,軍心渙散之時。整個北伐行動,宋軍的戰略意義已蕩然無存,數萬精銳亦陷于遼軍包圍之中,最終丢棄在了漫漫歸途。

戰後清算與反思

敗軍之後,趙光義不得不面對殘酷的清算。首當其沖的,便是軍功卓著的前線将領遭受了極大的不公。這些将領多次力挽狂瀾,可謂是趙光義這一役中最後的功臣。然而,趙光義卻視他們為了堅持作戰而導緻大敗的罪魁禍首,紛紛将他們革職貶谪。

更令人發指的是,趙光義對于平民百姓的苛待。為了遠征幽州,早先他便窮兵黩武,苛征億萬軍饷。而在撤軍之後,他更是變本加厲,加重了對于沿線各地的賦稅征收。在軍閥割據、戰亂無休的年代,這無疑是雪上加霜,令民不聊生。

大宋“肉送到嘴邊”的戰略機遇,是怎樣被宋太宗吐出來的?

對于幽州之役,趙光義自己也做出了一番反思。他放棄了幽雲十六州的夙願,轉而将目光投向了西北的回纥等地。不過,這顯然是權宜之計,終難彌補他白白浪費了一個千載難逢機會的遺憾。

幽州之役失利,無疑讓北宋陷入了長達數十年的軍事防禦。面對遼國的不斷進逼,宋室最多隻能采取遊擊抗争,卻始終無力反攻。直到遼朝統治動蕩,宋真宗才得以乘虛而入,重新奪回了幽雲十六州。但那已是時過境遷,宋室已無力恢複漢唐般的輝煌。

這一役,不啻是宋太宗趙光義一生最大的污點。如此重大的戰略失誤,令他在開國之初便浪費了這個重制大一統的絕佳機遇,也注定了北宋将永遠活在遼國的威脅之下。這一教訓,實在是沉重而殘酷的。

大宋“肉送到嘴邊”的戰略機遇,是怎樣被宋太宗吐出來的?

千載遺恨與教訓

幽州之役的失利,不啻是宋太宗趙光義一生最大的遺憾。這一失誤,也注定了北宋朝無法像漢唐那樣力挽狂瀾,扭轉被遊牧民族蠶食的局面。

事實上,在趙光義之前,前朝石敬瑭割讓幽雲十六州已是一個重大失策。宋初雖曾艱難收複一二,但大部分地區依舊牢牢掌控在遼國手中。如此重地失守,内陸腹地自然無遮無攔,暴露在遊牧騎射的威脅之下。

趙光義似乎很清楚這一點,于是在即位之初便立志重奪幽雲十六州,以恢複中原王朝固有的長城防線。然而,就在他準備遠征之時,遼國竟然出現重大疏忽,無暇顧及幽州防守。于是,趙光義抓住這千載難逢的機遇,傾全國之力發動了大規模進攻。

大宋“肉送到嘴邊”的戰略機遇,是怎樣被宋太宗吐出來的?

一開始,宋軍憑借出其不意的優勢攻入重鎮,一路順風順水。不過很快,趙光義便做出了一系列失策,導緻大軍陷入被動。最終在遼軍反撲下,宋軍幾乎潰不成軍,趙光義不得不宣布撤軍。

就這樣,宋朝白白浪費了千載難逢的戰略機遇。北宋自此一蹶不振,再也無力掌控幽雲十六州。遼國騎射蜂擁而至,逐漸蠶食中原内地。後世宋真宗雖然重奪幽州,但距離趙光義時代已有百年時光。

這一失機,注定了北宋将永遠活在遼國威脅之下,無法東征奪回遼國核心地帶,更無力重振漢唐般的大一統輝煌。對于北宋來說,這無疑是一個無以彌補的遺憾與教訓。

大宋“肉送到嘴邊”的戰略機遇,是怎樣被宋太宗吐出來的?